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经开区:“两业融合”借东风加快转型探新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从一张白纸作画,到如今百花齐放,今日的滁州经开区,已逐步形成智能家电及电子信息、汽车及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光伏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产业集群效应日渐凸显,四大主导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已达83%。
奋进新时代,先进制造业需要现代服务业赋予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样需要先进制造业支撑。滁州经开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在一定维度内,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相融相长、耦合共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近年来,滁州经开区认真落实省、市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以列入“十四五”第二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为契机,锻长板、补短板,强优势、蓄后劲,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工业经济提质扩量增效厚植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园区现有规上服务业企业22家,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10.7%。
2021年,作为滁州市八大产业链中智能家电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安徽康佳电子公司,启动智能家电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制造深入推进和应用,安康公司生产效率提高50%,单线%。
安徽省“十四五”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名单,康佳电子是全市获批该项目的2家企业之一。发展的一个缩影,却见证了滁州经开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两业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滁州经开区从顶层设计入手,积极探索“两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出台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两业双向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服务业转型升级。
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融合互动,逐步构建以中国家电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滁州基地为引领,贝克勒尔光伏研究院、武汉大学(滁州)智慧能源研究院等为支撑的研发检测认证综合服务体系。现有专业实验室30余个,今年以来,累计为300余家企业办理各类服务项目近4000件,已形成从提供单一检测服务向提供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转变,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紧抓融合发展机遇,在“两业融合”的全新语境之中,正不断创造着发展的全新空间。
滁州经开区积极引导现代服务业聚焦关键环节,强化技术研发,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成果。
中家智锐重点围绕家电智能及变频控制、新能源、噪声分析与测控等技术研发与应用,深入推进冰箱高效双吸气活塞式压缩机研究及产业化、小型换热器性能及可靠性研究、智能家居无线通信技术测试服务平台等研发项目,成功获批省级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实现滁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通用生物基因合成及测序重大新兴产业专项获批并验收通过,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个,起草相关国家标准6项,其子公司环球基因成功入选省工程研究中心,顺利获批组建“安徽省体外诊断抗体原料工程研究中心”。众家云参与工信部“关键部件及家电互联产业技术基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并入选工信部“2021年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让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滁州经开区着力构建“孵化链条”,优化双创生态、升级孵化体系、提高孵化能力,推动孵化服务器以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优服务融入园区产业经济。
依托启迪之星(滁州)孵化器、资城孵化器、中电光谷创客星等众创载体平台,通过“孵化服务+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的创新孵化模式,搭建以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为核心的立体化多维资源服务矩阵。
奋进不止步,实干铸辉煌。滁州经开区正以试点为新起点,既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又抢占行业制高点、促进园区经济发展提质扩量增效。(程杨)
安徽滁州经开区:服务“雪中送炭” 为企“雨中撑伞”
滁州经开区:从默默无闻到滁州经济“火车头”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更好凝聚团结奋进强大力量
工行滁州分行成功发放首笔“园区e贷”
总投资12亿元 苏州相城经开区先进材料产业再落重大项目
激发融合效应 推动区域创新(创新谈)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 成都5个项目入选
陕西省持续支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推动现代服务业实现高端融合发展
我国开展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
安徽将从全国24所高校选调300名应届…
2022世界集成电路大会在合肥开幕 高…
广德经济开发区:20周年再出发 力争产…
一颗红心献给党 俯首甘为孺子牛
千花百木 一步一景 2022中国·合肥…
安徽黄山:“道班”变身“打卡地” 点“…
创业安徽故事汇|华黎明:回皖创成“小巨…
2022年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公开招聘工…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