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技创新产业“新引擎”——滁州经开区创新驱动发展纪实
车间里没有了过去那种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的大场景,6台“机器人”正在自动作业,有条不紊地将铜管旋转、弯曲、截断成同样的大小形状这是记者日前在位于经
车间里没有了过去那种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的大场景,6台“机器人”正在自动作业,有条不紊地将铜管旋转、弯曲、截断成同样的大小形状这是记者日前在位于经开区的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配管车间看到的一个智能化生产景象,也是经开区强化创新驱动、助推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滁州经开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引进培育重大创新成果为突破,强化企业主体的创新地位,打造良好的众创生态,加快建设区域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努力打造“创新创业”的先行示范区,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园区拥有市级以上各类研发中心108个,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省级研发中心48个,亿元以上科技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率达95%,创新产业链逐步形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总量、专利申报量、专利授权量、省级新产品数、成果转化量均居全市头部,在全省均位于前列。
丰硕的科研创新成果离不开经开区人多年来兢兢业业的付出和积累,触摸滁州经开区26年发展脉络,科技创新可谓一以贯之。多年来,经开区以“百企升级”为抓手,实施科技帮扶,逐企绘制科技创新路线图,并制订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省级新产品、省工业精品和专利申报计划,积极谋划申报。在经开区的大力培育下,2017年全年申报专利1849件,其中发明专利857件,授权专利809件,其他发明专利123件。
与此同时,康佳同创获批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沃博科技、微秒精密等6家企业获批省民营科技企业,另有一大批企业在国家省市创新大赛中获得佳绩。此外,经开区聚焦高科技项目引进,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北京大学、中科大、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一批重点院所、高校达成合作,意向促成多名“百人计划”专家、博士带成果来经开区转化。
政府搭好台,企业唱好戏。经开区依托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华东分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在研发、制造、检测等方面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同时,还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合作实施“蓝火计划”,共建“中国高校(华东)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滁州大学创新园”,发挥高校人才、智力资源和项目优势,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新路径,创新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新模式。
着力强化创新对接,创新成果不断转化。构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高校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2017年,帮助银兴新材料、聚保利等12家企业深入对接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安徽大学等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进行高层次的研发。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康佳电子、鲲鹏模具、天大铜业、开润股份等4家企业均获批安徽工业精品。
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创新人才不断集聚。结合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滁州经开区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产业的有机结合,完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积极引进科技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和团队。2017年,推荐27名企业人员申报省民营科技企业职称。猎豹汽车、银兴新材料等2家企业获批市“221”产业创新团队。
实现创新驱动战略,夯实创新基础,要求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此,经开区明确知识产权工作思路,加强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先后赴银兴新材料、德威新材料、天鼎丰等企业宣传知识产权政策,鼓励企业开展专利申报工作。其中,通用生物获评省专利金奖。此外,经开区还加大创新政策扶持,2017年,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各类资金扶持逾6000万元,大大优化了创新环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庐江:行洪区开机排涝帮灾民重返家园
安徽武警:黑虎山下竞技“神***手”
2020-09-15 12:30:41
减少固体废物环境污染 中国着手打造“无废城市”
近六成被调查大学生担心“猝死” 掌握这些或能救
“萝卜章”等严重扰乱市场问题几乎绝迹
70城房价整体上涨加快 买房要趁“金九银十”出手
狗不理集团发声明:解除与王府井店加盟方的合作
为何新房价格涨幅、上涨的城市数量高于二手房?
一个重磅活动来了 告诉你网络安全到底有多重要!
指望炒鞋牟利?年轻人蕞易上当 维权无门是常态
商务部:抓紧完善顶层设计 研究数字贸易政策
安徽这次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不一般!
安徽省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这些地方请注意!
洪水来袭!直击安徽抗洪一线月安徽多家公司上市!
国宝大熊猫明日启程赴豫 探访今天他们是怎样度过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