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经开区:创新帮办帮扶工作把企业家当成“自家人”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滁州经开区:创新帮办帮扶工作,把企业家当成“自家人”
“没想到,想了5年都没干成的事情半年内就有了结果,这都是经开区企业帮扶工作的功劳。”
说这话的人名叫陈祝玉,滁州聚保利电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过去的几年间,身为企业高管,他的主要精力并不是放在生产经营上,而是为企业能够顺利搬迁四处奔波。他的诉求是政府收回公司现有的地块,好让企业有足够资金“另谋他处”。
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聚保利是一家以家电配套起家的企业,客户名录中不乏西门子、康佳等行业知名企业,现在,公司又拓展了光伏电站支架业务,年产值超1亿元。这样优质且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为何急着要搬迁呢?
原来,2006年,聚保利买下了位于安徽滁州经济开发区紫薇南路的30亩土地。彼时,这里是不折不扣的工业区。然而,没过几年,随着滁州城区的发展,这里日渐繁华,一批安置小区、商品房、商业配套开始入驻。随之而来的,是居民对聚保利生产噪音的投诉。
“落户这里的时候,我们有合法手续,但环保部门接到相关投诉后,就责令我们降低噪音、停产。”陈祝玉说,24小时连轴转是家电配套企业的“标配”,但2013年前后,在居民的投诉下,企业晚班基本就开不起来了。“对于居民们的诉求,我们也能理解,所以,从那时起,企业就想着政府能够回购地块,企业拿着回购款另行购地发展。”
然而,事与愿违。聚保利的想法一拖就是5年。
时间一转眼到了2018年。滁州市经开区在域内大力开展企业帮扶工作,由经开区领导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参与,覆盖域内龙头企业、规上企业和其他企业。
当年5月,聚保利将相关诉求反映给了牵头帮扶部门。随后,帮扶部门迅速响应,实地走访调研、查找相关文件、协调市直部门……半年后,企业顺利地与政府签订了地块回购协议。更让陈祝玉感动的是,为支持企业发展,政府设置了为期18个月的“缓冲期”,允许企业建好新厂房后再行搬迁。目前,聚保利占地70亩、厂房面积超3万平米的新厂区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很多时候,企业遇到困难或者办理审批事项时,压根不知道要找哪一个具体部门,这就很耽误事。”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经济运行局局长孙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来,经开区以省里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为契机,创新企业帮扶工作,对园区内的一些企业实行“一对一”专人帮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反映给专人即可”。
据悉,滁州经开区围绕融资、用工、产业链配套、用地指标等企业共性难题动脑筋,推出一系列有效举措。如与银行合作推出“小微债”,支持园区中小微企业发展;搭建平台,促进园区内部企业合作,提高本地配套率、降低物流成本;设立“企业用工周转池”,帮助企业按照淡旺季用工需求的不同,在园区内部进行调剂;与周边乡镇及河南、云南、贵州等地人社部门联系,加大补贴,解决企业招工难题……
记者了解到,帮扶服务不过是滁州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诸多举措中的一项。对于那些尚处于设立初期的企业,经开区还推出了帮办服务。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调研员张远介绍,经开区围绕加快项目落地、加速项目推进的目标打造帮办体系,并在助企用工、“证照分离”试点、互联网 工商服务等方面下足工夫。现在,只要材料齐全、符合要求,设立企业所需的工商事项当天就能办结,个体工商户蕞快10分钟即能拿到营业执照。
在帮办、帮扶工作的合力下,经开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18年全区新增企业2126家,企业总数突破6000家,市场主体总数达1.3万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完成数、增长数均位列滁州市头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