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智能物流技术装备产业基地项目-滁州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项目将在安徽省滁州市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子美路与滁州大道交叉口东南侧购置工业用地,新建数字化智能物流技术装备产业基地用于生产各类智能物流技术装备,以提高公司产能。
本项目新建的数字化智能物流技术装备产业基地将购置一系列性能更先进、功能配置更多的生产、组装、仓储及检测设备及数字化管理平台基础设施,搭建更为高效的生产组装线,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和传统工业行业进行融合,切实地助力公司完成数字化生产制造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能,缓解公司产能压力,提升公司订单交付能力,以支持公司承接更多的项目,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支撑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
本次项目是公司围绕主营业务,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公司目前的业务发展现状与特点确定的。投资方向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增强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巩固和提高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1)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盈利能力
得益于各类利好政策的支持和下游各行业需求持续增长的推动,近年来智能物流技术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十分快速。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技术实力、项目经验和品牌声誉,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自 2019 年度的 41,407.85 万元增长至 2021 年度的 51,204.12 万元,保持着稳健增长趋势。随着公司营业收入的逐步增长,公司现有厂房面积及产线配置难以支撑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公司面临较大的产能压力和订单交付压力,因此公司需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通过“数字化智能物流技术装备产业基地项目”的实施,公司将新建约80,000 平方米的标准工业厂房,通过增加作业面积、购置先进生产设备、扩充管理、技术与生产人员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快速增加公司托盘输送系统、箱式输送系统、垂直输送系统、穿梭车及其他等产品的产能,有效缓解公司产能压力,保障项目的顺利交付,推动公司业绩健康长期的增长。
(2)提高公司数字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减少,通过低廉的人力成本或者大量投资传统设备的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做法已经逐渐过时。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会通过科技、智能、创新、数字化等方式体现,实现从人员聚集型到科技聚集型的转变。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浪潮下,行业内各大工厂都开始建造数字化、智能化工厂。
而公司现有厂房建设时间较早,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十分低下,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本次项目新建的智能物流技术装备产业基地通过购置一系列先进的自动化硬件设备及数字化管理软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传统工业行业进行融合,打造一个自动化、数字化的智能工厂,能够切实地帮助公司完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转型升级,有效推动人、机、料、法、环多个生产维度的数字化进程。
新建的数字化智能物流技术装备产业基地的所采用的数字化生产是一种结合了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新生产模式,利用设备的传感、集成的信息技术实时获取工厂内外相关数据和信息,公司设计研发人员可以根据大量信息的反馈去解决产品设计和生产之间的鸿沟,使设计与生产更贴合。
在公司产品设计初步完成后,还通过虚拟制造技术对生产过程仿真,实现智能物流技术装备组装过程改善的模拟分析,并完成对整个生产过程的事前控制与实时反馈,使生产制造过程在数字空间中得以检验,提前解决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因此本次新建的数字化智能物流技术装备产业基地将帮助公司缩短从产品设计到生产的转化时间,优化整个生产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减少生产线准备和停机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生产运营和管理的数字化,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帮助公司有效优化生产组织的全部活动,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3)延伸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满足企业战略布局需求
滁州连接着合肥和南京两大省会,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圈层城市,近年来滁州市加快融入南京江北新区(俗称“大江北”)建设合作,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经济保持着快速增长。
滁州地区产业链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人才供给充足,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公司决定于滁州新建数字化智能物流技术装备产业基地,积极发挥滁州区位优势,满足企业战略布局需求。
基于滁州地区充足且低价格的原材料供应,公司新建的项目将新增喷涂加工线,将产业链向上延伸,增强公司加工制造能力,保障公司产能的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降低公司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公司新建的数字化智能物流技术装备产业基地将帮助公司吸纳周边人才,保障公司长期健康发展,扩大公司的区域影响力。
(1)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智能物流技术装备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虽然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整体技术水平仍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为加快我国智能物流技术装备行业发展,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等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我国智能物流技术装备行业的发展,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2020 年 5 月,由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提出由交通运输部负责加快发展智慧物流,积极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建设,加快货物管理、运输服务、场站设施等数字化升级;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推进新兴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应用,提高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
2018 年 12 月,由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 鼓励有条件的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全自动化码头、“无人场站”、智能化仓储等现代物流设施。推广电子化单证,加强自动化控制、决策支持等管理技术以及场内无人驾驶智能卡车、自动导引车、智能穿梭车、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装备在国家物流枢纽内的应用。
2017 年 12 月 13 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鼓励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各环节的探索应用。提升高速分拣机、多层穿梭车、高密度存储穿梭板等物流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精准、柔性、高效的物料配送和无人化智能仓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将使整个行业面临着较好的市场前景。
我国智能仓储市场规模自 2013 年的 323.30 亿元增加到了 2019 年的 856.5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63%,增长十分快速。随着我国政策的持续推进,相关智能技术的成熟,未来行业需求增长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将给公司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次投资项目生产的智能物流技术装备属于政策支持的智能装备行业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在政策支持方面具有可行性。
(2)完善健全的设计、生产、项目实施及运维服务体系
公司各管理层及技术骨干具备深厚的行业积淀、丰富的技术理论和项目实践经验,在产品设计、生产、项目实施及运维服务等各个环节建立了合理高效的运行体系。在产品设计方面,公司目前已形成标准产品体系,打造了参数化自动设计系统,可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图纸设计工作;
在生产制造方面,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进行动态生产管理,通过模块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在项目实施方面,公司拥有 70 余名专业的项目实施工程师组成的项目实施团队和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积累了各类复杂应用场景下的项目实施经验。
在运维服务方面,公司总结出了“以养为修、以修为辅”的维保理念,组建了由近 200 名运维工程师组成的运维服务队伍,同时建立了可覆盖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南京、西安、哈尔滨等 16 个全国主要城市及周边城市的运维服务点,及时响应并解决客户的各类运维服务需求。
因此,公司完善健全的设计、生产、项目实施及运维服务体系可以保障公司顺利进行产品的设计、生产,并为客户提供项目实施与运维服务,确保项目订单的成功交付,推动本次投资项目的成功实施。
(3)公司良好的品牌声誉和丰富的用户资源
公司自 2004 年度成立以来,深耕智能物流技术装备领域近 20 年,多年来凭借着自身强大的研发设计、装备制造、项目实施及运维服务能力,为国内外众多知名物流系统集成商与终端用户提供装备和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用户资源,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品牌声誉较好。
目前公司与大福集团、德马泰克、北自所、北起院、昆船智能等国内外知名物流系统集成商保持稳定合作关系,并且成功进入华星光电、盒马鲜生、大润发等众多下游行业知名终端用户的供应商体系,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公司的用户资源遍布电商新零售、洁净工厂、汽车电子、医药化工、食品饮料、服装烟草、新能源等下游各大行业,覆盖范围广、用户类型丰富,有效促进市场开拓和公司产品的销售,增强了公司订单来源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有效消化本次投资项目的新增产能,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本项目规划建设期共 28 个月,共 10 个季度,分两期建设。公司将在建设期第 1 季度完成土地整体地质勘查、一期项目施工图设计等工作;第 2 季度至第 4季度完成土建工程;第 5 季度完成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及试生产等工作;第 6 季度完成二期项目图纸设计工作;第 7 季度至第 9 季度完成土建工程;第 10 季度完成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及试生产等工作。
本项目预计投资人民币约 30,012.10 万元。
本项目计划新增生产、技术、销售及管理人员 500 人,达产后年工资总额为8,280.00 万元。
本项目将在安徽省滁州市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子美路与滁州大道交叉口东南侧购置 201.61 亩工业用地,新建总建筑面积达约 80,000 平方米的标准生产车间及辅助配套车间用于生产各类智能物流技术装备。该地区周围无污染源,地域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捷,周边市政建设配套成熟,供水、供电、供热、排水、排污、通讯等设施齐全。
本项目选址符合国家对土地的使用政策和开发区总体规划,因此厂址选择是可行的。公司已于 2022 年 3 月 11 日取得该资金投资项目用地的相关土地产权证书(皖(2022)滁州不动产第 0006198 号)。
滁州鸿安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物流技术装备产业基地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园区规划,已取得苏滁现代产业园建设房产环保局出具的《苏滁现代产业园建设房产环保局关于滁州鸿安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物流技术装备产业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苏滁建房环函[2022]12 号)。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为施工废气、噪声、废水和固体废物。本项目各种污染物在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均能达标稳定排放。
因此,本次评价认为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在确保施工安装质量、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风险控制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是可行的。公司将加强施工期及运营期的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执行环保措施,基本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