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居全省头部
国家发改委:“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家发改委:坚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稳定和扩大消费
科技部:支持重庆安徽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四部委发文明确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标准
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
省财政多措并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财政部:明年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精准护航 振作工业经济打出”组合拳”
商务部持续多措并举稳外贸稳产业链
滁州: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居全省头部
发布时间:2020-09-03 08:11
今年以来,滁州市经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各项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把应对危机的积极行动转化为推动“两手硬”“两战赢”的实际成效,1—6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6.5%,高于全省平均值4.5个百分点,居安徽省第1位。
聚目标,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滁州市经信局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及早谋划复工复产,确保完成全年既定目标。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工业企业复工生产工作的通知》《滁州市企业复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须知》2个指导性文件,建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台账,分类有序推进企业安全复工复产。成立局复工复产专项工作组,协调解决物流运输和员工返岗等难题,着力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复产。3月5日,全市1705家规上工业企业在全省率先全部复工复产,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2%,是全省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地市,至6月底,工业经济各项主要指标稳定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稳居全省第1位,总量占全省的8.8%,站稳全省第3位。
育动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聚力开展“十大”项目攻坚行动,大力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提升计划,编制2020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导向计划,落实项目建设“四督四保”工作机制,持续加快千亿技改、千企升级。1—6月份,完成“三个一百”工程亿元以上新开工、新投产、新达产项目142个、78个和67个,均超过序时进度,实现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1%,分别居全省第4位和第2位。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5G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上半年,《滁州市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0年)》通过专家评审,建成5G基站609个,开通5G通信网络基站738个;台玻、扬子空调、金禾等4家企业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500余家企业与华为、京东、阿里、移动、电信、联通等云资源公司进行了对接合作和开展企业登云。1—5月份,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4.5%,占全市总产值比重为24.4%,累计增速46.55%,居全省第1位,战略新兴产业累计增长24.5%,比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高17.7个百分点,产值总量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8.3%,比去年同期提高8.8个百分点。
促创新,加速企业提质增效。推进产学研合作,征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行业企业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79项,在安徽省经信厅平台向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发布。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荐惠科光电等17家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推荐天康集团申报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推进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精品名品,推荐惠科光电PT500GT01-3超高清液晶显示屏等10个产品申报安徽工业精品。同时编制《滁州市2020年“千企升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实施总投资35.45亿元的365个技术创新项目,培育“三首”产品,1—6月份,开发新产品212个,获批省级新产品3个。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1200亿元,利润总额超70亿元。
夯基础,延长补短产业链条。认真落实安徽省《关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意见》,制定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健康食品、硅基新材料、盐化工、智能仪器仪等11个产业链升级施工图,引导支柱产业补链延链固链,1—5月份,全市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68.7%,新能源产业增速达94%,新型化工产业增速11.5%、智能家电产业增速9.4%,均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整体水平。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发展机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支撑作用,推动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集聚滁州,今年以来,全市承接沪苏浙地区转移或合作项目80个,占引进项目总数的69.6%,总投资达435.4亿元;抓好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市经开区总投资40亿元米润智能出行消费品产业园、苏滁高新区20亿元博石高科正极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隆基光伏二期,胜华波微特点击、艾西亚电气等一批项目竣工,同时积极做好博西华、惠科光电产出期项目服务。
优环境,做大工业经济“总盘子”。深化企业帮扶,持续开展育大培强和民营经济提升行动,建立惠科光电、康佳电子、博西华、隆基乐叶等“十大”百亿目标企业培育机制,由市级领导直接包保帮扶,力促龙头企业再上台阶;强化要素保障,力促新项目投产申规,印发《大力宣传贯彻政策支持企业发展活动方案》,全面落实国家、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发展政策,加快清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进度,力促民营中小企业上水平。1—6月份,全市新登记私营企业8035户,同比增长10.1%,私营企业数达8.14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5967万户,个体工商户达23.88万户;新增规上企业153户,25户新投产企业入规纳统,规上企业总数达到1720户;截至5月末,亿元以上产值企业达到194家,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19.9%,比全市平均增速高13.1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159.1%,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7个百分点,其中,康佳电子产值近76亿元,天大铜业近40亿元。
强党建,巩固深化教育成果。面对疫情大考,局党组牢固树立党建主责主业意识,扛起主责、抓好主业,把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抓好工业经济稳定发展作为全局干部职工守初心、担使命的具体体现,不断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注重制度引导,制定《2020年党建工作要点》《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要点》《2020年意识形态工作要点》等文件,夯实责任传导压力,引导全局党员干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注重以上率下,疫情期间,局两位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联系企业,一线督促、一线帮扶,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带动全局干部职工冲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头部线,有力保障了全市疫情防控物资,同时也为全省输送了近90%的医疗防控物资。注重务求实效,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发展大局中,为企业科学有序全面恢复产能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地服务,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半年,滁州市经信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树牢发展是头部要务的思想,围绕发展抓党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把思想和精力凝聚到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来,确保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持续抓好运行调度。按月调度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和50户重点企业情况,积极联系市统计部门、税务部门、市直对口部门、县市区经信部门,强化运行监测分析和动态预警,做到分析在前、预警在前、措施在前,认真分析经济运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协调解决行业共性难题。力争全年新增规上企业超21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达到10%左右。
持续抓好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促升级,综合运用制造强省建设资金、工业强市专项资金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进晶科16GW太阳能组件生产、福莱特二期、冠辉新型环保高分子膜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各类投资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力争全年工业和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
持续抓好产业升级。坚持支柱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齐抓,聚焦“互联网+先进制造”,围绕5G等领域储备一批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的重点项目,推广5G场景应用,扩大“新”市场应用。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力争新增国家“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企业2家、省级数字化车间5个、省级绿色工厂2家,力争全柴动力等企业获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华塑物流等企业获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
持续抓好精准帮扶。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三包三抓”系列活动,着力解决惠科光电、隆基乐叶等企业发展的要素问题,全力推动百亿企业再突破。深入开展《大力宣传贯彻政策支持企业发展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欠产企业、退规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企业,进一步细化帮扶措施,帮助企业争取资金,助力企业共渡难关。
皖ICP备09014608号-5
网站标识码:3400000006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