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报告去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四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双超”和“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目标,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强化招商攻势,狠抓责任落实,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强化招商攻势,奋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不断掀起招商攻势,强力突破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困难。市委、市政府把2009年明确为招商引资攻坚年,先后出台了《关于纵深推进强势招商工作的意见》、《关于主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加快共建合作园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走出去与请进来,连续组织招商引资攻坚作战,先后组织了“招商活动周”、“百日会战”、“三百攻坚行动”等阶段性攻坚战役,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走出去,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晋江、昆山及中山等地举办了承接产业转移共建合作园区座谈会、经济社会发展恳谈会和专题招商推介会等活动,积极参加深圳高交会、南京重洽会、广交会、合肥家电博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请进来,成功组织了南京区域协调会第十五届市场联席会议和“百名苏商看滁州”活动,邀请苏州相城区台商组团来滁考察;成功承办了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经贸活动,103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295.5亿元,102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45.6亿元。据统计,2009年,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2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比上年增长37%;其中各县市区实际到位资金376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87.9%,比上年增长36%。当年竣工投产项目共489个,实际到位资金142亿元。在全部到位资金中,工业项目占71%,六大支柱产业项目占58.2%。
2、奋力组织突围,努力开创市直招商新局面。
奋力组织市直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努力增强市直经济发展后劲。为加强市本级建设,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市直招商工作力度。市本级去年组建驻外招商分局8个、产业招商办公室4个、招商小分队58个,专兼职招商人员达到218人。狠抓对市直责任单位的招商调度,年初下任务,按月调度点评。2009年,市直共梳理出招商线多条,开展外出招商活动近400次。为了加强对重大招商项目的协调,促进项目快签约、早落地,市委、市政府新成立了工招园指挥部,和市招商委一道,共同推进市直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努力,市直和开发区招商引资迅速扭转了相对落后的形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盼盼食品、金帅洗衣机、杰事杰工程塑料、东明照明、申花电器、五洲国际商品城、招友科技、多利汽配、华瑞发动机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康佳电子、电器和天大油井管材等项目顺利增资扩建,富达电子等一批项目实现竣工投产。2009年市本级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1.7亿元,比上年增长43.5%,高于县市区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35个竣工投产项目到位资金位居全市第二。
3、坚持高位推进,实现重大招商项目新进展。
围绕千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千亿元盐化工产业、千亿元硅玻璃产业和绿色照明产业规划等重大产业规划,积极招大引强,吸引大企业、大项目落地。实施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线索制度,每个市领导认领一个或几个重大招商项目,市几个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和和各县市区党政负责同志轮流带队,每月出征,组团攻坚。同时着力帮助企业解决项目落地的困难和问题,市开发区先后引进了宁波金帅集团投资2.2亿元的洗衣机工业园、投资5.5亿元的申花电器工业园、投资3亿元的多利汽配、5000万美元的华瑞发动机等项目入驻,盼盼食品、东菱电器、瑶海农机大市场、大雄农贸城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各县市区重大项目招商也取得积极进展,天长ABB,明光GLG,来安圣源科技,全椒海螺水泥、雨润食品,定远华塑盐化工、泉盛化工、淮北矿业,凤阳中材、中建材、GLG集团、浙玻、台玻等一批大型企业和重大项目相继落地。2009年全市新批和结转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38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5个。
4、加快拓展平台,实现园区承载能力新提升。
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努力提高承载能力。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开发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用人、用钱、用地等权限下放到开发区,同时全面推动园区扩容升级。调整管辖范围,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从15平方公里扩大到50平方公里,城北新区建设全面拉开。来安汊河、天长秦栏、凤阳板桥3个工业园区获批筹建省级开发园区,全市省级工业园区数量增加到11个。2009年,全市11个省级开发园区已完成规划总体面积180平方公里,累计已开发建成94.5平方公里,其中当年新开发面积18.9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2亿元,增长109.7%,工业投资146亿元,增长91.1%。累计入驻企业1397家,其中当年新入园企业306家,增长70.9%;实现园区生产总值400亿元,增长81%;完成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75.7%;实现财政收入15.2亿元,增长70%。
5、创新招商方式,不断推出招商工作新举措。
适应白热化的招商态势,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实行组团招商、大会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点对点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齐头并进。组团招商针对重点地区进行推介,先后在广东中山、浙江诸暨、江苏南京、昆山和上海等地开展了投资推介活动;大会招商上,先后参加了中博会、西洽会、海峡两岸经洽会等;小分队招商广泛撒网;驻点招商上,几个驻外分局长期驻扎在重点城市,根据需要,市开发区和招商局及时对驻外分局驻点城市和人员进行调整;点对点招商由领导跟进重要线索,重点突破;产业招商上,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办公室成功引进了杰事杰等一批汽车配件产业,绿色照明产业办公室成功引进了东明照明等绿色照明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办公室成功引进了雨润、正大等产业;以商招商上,市开发区聘请了滁州康佳电器总经理游振阳先生等20名企业家作为招商顾问,他们积极为开发区提供线索、联系洽谈,促成了一些重要项目的落地;在亲情招商上,我们积极吸引在外滁州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或为我们牵线搭桥,在推动一些重要项目落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与苏浙沪及其他发达地区园区合作共建步伐,打造“飞地”经济。南谯、琅琊加强与上海川沙功能区、宝山科技园的对接联系,选派干部挂职学习,积极开展项目推介。市开发区与南京高新区合作的宁滁合作产业园、南谯区与川沙功能区的合作园区建设都已经启动。
6、加强效能建设,实现招商服务的新变化。
以效能建设为突破口,坚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安商。着力打造基建联合审批大平台,实行统一受理、统一收费、联合图审、联合验收,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了基建审批提速提效;修订《滁州市基本建设项目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及税收管理办法》;全面实行招商引资帮办帮扶制度,市直率先开展“百名干部帮办百个招商项目”工程,促进了项目快落地、快开工。2009年全市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1826个项目中,新批新建项目与续建(结转)到位资金分别为191.8亿元、214.5亿元,比重提高至47.2:52.8。2009年,我市还被评为“苏商投资(中国)*佳城市”、“2009中国魅力中小城市”。
1、招商引资实现较快增长。据各地申报统计,一季度全市新批和结转项目1042个,申报到位资金148.8亿元,完成全年601亿元目标任务的24.8%,同比增长1.1倍;完成“春季攻势”确保目标任务130亿元的114.5%、力争目标任务150亿元的99.2%。各县市区申报累计到位资金126.8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85.2%,总量居前三位的是天长(24.2亿元)、全椒(18.8亿元)、凤阳(17.7亿元);增幅列前三位的是全椒(166.6%)、天长(134.5%)、明光(122.5%)。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累计到位资金22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14.8%。
2、招大引强取得积极进展。全市新增有到位资金的亿元以上项目24个,占全年目标任务数的16%,到位资金5.8亿元。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开发区东菱、天长中粮储备加工、明光栖凤湖、来安龙源风能发电),5-10亿元项目2个(定远中源市场、凤阳普朗特小岗生态园),1-5亿元项目18个(天长天亚电器、明光龙利得包装、全椒大同农机、凤阳世纪气体、琅琊滁州宾馆、南谯村光机械等)。
3、高位推进活动成效明显。春季攻势活动期间,几大班子领导纷纷率队南下北上,开展现场对接,洽谈了一批重点项目。市直*一批市级领导联系的45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线亿元。市领导率队集中拜访了广汽集团、中粮集团、中材集团、信利集团、格兰仕电器等一批央企和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寻求打造千亿元、百亿元产业的合作伙伴;并在福建盼盼集团的帮助下,深入蜡笔小新、雅克食品、惠康糖果、金冠食品以及七匹狼、宏远等福建企业洽谈合作项目,为我市打造绿色食品工业和品牌服装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闽商入滁新局面。4
、帮办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今年初,全市组织开展了千名干部帮千企工程,并以集中开工活动为抓手,促进招商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见效。一季度,全市新开工1000万以上项目226个,总投资170.4亿元;新竣工1000万元以上项目57个,总投资26.6亿元。市直招商引资帮办服务中心首批安排61家市直单位帮办69个招商项目,实行挂牌承诺,围绕登记注册、土地挂牌、规划图审、工程建设、融资贷款、人才招聘等方面开展重点帮扶,目前已有30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5
、承接转移态势明显增强。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实施工业园区“扩、提、谋、特、促”工程,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着力提升承接能力。一季度,全市新签约(含意向)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46个,协议投资180.8亿元。在全市结转和新开工项目中,承接长三角和东南沿海(闽、粤)地区的项目到位资金分别占全部到位资金的52.8%和10.5%。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在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支持,在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在于改革创新、建立了市招商委和工招园两位一体的决策、指挥、推进机制,在于深入推进效能建设不断改善的发展环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双超”和“追超进”目标相比,与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一站的要求相比,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引进牵动性、龙头性的大型项目还没有明显突破;招商项目落地与帮办还不能及时适应要求;以商引商和产业招商基础工作还不扎实;形成洼地效应的政策不够完善;招商引资联动统计机制亟待改进和完善,督查中发现各地统计申报数字存在偏大现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四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打好“三张牌,建好“三个园”,
方方面面找线索、专业队伍抓谈判,市级领导抓推动,帮办力量做服务的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招大引强攻坚年”活动,实施“1121”行动计划,努力形成重大项目“开工一批、签约一批、洽谈一批、储备一批”的招商引资新局面。(一)目标任务
2010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目标任务为确保560亿元,并按601亿元进行分解;全年力争新引进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10亿元项目20个,1-5亿元项目100个。主攻方向:
重点瞄准和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内领军企业或央企、上市公司,主攻与本地区产业关联度高、能够促进现有产业做大做强或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投资者。(二)主要措施
、围绕承接转移,打响攻坚战役。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历史性机遇,深入分析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趋势,立足我市区位、资源、产业优势,谋划承接转移对策,夯实发展载体,加快现代产业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相统一的规划体系,规划建设40平方公里滁州承接产业转移现代产业集中区、核心区,鼓励各级开发区与央企、沿海地区政府或开发区、大型骨干企业、战略投资者合作共建。组织实施《2010年招大引强1121攻坚行动计划》,打响“春季攻势、夏季行动、秋季会战、冬季冲刺”系列攻坚战役,吹响攻坚集结号,主攻工业项目、大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2
、加强园区建设,推进合作共建。积极实施工业园区“扩、提、谋、特、促”工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承接能力。大力推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建设步伐,各地工业园区加大合作共建对接步伐,做到有一个建设规划,有一个工作方案,有一套互惠政策,有一批合作伙伴,主动对接上海等发达地区,务求实效;围绕“千企入滁、万户入驻”的目标,实施“双百”工程,即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企业100个,建设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3
、加大宣传推介,提高攻坚成效。围绕承接转移、重点产业、合作共建等主题,在上海、宁波、深圳、温州等重点区域举办4次以上专场推介活动。借力世博会、广交会、厦洽会等重大商务活动,举办滁州投资环境说明会。借助影响面广、权威性强的商会、专业协会的网络媒体平台全方位宣传滁州比较优势。以重点项目为纽带,组织开展1次以上境外招商推介活动,开展面向外商外资的宣传推介。同时,积极开展“请进来”活动,吸引更多的投资商走进滁州。4
、创新招商方式,拓宽项目来源。推动商会招商。加强与发达地区商会的联络,借助商会平台,开辟新的商情发布渠道,挖掘项目线索,指引会员企业来滁投资考察。发动协会招商。围绕滁州重点发展产业,重点与3个国家级行业协会(中国家电协会、中国建材协会、中国服装协会等)建立联系,利用协会平台,发掘项目信息,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招引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滁州。强化以商招商。发挥已落户企业在招商中的主体作用,利用其拥有的人脉资源,寻找项目线索,推进产业链招商。积极聘请发达地区重点商会、行业协会的会长和开发区领导为我市招商顾问,促进以商招商。加快组建滁州外来投资者协会,服务招大引强。开展联动招商。树立招商引资全市“一盘棋”思想,对发现的重特大招商项目线索,以项目落户滁州为出发点,建立市内开发区之间“互招共享”的招商机制。5
、突出重点产业,确立主攻方向。推进主导产业大提升。继续围绕我市家电信息、机械汽车、农副产品、资源深加工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招大引强,以重大产业规划为指引,注重做大产业集群,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标杆性项目。加强“飞地”和园中园建设力度,对接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群体转移。实现旅游市政大投入。围绕“131”组团式发展规划,加快同城化建设。以琅琊山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为龙头,引进世纪金源等企业整体开发琅琊山风景区旅游休闲产业。力争启动凤凰湖、龙尾山景区建设,开发南谯区红花湖、明光栖凤湖、全椒神山和来安莲花湖等旅游景区,打造旅游休闲基地。引进业内顶尖企业开发建设南谯新区,汊河新区。促进商贸物流大发展。依据市、区商贸物流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以业态为核心编制支撑项目,大力推介招商。加快推进大雄华东农贸食品城、瑶海农机大市场、五州国际商城、南谯钢贸城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一批大型商业卖场、星级酒店和大型物流企业。着力科教资源大整合。围绕科教兴滁发展规划,以市本级为重点,推进与名校、名院、名所的合作,以重大合作项目带动现有资源整合,加快科教园区建设。6
、优化整合资源,聚集攻坚力量。建立由市领导牵头、分管相关单位参加的分片包干促进组,形成招商“拳头效应”。由市大滁城、工招园、旅游区、科教园区、三农工作、高铁站区、产业集中区等建设指挥部牵头,策划和编制一批园区建设支撑性项目,丰富和完善招商项目库。以市开发区发展重点产业为指向,加强家电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绿色照明、品牌服装、商贸物流等驻外产业招商分局建设,深入重点区域,致力招大引强。市直目标责任单位抽调精干人员充实招商小分队,力求招商实效。推动各县、市、区根据各自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组建专业招商队伍主攻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7
、强化安商服务,推进项目落地。努力破解项目落地与建设受土地指标、资金短缺、水电路基础配套等制约要素的影响,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一是充分加大土地置换力度,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充分消化利用现有储备土地、挖掘盘活城镇闲置土地、积极盘活低效用地;强化土地部门责任,签订服务招商引资协议书,实现提速提效。二是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通过信贷融资、民间融资、发行债券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三是大力构建东接西连、南北贯穿的综合交通体系,强力推进“大滁城”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为项目落地提供良好承载条件。四是着力实施“千人帮千企”工程,市直重点开展“两百两帮”活动,加强企业帮办中心建设,强力推进市直百名干部帮办百个招商项目,对首批61家市直单位帮办69个招商项目实行定期调度和考核评比,切实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推进项目落地见效。强化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按照“联系有责任,协调有权威,帮办单位抓落实、牵头领导抓督办”的原则,由具体单元工作组承办,市领导牵头领办重点招商项目。8
、创新工作机制,促进招大引强。加强对周边地区招商引资政策研究,制定和完善统一的普惠性鼓励投资政策和针对重特大项目的差异性优惠政策,为实现招大引强而统筹配置资源提供及时决策条件,以政策创新带动项目落地。加快招商项目信息处理中心、洽谈中心建设步伐,与帮办中心、帮扶中心、招投标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组成六大中心,打造项目入驻“黄金通道”。以“效能建设”为突破口,加快项目落地建设进程,出台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加快建设的规定,明确投资主体建设责任,细化阶段性工作内容,实行项目建设备案制度,把给予投资主体的相关优惠政策与项目建设进度挂钩,建立权责利统一的良性循环机制。制定互招共享招商政策,防止招商线索的流失和内部之间相互诋毁、设防等不良现象,打破行政壁垒,实现“互招共享”。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联动统计机制贯彻执行力度,加强对重点项目的******核查,调度通报,提高招商引资统计数据的质量和水平。主任、各位副主任 、秘书长、各位委员:
去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我们将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继续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为滁州奋力崛起,实现“双超”和“追超进”作出新贡献。
长三角招商 葛毅明老师 微信同号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要素盘活推进联盟
我们服务的企业 赠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要素盘活推进联盟 锦旗
欢迎更多周边园区与我们进行合作。
政嘉.长三角投资咨询服务中心 葛老师 微信同号
咨询热线:,业务部经理******:
邮箱(#请换成@)提交需求提交房源
欢迎选择我们处理您的厂房仓库,或通过我们寻找厂房.
运营中心地址:宝山区镇泰路111弄159号401室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