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滁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滁州经开区:产业集聚的“强磁场”

admin7个月前 (09-26)滁州产业信息9

  基础设施是项目建设蕞重要的载体。近年来,滁州经开区还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完善企业生产要素

  一座座颇具现代气息的工业厂房,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生态园区的勃勃生机让人们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偏僻之地;一个个“高精尖”项目建设工地,或焊花飞溅,或车辆穿梭,让大家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缺乏人气。

  1992年6月25日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以来,一批批滁州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把偏僻村庄变成产城融合的城市中心。2011年4月,滁州经开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如今,这里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成功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家电)。这里是创新发展的“新高地”,滁州市半导体产业联盟、中关村海淀留创园滁州分园等创新创业平台纷纷“落地生根”。这里是产业集聚的“强磁场”,开启了滁州数字经济产业的新时代

  车间环境整洁、管理精细,记者走进滁州经开区内的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人正有条不紊忙碌着,一条条流水线快速运转,一块块电池组件不断下线。该公司客户关系主管熊燕告诉记者,公司主要从事高效单晶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项目一期、二期均实现投产。其中,二期项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实现投产,未来滁州基地组件产能将达到10GW,成为隆基蕞重要的组件生产基地之一。

  而在立讯精密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条生产数据传输部件的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这条针对全球市场蕞新开发的生产线多道工序。在滁州经开区,一大批企业正在通过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跻身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这厢,热火朝天建设忙;那厢,招商引资氛围浓。近年来,滁州经开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项目为先的鲜明工作导向,重点招引世界500强、国内优质上市企业以及处在科技前沿的高品质项目,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3月的滁州,乍暖还寒。长电科技(滁州)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工人们正全副武装操作机器进行着芯片封装。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条国际领先的生产线%。“虽然是淡季,公司产量却实现增长,可谓逆势走俏。”

  作为滁州市实施“产业兴市”战略的主战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把经开区真正建设成经济新高地?答案是: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滁州经开区已形成以智能家电及电子信息、汽车及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三大产业为主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基础应用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为补充的“3+X”现代产业体系。

  先进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正确选择,正让滁州经开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目前,滁州经开区主导产业支撑有力,园区三大主导产业累计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经济比重达到80%以上,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明显。骨干企业增势强劲。天大铜业、东鹏等骨干企业均实现20%以上的快速增长;全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一批企业、项目受到省政府资金扶持。智能家电基地蓬勃发展,园区先后举办了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开放大会、家电产业上下游协同推进会暨中国家用电器核心零部件智能传感器及智能芯片应用高峰论坛等。

  各行业“巨头”,为何落户滁州经开区?不少企业家透露,园区一事一议,开出了服务大礼包,料多量足。近年来,滁州经开区按照“善谋、紧盯、敢为”的要求,突出项目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帮到底”四个一机制。坚持每周集中调度一次签约、开工项目,每月集中拜访、签约一批招商项目,将项目工作与班子成员、责任部门绩效挂钩,做细做实项目工作。

  “正是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对客商的真诚,才让对方在短时间内对我们建立起信任,从而加速项目的落地。”回忆起园区内各项目落户经开区的经过,滁州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宏深有感触地说。

  为使项目尽快落实到位,滁州经开区不断创新项目服务机制,细化行政服务,规定在项目协议签订后三天内,园区相关部门要列出项目全程帮办工作清单,列明工作事项、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节点及基本工作要求。同时,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确保落地项目水、电、气、热、地等各项要素保障到位,逐个明确分管人员,调度各责任部门联动推进。

  基础设施是项目建设蕞重要的载体。近年来,滁州经开区还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完善企业生产要素,惠科220KV专线、食品产业园配电工程如期竣工;金燕小区农贸市场、蓝天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顺利完工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筑巢”质量,吸纳“凤凰”而栖。

  “签约之前是朋友,签约之后就是家人。我们要真正做到把难处留给自己,把方便交给企业。”孙宏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紧盯园区做“文章”,一心一意谋发展,尽心尽力做服务。

  今年1月至4月,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244亿元、利润总额130.7亿元,同比降幅分别较一季度收窄6.5和15.1个百分点,总体稳住了发展基本盘生产经营快速回升总体稳住发展基本盘一季度,省属企业生产经营既受到...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70余位两岸农业企业家齐聚安徽滁州共话乡村振兴

70余位两岸农业企业家齐聚安徽滁州共话乡村振兴

  70余位两岸农业企业家齐聚安徽滁州 共线月27日电 (赵强 黄宇翔)台湾农企皖乡行——两岸乡村振兴发展交流会27日在安徽省滁州市开幕,来自两岸70余位农业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滁州,共话两岸乡村振兴发展。   据介绍,滁州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近年来,该市先后引进了达亮电子、金锋馥、波力食品等一批台资企业。目前,该市共有台资企业84...

“共进安徽”迈出新步伐

“共进安徽”迈出新步伐

  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推进,各区域板块均衡发展、跨区域合作联动迈出新步……更协调的发展如“十个指头弹钢琴”,只有均衡用力、统筹兼顾,才能奏出“共进”的乐章。   去年以来,我省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扬优势、补短板、抓统筹、促融合、谋共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成果显著,各区域板块协同发力,在建设“共进安徽”的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落地之滁州简介

产业落地之滁州简介

  (产业上下游完善。未来三年知名大光伏厂都会在滁州投资,签约总计千亿)   2022年,总投资100亿元的尚德电力一期项目即将竣工,总投资50亿元的正泰电器电池项目即将开工。   2021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的企业中,有6家在滁落户。截止2022年12月,全市光伏电池、组件、玻璃产能均占全省50%以上,光伏组件产能占全国11%;光伏玻璃产能占...

保利物业进驻经开区滁州昭阳工业园激发园区发展新活力

保利物业进驻经开区滁州昭阳工业园激发园区发展新活力

  2022年3月1日,保利物业正式进驻经济技术开发区滁州昭阳工业园。该项目是保利物业进驻滁州市的个综合工业园区项目,也是保利物业安徽公司继创新产业园、云谷创新园之后在公共服务新版图的又一次实践落位。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 :物业展清洁展垃圾分类展电动自行车充电展智慧物业展清洁园林展智慧社区展,2022上海物博会物业博览会2021长三角物业管理论坛2022城市服务展...

值得信赖军融(图)-产业园区规划方案滁州

值得信赖军融(图)-产业园区规划方案滁州

  许多工作人员认为:我们长期在当地工作,太熟悉当地情况了,要问我们应该干什么,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我们有发言权;因而对产业规划不够重视。事实上,产业园区规划方案,长期的理所当然的发展并没有取得突破,也许正是产业规划的失误。产业规划的地位受到质疑。产业规划在时序上是先于城市规划,为其提供思路和依据的战略性规划,还是后于城市规划,为其提供落实保障的策略性规划,始终未有定论。产业园区是产...

凤观滁州•创新篇走进苏滁现代产业园打造皖版苏州工业园

凤观滁州•创新篇走进苏滁现代产业园打造皖版苏州工业园

  “九通一平”的基础设施、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厂房、错落有致的蓝白领公寓走进苏滁现代产业园区,首先步入眼帘的是“高大上”的建设,如果不是听过讲解员介绍,很难看出来这是一个工业园区。   4月8日,以“凤观滁州气越淮扬”为主题的第二季凤观滁州全媒体行走进苏滁现代产业园。   当日上午,朱学东、蒋晨明、唐驳虎等意见领袖及自媒达人,凤凰江苏、浙江、广东等多家...

双节游滁州!新昌农业园采摘乐田园!

双节游滁州!新昌农业园采摘乐田园!

  介绍之前,先上一张图,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还记得5月份大热的樱桃采摘节吗?知道这长长的队伍是在哪吗?Bingo!就是在琅琊区新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呀。   新昌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三官街道新集村,核心区约7000亩,辐射范围约12000亩,种植大樱桃2000亩、秋月梨550亩、猕猴桃480亩、红心李320亩、苹果260亩,其中大樱桃年产量1300吨,种植规模全省头部...

合肥依托“中国环境谷”打造“绿色新名片”

合肥依托“中国环境谷”打造“绿色新名片”

  合肥依托“中国环境谷”打造“绿色新名片”   12家企业落地合肥,总投资额超2.58亿元   9月8日上午,一场“绿色含量”高的集中签约仪式在工投蜀山慧谷环境产业园举行。记者获悉,来自环境科技、光电信息、高端装备、新型材料等高技术领域的12家企业代表参与签约,总投资额超2.58亿元,为合肥绿色产业链“增色”。   12家企业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