春潮涌动万象新
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442个、新开工427个、新竣工310个、新投产334个;列入省重点投资计划项目185个、总投资3755亿元,均居全省第二;参加省四批开工动员项目171个、总投资15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3亿元,均居全省第三;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437.8亿元,位列全省前三。全市新引进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63人;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4.1万人;新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数均居全省第二;连续三年位列全省人口净流入三个城市之一,连续三年获评“中国蕞佳引才城市”,首次入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百强”……
聚焦“8+3”新兴产业链,瞄准“高精尖”、紧盯“专新特”,推动各产业链招引落地一批“压舱石”“风向标”项目,加快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的产业新格局。2024年,全市新引进制造业项目占项目总数的93.0%,其中光伏、半导体等八大产业链项目占项目总数的77.8%;新引进战新、专精特新等高质量项目占比71.2%。
2024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人才兴皖”工程部署,大力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连续四年谋划实施招才引智“十大举措”。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领衔督办“加快建设英才荟萃的人才强市”1号提案、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召开高层次人才早餐会。市“四套班子”齐心协力,带头开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三送三问三帮扶”活动,赴各地开展人才招引超百次,充分展现“千年亭城 醉美滁州”的引才诚意。
——打造高质量开放合作平台。与上海徐汇、杨浦、松江三区共同挂牌星耀长三角(上海虹桥)人才会客厅,支持企业在长三角设立研发飞地20多个,入驻博士等高层次人才300多人。实施干部挂职锻炼“双百”计划,2024年选送140名干部、157名专技人才赴先发地区实践锻炼。引进中国科大、上海交大、国开行等高校、金融机构19名博士等到八大产业链和相关县(区)挂职。
我市深谙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近年来,坚持把创优营商环境作为“双招双引”的“强磁场”、释放活力的“稳定器”,对标省外先进、省内一流,动员全市上下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高水平对接、高效率承接、高质量融入,不断提升“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建设,着力在区域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和主动,力求以“营商”之变实现“商赢”。
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路径中,增值服务是新赛道。2024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制定《滁州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总体方案》,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企业综合服务专区,统筹15个涉企服务部门进驻。同时,搭建线上“亭好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集成金融服务平台、数字人才平台等现有各类涉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上线“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等25个“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办理4.2万件,平均总跑动次数减少94%,办理总时限压缩69%,提交材料减少60%,行政效能提升50%以上。
打造蕞优营商环境,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是关键。我市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全链条,针对企业高频需求,收集涉企服务事项和增值服务事项清单,按照“成熟一批、公布一批”的原则,首批发布涉企服务事项76条。截至目前,共办理各类人才分类认定、奖补政策申报、企业信用修复等涉企服务事项2841件。率先完成惠企政策资金“四网融合”,在“皖企通”平台上线“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政策服务558项,划分减税降费等18类服务主题,在线家。
我市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专窗、开设服务专线多项服务事项,设立企业“首席服务员”“助创专员”,推行“一站式”服务,开发数字人才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服务和人才政策“一窗通办、一卡通享、一网通兑”,让各类人才在滁州安心创业、舒心生活。截至目前,我市共发放“亭城英才卡”5251张、授信超20亿元。同时,依托数字人才平台深化人才政策兑现“四即四享”改革,自2023年10月改革以来,累计兑现奖补1000余笔共9400余万元。
安徽省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
中安观察|社区慈善 如何以“众...
中国下一代“人造太阳”关键系...
安徽省今年计划实施营造林380万亩
合肥“五横五纵”供水管道环网...
安徽财政支持“三支一扶” 助力...
应对杨树飞絮 安徽正开展综合治理
芜湖起飞,练好发展的“慢功夫...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