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经开区招大引强促发展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方产业升级的主要抓手,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打好跨越发展这场攻坚战,招商引资是“一子定乾坤、一招定成败”的关键之举。
在滁州经开区,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全区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全力招大引强,以高质量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形成区域产业裂变之势,汇集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展靠项目支撑,而项目从何而来?靠的是招商引资。滁州经开区坚持政策引领引导,不断厚植“近者悦、远者来”优质土壤,全力抓好“招大引强”工作。
招大引强,关键在于敢想敢干。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把滁州列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作为全市工业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经开区牢固树立“慢进也是退”的思想,强化责任意识,以领导高位推进为引领,部门全员招商为依托,不断开创招商工作新局面。
领导挂帅抓招商,团队出击聚合力。经开区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高频出征、顶格推进,赴上海、苏州、宁波、重庆等地开展外出招商活动,全年外出招商62天;县干招商小组与各部门踊跃行动,累计外出招商103次,切实营造“大抓招商、抓大招商”的浓厚氛围。
“土地、厂房、资金等各种要素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特别突出招好招优招大招强,用大项目、好项目来推进滁州高质量发展。”滁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深入分析影响项目推进的根源,主动靠前服务,加强调度推进,确保项目早签约、早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形成更多实物量和新的增长点。
聚焦重点抓招商,精准发力促提升,是滁州经开区招商工作提速增效的“法宝”。曾经,招商引资采取“广撒网”方式,引进项目集聚性不强,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如今,经开区深化招商手法打法步法“关键招数”,活用招商政策,利用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操作化解重大项目资金需求,不断夯实招大引强资金保障。
今年以来,滁州经开区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优势,按照强链、补链、延链的要求,以产业链精准招商、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等,构筑了园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策略必须精准,方法更应得当,滁州经开区推深做实产业链“链长制”,细致摸排产业链缺失部分,在家电压缩机、光伏焊带、功能食品原料等方面,全力以赴补缺补差,在谈和签约产业链短板项目5个,逐步补齐家电压缩机、光伏焊带、功能食品原料短板。
“链条式招商”呈现的是一幅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进步的共赢图。今年以来,经开区紧扣“高质量”和“亩均效益”两个关键词,围绕园区“3+1”主导产业,瞄准绿色程度高、创新研发强、亩均效益强、引领带动强的项目,提高准入门槛,实施产业链招商,强化多链协同,全年累计招引20亿元以上项目6个、全市占比1/5,产业链契合度达100%,实现项目招引的“质”和“量”上不断突破。
项目签约,只是一段赛程的起跑,项目注册、开工、投产、见效,才算是终点线。长期以来,滁州以“建设有速度,服务有温度,实干有态度”的奋斗姿态,努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后半篇文章,促进项目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扎实做好项目招引“后半篇文章”,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是关键。经开区突出便商、惠商这一理念,采用“代理办、现场办、专人办、兜底办”等多种方式开展全程帮办服务,针对项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提供符合企业不同阶段需求的企业服务。同时,进一步优化政策兑现流程,及时规范兑现招商扶持政策。加快提升审核审批效率,便捷、规范地做好企业政策兑现,用优质的服务水平和高效的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滁州经开区将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区位优势,大胆创新招商引资方法,建立健全招商工作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招商引资活力,为滁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李媛 张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