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长三角一体化“东风”让乡村产业“开花”
【解说】日本晴王葡萄、新西兰奇异果、澳洲蓝宝石……在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众多国外水果在这里“飘香”。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带来了沪苏浙皖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当地通过与长三角地区企业开展“村企联建”,同时引进长三角一体化的社会治理体系,让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吹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产业“开花”带动群众致富。
自从2019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以来,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如香菇产业园,带动了我们近200户群众的就地就业,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使孟洼村仅此一项就增加收入15万元。我们张广镇元松村通过引进精品水果产业园,带动群众100多人就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将近50万元。章广村通过木趣项目也解决了50人的就业,同时也带动了我们苗木产业的发展。
【解说】2019年,上海的一家进口水果贸易公司进驻滁州,成立滁州煜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瞄准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筛选种植四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国内外新品种,在该地打造现代农业(精品水果)产业园。目前,该公司在章广镇元松村流转土地1100亩,总投资1.05亿元(人民币,下同),提供就业岗位300个。
我们整个水果链条,通过品种、品质、分选、加工,然后再到销售品牌这样一体化的,这样一种产业链的协同方式,就是说把这种水果产业链的模式,然后融合到整个长三角一体化的水果产业链的发展中去。
【解说】张建介绍,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交通更加便利。上午采摘的果实,当天通过冷链车就能直接运送至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第二天便出现在城市各大商超和消费者面前。人才融合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为此,园区也聘请国内外众多技术专家,定期前来交流指导。
【解说】苟林礼从事猕猴桃种植相关工作已经十余年,此次,他从四川来到安徽,现场指导果农为果树修枝施肥。他表示,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技术差别较大,同时,地域环境存在差异,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因地制宜,帮助当地扩大生产规模。
我们所带来的给当地农户的一个生产方案,就是理论上我们的枝条(间距)应该是40公分一条,但是在我们这儿它的叶片比较小,我们可以根据叶片的大小来定它的枝条的一个排布距离,这边我们今天测量了数据以后定下来的就是36(公分),但是在其它地方可以定40(公分),技术它定40(公分)是没问题的,但生产方案适合这儿的就要定36(公分)。
【解说】张建介绍,今年,产业园试挂果阶段效果良好,预计明年达到初步全面挂果。未来2至3年将进入丰产期。以阳光玫瑰为例,丰产期每亩收益将在两万元左右。下一步,计划吸纳更多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让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惠及更多百姓。
当地的村民就是说全部用加入之后,我们还会从附近周边的村子和周边的县,去增加加入一些有专业技能的职业农民过来一起弄,然后他们的话,目前来说每个月的收入会在4000至5000(元)之间。然后能够在家门口就业,而且又能学到专业的一些植保、水肥和植物营养的一系列专业技术。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