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贡菊_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乡土乡情
中广网北京12月29日消息 中国乡村之声《乡土乡情》专稿:自古以来,人们临水而居。水,滋养着一方土地;水,哺育了华夏儿女;水,孕育了古今文明。在苏皖交界处,一条蜿蜒曲折的大河千百年来浩浩荡荡、湍流不息,它便是滁河,也是滁州的母亲河。
滁州,因滁河得名,位于安徽省东部,苏皖交界地区,长江三角洲西部边缘,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宁西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国道及省道交织成网,穿越和连接市域。古老的滁河水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两千多年来,英雄豪杰在这里叱咤风云,文人墨客在这里壮怀激烈。东晋晋元帝司马睿曾避难于此,为这里蒙上了“皇室的面纱”;唐代诗人韦应物任职于此,感念于山水,有了那脍炙人口的《滁州西涧》;北宋文人欧阳修遭贬于此,流连于山水之间,有了那千古绝唱《醉翁亭记》;从一介布衣到天下至尊,创建大明王朝的明太祖朱元璋诞生于此;开创讽刺小说之先河,写出鸿篇巨著《儒林外史》的清代小说家吴敬梓也诞生于此,这里还有改革开放的头部村——凤阳小岗村。
除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滁州风光秀丽,物产丰饶。皇甫山层峦叠翠,鸥鹭成群;高邮湖碧波万顷,浩淼如烟。蔚然深秀的琅琊山更是倾倒无数游人。滁州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盛产水稻、小麦、鱼虾、油菜等农产品。今天,这个物富文昌的美丽小城——滁州正在以其崭新的姿态崛起于东方大地!
说到滁州当地特色,这当属滁菊了。滁菊俗称“山茶菊”,又名“甘菊”、“白菊”,为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以其新鲜或干燥花序入药,是滁州市传统地方特色农产品,安徽省四大著名道地药材之一,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民间流传大明帝王朱元璋,战伤沙场,躲进滁菊丛中,是马娘娘用滁菊护理治愈了他的伤;光绪皇帝国难当头,急火攻心,双目不明,是国子监王懿荣一包滁菊消退了眼疾。自此,滁菊便被纳为贡品,故又有“滁州贡菊”之称。
滁菊分布在江南分水岭地区,生长在风景秀丽的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到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之间。种植区域内含绢云母和麦饭石等非金属矿物质,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滁菊独特的品质——金蕊玉瓣,翠蒂天香。
滁菊是菊花中花瓣蕞为紧密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护肝明目、舒筋活血、增强人体免疫之功效,可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疗效显著,“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滁菊的药用、保健价值列全国四大名菊之首,中国《药材资料汇编》中称:“滁菊瓣软细浓密,味清芬幽郁。”故视为珍品,并以为入药蕞合适。其食用方法可作茶冲泡饮用,可作中药材入药,亦可作菜直接食用,是药、茶、食三用的纯天然绿色保健饮品。
滁菊是四大药菊之首,是十分重要的中药材。医学上可以作为清凉镇静剂及眼科药,还可以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它味甘,性微寒,偏肝阳,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等症,另外呢,它还可以预防癌症尤其是肝癌,对糖尿病的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滁菊及其产品愈来愈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滁州市、南谯区两级政府把做大做强滁菊产业作为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制定了滁菊发展五年规划及实施细则,成立了滁菊研究所,专门从事滁菊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高产栽培技术及加工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相关标准制定及社会化服务等工作,并将其作为全区滁菊产业龙头企业加以重点扶持。滁菊研究所生产的“金玉”牌滁菊,花蕊硕大金黄,药瓣晶莹玉白,先后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中国绿色食品、安徽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首批名牌农产品等称号,并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