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委书记姚玉舟: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
中安在线日上午,滁州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在市政务中心召开。市委书记姚玉舟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全市上下要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真的担当,抓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为冲刺总量全省第三提供有力支撑。市领导张祥安、李耀才、何希勇、许继伟、阎中洋、朱诚、李玉平、汪建中、张东明等出席会议。
姚玉舟指出,滁州近年来有这么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得益于招商引资。要实现冲刺总量全省第三目标,保持和巩固当前好的发展势头,仍然要靠招商引资。今年以来,滁州市招商引资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也还存在签约成果转化率低于预期、工作成效不均衡等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党政一把手上一线、亲自抓,负总责、做榜样。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做深做细经济工作,把项目谋得更深、更细、更实。要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合约签订,坚决避免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现象发生。
姚玉舟强调,作为新任市委书记,将按照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做到“三不”、“两不变”,即不提新口号、不铺新摊子、不搞新花样;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决策部署、安排举措、目标任务不变,市委的人事制度、人事安排,特别是已经提交并经省委批准的换届人事安排方案不变。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既有工作思路,始终做到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
姚玉舟指出,要坚持招大引强,发挥好大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特别是要提升大企业和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同时要积极采购使用地产品,推进地产品消费,促进本地企业发展。要抓好企业上市工作,着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开展专题培训辅导,帮助企业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上市的决心和信心。要发挥好政策效应,在政策上精准“发力”,在落地上持续“给力”,让企业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要大力提升行政效能,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让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要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做到“会不开长、事不隔天、文不过夜”,优质高效地做好工作,同时要坚持首交负责制,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张祥安在全面分析滁州市招商引资项目观摩检查和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后强调,要以更大的精力抓好招商引资。要精准招商,推进招商模式从粗犷型向精细化、专业化、专题化转型,注重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专题招商、以智招商。要突出重点,继续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的同时,紧盯首都非功能化产业转移和环渤海区域,围绕主导产业,谋划招引、包装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经济带动力强的大项目。要“招”“安”结合,善待在滁客商,千方百计搞好服务,千方百计为他们创业发展排忧解难,并使他们成为我们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和“活广告”。要加快转化,特别是要全力推进重大招商项目落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实现跟踪一批、谈判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项目。
张祥安强调,要以更快的速度推进项目建设。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根据对口对接的原则,切实加大向上汇报对接力度,在本系统尽可能多地争取项目。围绕“抓资金、上项目、出成效”的项目工作核心要求,在能源、交通等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前期工作上取得更大的进展。要强化工业、农业、三产服务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调度。要主动对接国家和省重大工程包、专项建设基金,围绕综合交通、产业升级、生态环保、灾后重建等重点领域,深入谋划一批新项目,充实和完善“大新专”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要以更实的措施开展“去降补”。去产能方面,要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严控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确保完成年度水泥、玻璃行业退出过剩产能任务。去库存方面,要加快推进非住宅商品房结构调整,国土房产、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未开发用地用途转换方案、非住宅商品房用途调整标准和流程,防止出现制度上的梗阻。去杠杆方面,坚持管控金融风险与畅通金融管道并举,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与此同时,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重点抓好股权融资和企业上市挂牌。降成本方面,全面落实省、市已经出台的降成本20条意见,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补短板方面,在创新能力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体系、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强化项目支撑,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张祥安强调,要以更高的要求抓好重点改革。当前,要以推进25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为目标,以加快10大重点领域改革为主线项改革具体任务为抓手,突出抓好农村综合改革、“放管服”改革、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积极探索改革新路径,推进改革新进程。要以更严的标准统揽各项工作。要抓好抗旱救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乡建管、民生改善、目标考核,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