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拖欠3亿元民生工程款今年将增至5亿
拔地而起的安置房、廉租房,四通八达的柏油路……近年来,安徽凤阳县大建设热潮正酣。
然而,大建设背后的沉重债务却鲜为人知:凤阳县政府应于2013年底前偿还的民生工程款,至今仍有3亿元的拖欠,到今年年底,欠款数额预计还将飙升到5个亿。对此,当地官员直言“财政压力大”,而出现巨额债务的原因是“土地财政”不景气。
近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实地调查后发现,凤阳县在负债进行大建设的同时,曾斥资兴建政府办公楼群。
王军(化名)所在的滁州市振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是凤阳县政府的“债主”之一。
2011年,滁州市振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承建凤阳县中都南苑安置小区二、三期建设工程与附属配套工程,次年12月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
2014年9月4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来到凤阳县中都南苑小区走访。小区居民告诉记者,2012年底,他们就拿了房子,去年年初陆陆续续有住户搬进新房。
按照当初与凤阳县城乡建设局签订的合同,工程建设期内由王军所在的公司全额垫资;竣工验收后30日内,首付合同总价30%,余款按总价款30%、35%比例分别自首付之日起12个月、24个月内还清,剩余5%作为质保金。
按照约定,第二次、三次支付的工程款将支付与银行贷款利率相同的利息,如逾期不还,则按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1.5倍计算利息。
然而,这些约定只停留在纸面上,至今尚未落实。
“我的工程款快被拖欠一年了。”王军说,凤阳县应在2013年底支付其工程款1500余万元,但截至目前,他只拿到了1100多万元。眼看又有千万元的工程款快到付款期限,王军对如期拿到工程款没有信心。
“去年的钱到现在没还清,今年的钱更难指望了。”王军说,因为工程是全额垫资,很多钱是借来的,现在工程款拿不到,欠的钱也一时还不上。王军因此陷入了债务的泥沼之中,不得不支付别人高额的利息。
然而,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调查发现,王军并不是凤阳县政府唯一的债主,该县蔡庄安置小区、钟楼安置小区以及一些道路项目、民生工程的工程款都被拖欠,有的项目甚至连首次应支付的款项都没有拨付到位。
中都南苑小区已经入住一年多 可工程款还被拖欠
与王军一样,为政府债务苦恼的还有凤阳县城乡建设局局长李斌,作为合同的甲方,城乡建设局是企业讨债的头部站,身为一把手的李斌自然成为焦点。
“他们天天围着我,电话打不停。”在接受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采访时,李斌显得很无奈,他说建设局是政府的委托业主,但是政府工程全部是由政府拨钱,“建设局是干活的,本身没有钱支付。”
李斌承认县里欠钱,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不是有钱不给,而是县里确实‘紧张’。”李斌说,有时出现企业闹事,他们只能耐心做解释,并向县里报告。
李斌认为企业要求是合理的,他也呼吁政府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他了解到的情况是“县政府正在努力调度,筹钱还债”。
同样,管理着“钱袋子”的凤阳县财政局长王胜勤也很无奈。对于政府财政资金紧张的问题,王胜勤直言不讳,虽然每年的财政收入有10多亿元,但是可用的财力却要打折扣,“财力增涨有限,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保运转、保民生,在此基础上再把政府项目纳入财政一般预算。”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财政一般预算对政府工程的支持并不够。
对于政府欠下的巨额债务,王胜勤坦言一次性付清很难,只能一点点地挤,“我们已经通过融资、财政预算等渠道挤出了一些资金,用来偿还债务。”不过,今年年底,又有一批新增债务将到。
王胜勤介绍,目前凤阳县拖欠的工程款在3亿元左右,到今年年底这一数字将上升到5亿元左右。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胜勤称已经预料到,并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们在想办法还,不过压力还是有的。”
近年来,凤阳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很多县域一样,大幅拉开城市建设,掀起了一轮大建设的热潮。
居民刘兵对此感受深刻:“很多地方拆迁了,老百姓住进了楼房,新区建设也成型了,还新修了一批道路。”刘兵说,城市建设确实让百姓受益,也让城市形象大为改观。不过,刘兵并不知道大建设还背负着巨额的债务。
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通过查阅公开资料,梳理出凤阳县政府近年大建设的重大事件:
2009年,规划占地面积5.5平方公里的凤阳新城区拉开框架,全面开工政务办公区及公共事业等建设项目,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建设的目标是:一年拉开框架,两年初具规模,三年展现新貌。
2011以来,凤阳县大力实施“65432”工程,即编制实施60余项重点工程、总投资50亿元,确保建成安置房40万平方米、拆迁30万平方米、新建道路20千米。目前,工程已开工建设70项(其中续建24项),完成投资32.6亿元,开工建设安置房31万平方米,完成拆迁面积20万平方米,在建道路21千米。
2012年初,该县集中开工1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82亿元,涉及基础设施配套、保障性住房、公共设施等多个方面。
2013年初,集中开工15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1.43亿元,涉及道路桥梁、保障性住房、公共基础设施、企业投资项目等,当地媒体称,此次开工“在全县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掀起大建设热潮的同时,凤阳县也斥资兴建了政府办公楼群。9月初,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在凤阳新城区探访时看到,该县新政府大楼周边有多栋办公楼,主要用于县政府下属部门办公,目前各部门与单位已基本入驻。记者注意到所有的办公楼都是灰褐色,基本上是三四层,呈现出明显的明代建筑风格。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凤阳县政府大楼在2009年3月26日开工建设,2011年8月26日工程竣工,工程总造价为4856.36万元,资金来源是政府财政收入;大楼的建筑面积有18918平米,但使用面积不到7000平米。
当地居民说,其他的办公楼是在县政府办公楼建设后陆续开建的,这些办公楼群总投资额多少,尚不得而知。
至于这些新建的政府办公楼群是否也存在拖欠工程款的情况,当地相关部门均三缄其口。
如今,拖欠的巨额工程款无疑是大建设热潮背后隐忧。凤阳县城乡建设局局长李斌说,政府项目密集开工,投入过大,导致政府资金断裂;财政局局长王胜勤也认为,蕞近几年凤阳县城在发展,城市建设、民生工程需要大量投入,“多少都要欠些钱”。
记者在凤阳走访时发现,大建设正在逐步降温。王胜勤介绍说,2014年以来,凤阳县没有再搞大项目了,“今年新项目很少,没有几个,有些新项目还是延续以前的。”
凤阳县城乡建设局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称,今年安置房等都已经停下来了,新的大项目一处都没有,“前几年新城建设投入过大,现在做的都是一些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
大建设的降温与债务有直接的关系。“今年考虑到财政收入的情况,再加上前些年工程项目到了付款期,不能再搞大建设,债务压力太大。”凤阳财政局长王胜勤如是说。
通过人民网安徽频道多日的调查发现,与凤阳县大建设大投入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该县从2011年开始国有土地出让收入逐年大幅下滑。
凤阳县公开的财政收支情况显示,2010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62644万元,较上年增长49%;2011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37943万元,较上年下降39%;2012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1268万元,仅为2010年的三分之一。2013年,财政预算中土地出让价款收入预算为51330万元,但是凤阳县国土局局长许华新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去年仅出让了几块小地,收入几千万元。
“政府工程项目一般是纳入土地出让金预算,主要依赖土地财政。”凤阳县财政局局长王胜勤承认,近年来,受市场大环境与土地指标的影响,土地出让收入锐减,这是导致凤阳县政府支付不起工程款的主要原因。
2013年,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对需财政性资金偿还的政府性债务,要列入本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和部门预算,多渠道安排专项偿债资金。土地出让收入盈余部分要优先用于偿债或留作偿债准备。
然而,土地财政的萎缩,让凤阳县面临尴尬的现实。“地方要发展就要靠土地财政。”凤阳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负责人说,前些年,土地政策与房地产开发比较乐观,政府建设项目心里有底,可是土地出让收入的锐减,让政府始料不及。
今年,凤阳县土地出让收入预算约为6亿元,王胜勤直言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离这个数目还存在差距。
不过,在凤阳县国土局局长许华新看来,土地出让收入的锐减与市场大环境没有多大关系。“根本原因在于指标限制。”许华新说,每年上级下拨的土地指标都有限,比如说,去年凤阳县仅有100多亩的指标,除去公共基础设施等用地,蕞终用于出让的仅有10多亩,而“这个指标远远满足不了县里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于近些年欠下的巨额债务,如何解决?凤阳县多个部门负责人都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努力想办法。“县政府的态度很积极,很诚恳,已经分多次偿还了5亿元,但是一次性还是还不清,仍需要慢慢消化。”凤阳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负责人说,县里提出“有汤一起喝”,意思就是说每次挤出来的钱都要按比例分配给各个欠款项目。
如今,王军为了讨要工程款经常前往凤阳,每次路过自己建设的小区时,他心情格外复杂。“接了政府的民生工程,按时完工交付使用,看到大家伙住进新房,我也很有成就感。政府兑现了对征迁农民的承诺,但是对我们的承诺呢?”王军说。
·凤阳“保姆式”服务推动招商引资
·国家21亿元改造凤阳方邱湖、花园湖两大行洪区
·横店集团将在凤阳建设影视基地 推广特色明文化
·安徽凌家滩、明中都冲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安徽6处遗址入选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库
·三地海关携手下好外贸“一盘棋”
·深圳西部港区智慧码头低碳高效
·央地政策持续落地 商业航天领域融资不断
·多地买房、租房即可落户,吸引人还需留住人
·各地稳步推进改革促“三农”发展 加快绘就新...
·打通外卖配送“蕞后一公里” 实地体验骑手友...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国铁路暑运发送旅客突破3亿人次 同比增长6.5%
·避暑去哪里?来图书馆充电!多地自习室一...
·试点地区已建3946个便民生活圈 首批试点经验...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