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标准地”改革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如果不是‘标准地’,我们不可能赶在元旦前送设备进场投产,也就不可能这么快开工生产!”5月16日,在滁州市南谯经济开发区金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钱翠兵告诉记者,项目总投资2.1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近4亿元。
2021年以来,滁州市全面推进“标准地”改革,先后出台《滁州市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滁州市开发区“区域评价”实施方案》。该市在推进区域评估工作中,对改革涉及的9大类87项区域评估事项采取完成一项、评审一项、成果共享的创新做法。该市各地开发区还结合产业实际,分别建立起工业项目“标准地”控制性指标体系。
“标准地”指的是在出让前就对土地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亩均产出、环保、能耗等关键指标予以明确规定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摘牌企业要签定“标准地”投资协议,承诺按照指标投资、建设、生产;竣工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监管。
记者了解到,金诚金属制品“标准地”项目于去年9月27日拿地,同年12月27日设备进场投产,前后只用了3个月时间。除了有“标准地”改革作为保障外,还得益于南谯经开区提供的审批服务。
“由我们打包办理,让企业少跑腿、不跑腿。”南谯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局长王海鹏告诉记者,“自推行‘标准地’改革以来,土地摘牌到开工建设之间的行政审批流程比以往优化,园区项目开工速度提升60%。”
“标准地”改革也为企业省下一笔开支。“过去每个项目落地,都要委托第三方开展环评、能评、安全、水土保持等各类评估,每一项费用都要几万元。而‘标准地’在挂牌前已经由所在开发区统一组织区域评估,评估成果公开、共享。”滁州市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科科长袁宗华告诉记者,实施“标准地”改革后,土地评估费用由“企业付费”变为“政府买单”,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项目落地成本。
自开展“标准地”改革以来,滁州全市1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累计以“标准地”形式供地115宗、1.31万亩,占出让产业用地总面积的64%,“标准地”改革进度位居全省前列。
“园区正在建设智慧化平台,建成后可对‘标准地’项目实现从出让到建设、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管,让营商环境更加公开透明、务实高效。”王海鹏说。(记者 罗宝 通讯员 刘晨)
“标准地”改革改变了传统的工业项目供地模式,既减少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各类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也有利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引导培育产业聚集、升级。
甘肃推进工业领域“标准地”改革 试点地项目均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
安徽全面查清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情况
广西提高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比例
广西以四大措施保障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
广元昭化:积极开展土地复垦 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依安县:持续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抢前抓早备春耕
365天服务窗口“不打烊”,滁州在全省率先推行
民建中央关于稳步推进土地出让收入征收划转的提案
河北出台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
邻几便利店走出安徽进军福建市场
安徽这些地方停止新增建设项目和控制人口…
蕞新公示!他拟任安徽省辖市副厅级领导!
急难愁盼|网友反映违建隐患大安徽淮南…
安徽:“栽树工程”枝叶茂科创花开红似火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打造“五强”交通十年创造多个“头部”
“浪花计划”落地安徽助力退役军人上船…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