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滁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跨江相拥借势跃升

admin7个月前 (09-26)滁州产业信息7

  滁州与江苏南京、扬州、淮安等地同饮一江水、共赏一湖景,毗邻地区合作、交流由来已久。近年来,滁州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宁滁结对合作帮扶等重大政策机遇,围绕“打造跨行政区协同发展产城融合新城区”目标要求,以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启动区建设为突破口,与江苏接壤地区全面开展对接合作,在机制创新、规划编制、产业协作、交通互联、生态共保、服务共享等方面加快一体化发展步伐。

  初春时节,记者在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走访时看到:汊河大桥和池杉湖大桥已建成通车,滁宁城际铁路、来六高速滁州段、黑扎营大桥、南浦一级公路等“快速通道”和来宁客运枢纽中心正加快建设;约10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内,房屋征拆、土地平整等工作紧锣密鼓推进;标准化厂房、科创综合体、飞利浦空调产研基地等项目克服疫情影响,全封闭施工不停歇;南浦产业合作园、跨界合作产业园内企业建设、生产有序进行……

  “目前,约400名工人坚守在项目工地。我们采取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三区分离管理,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政策,对车辆从外地运送建筑材料来也采取闭环管理方式,确保建设物资不断供。”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南谯建设管理办公室王郑对记者说。

  为做到体制机制“一盘棋”,宁滁两地互访频繁、对接紧密,共同签订合作协议、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协作联动。滁州市与南京市、来安县与南京江北新区、南谯区与浦口区、天长市与六合区分别签署框架协议,水利、教育、卫生、环保等部门分别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形成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格局。两地还联合成立宁滁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印发工作计划,共同推进规划协同、交通设施、产业协同、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重点任务。

  宁滁两地在规划蓝图上坚持共编共绘,整合区域资源,提出将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奋力打造成为“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区、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宁滁同城化先行区、绿色发展样板区”目标定位。同时,合理空间布局,规划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面积122平方公里,其中10平方公里启动区已全面展开建设。江北新区与来安县共同出资成立宁安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南谯区与浦口区共同出资成立南浦合作开发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片区投融资与开发建设,南浦产业合作园、汊河跨界合作产业园加快建设。

  一体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滁州市不断推进交通建设,与沪苏浙形成了8条高铁轻轨、15条高速公路、9条水运航道、5个内河港口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链接。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合新高铁、宁天城际铁路、来六高速、北沿江高速滁天段等不断缩短滁州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距离。滁州市还在南谯区乌衣镇建设了滁宁公交换乘中心,宁滁两市分别有3条公交在此换乘;来安县开通了汽车站至南京江北新区林场站的直达公交线路公交班线号线金牛湖站点;滁州市发行的全国交通一卡通——“亭城通”卡,实现了与南京等200多个城市公交互乘互刷。

  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南谯—浦口合作产业园,其半导体IDM芯片首期项目已进入全面生产阶段。项目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投资10亿元。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创造了多个“头部”——滁州市头部家晶圆体制造厂、南谯浦口合作基金投资的头部个项目、南谯—浦口合作共建产业园首个投产项目。“IDM芯片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了不到3个月,刷新了我们企业项目推进记录,这要得益于南谯区优质的营商环境以及南谯浦口创新的合作发展模式。”华瑞微半导体IDM芯片项目总经办主任翁锦烽对记者说,一期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0亿元。

  据悉,2021年6月,滁州市南谯区与南京市浦口区签署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协议,探索建立“浦口推荐、联合招商、共同研判、产业协同”的合作机制,发挥产业基金作用,资源互补、错位发展、配套融合,吸引了一批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技术含量高、符合当前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落户。

  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聚焦南京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发展定位,凭借自身资源禀赋、空间广阔等优势,甘当产业配角,主动接受南京产业辐射,围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一条链推进产业布局,以集聚效应做强产业集群。去年以来,新签约重大项目14个,总投资514亿元,其中总投资百亿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112亿元的捷泰太阳能电池片、102亿元的人民控股集团光电显示、100亿元的飞利浦智能家电等8个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华瑞微、华诺半导体等项目已建成投产。同时,南谯—浦口合作产业园已纳入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规划建设区;来安县与南京生物医药谷合作共建生命健康产业园,争取省药监局支持在汊河片区设立药品、医疗器械审批监管柔性服务站,加快生命健康产业聚集发展。

  “捷泰太阳能电池片项目总投资112亿元,是新型功能区汊河片区的重点项目,今年2月8日签约,2月15日开工,从签约到开工仅7天,真切感觉到滁州‘亭满意’的营商环境。”捷泰新能源项目负责人周小辉感叹“滁州速度”之快、“滁州服务”之暖。

  今年2月8日,总投资100亿元的捷威动力20GWh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户天长市。“滁州优越的区位和营商环境,市县和开发园区主要领导的亲力亲为和顶格推进,给了我们投资的信心和底气。”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立普说。

  近年来,滁州市倾力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省外对标苏州、省内对标一流,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中心365天“不打烊”,与长三角40个城市11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域通办,186个事项实现全国网上跨省通办。

  “我的老父亲得了早期食管癌,需要采取胃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要是以前,只能去南京做手术。现在南京专家就在汊河镇的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坐诊,我父亲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大城市的医疗资源了。”汊河镇居民张先生高兴地说。

  汊河镇结合长三角医疗合作一体化发展,推动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结对共建,让医疗资源“动起来”,让专家教授“跑进来”,让人民群众看病治病更便捷。目前,来安县二院整合滁宁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建设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门诊量和住院量明显增加。

  去年9月,汊河镇阳明湖湿地公园旁,占地180多亩的来安天立学校迎来400多名新生。优美的环境,独创的“六立一达”五星教育服务,国学、经典诵读、茶艺、琴棋书画、3D、机器人、航模等特色课程,以及来自南京等地的优秀青年教师,为当地孩子搭建起优质教育平台。此外,汊河中学、汊河小学也分别与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学校、南京芳草园学校等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

  为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让宁滁两市人民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享有更多获得感,来安县、南谯区分别与南京市浦口区签订《市场主体“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首批44项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目前,已为群众跨省办理业务1500多件。

  滁州各县区与南京中大医院、鼓楼医院、儿童医院等知名医院开展深入合作,两地二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已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浦口区中医院与南谯区腰铺镇卫生院定期开展“名医工作室”坐诊,方便群众就近问诊。

  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签订校校合作协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所属的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金牛湖校区)顺利落户天长,首批近3000名本科生已入学,浦口—南谯教育合作项目不断扩展、深化。

  滁河是苏皖两省间的一条分界河,宁滁两地在滁河大保护上同心协力、同频共振,探索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区域生态环境和污染源监测监控体系,共同开展大气、水、环境安全联防联控。此外,两市还共同推进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完成17.5公里的滁河风光带绿化景观工程,开展滁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如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滁河生态经济带惠及两岸群众。(罗宝)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302Found

302Found

  “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扩大啦,符合条件的朋友赶紧去申领!”成功领到失业补助金的邱莲莲开心地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条消息并转发了相关政策。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把受疫情影响失业人员作为重点帮扶群体,通过“四不”举措,帮扶援助3259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75%以内低位运行。   动态监测“不放松”。组织开展9个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60家重点企业就业失...

【南京日报】产城融合打头阵宜居宜业幸福城——滁州市中新苏滁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纪实

【南京日报】产城融合打头阵宜居宜业幸福城——滁州市中新苏滁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纪实

  从2012年开工建设至今,滁州市中新苏滁高新区一直秉持着“城乡统筹、产城一体、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建设思路,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园区配套日益完善,产城融合加速发展,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小区竣工入住,一处处公园建成开放,一家家企业进驻园区如今,中新苏滁高新区已成为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发展高地,园区先后三年在安徽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中进入前三十强,被授予“长三角共建省际产业...

中国实践|滁州:“一粒沙”如何在这里聚成“新三样”之塔

中国实践|滁州:“一粒沙”如何在这里聚成“新三样”之塔

  “聚沙成塔”这个词,在滁州有着蕞鲜活的印记。   7月初,2024年安徽省第三批507个重大项目开工,滁州市51个项目总投资396.8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三位。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237.6亿元。   2023年,滁州光伏产业产值达1300亿元、同比增长50%。全球光伏20强企业中,多达10家选择了滁州,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5...

从边缘小镇到产业新城滁州这里用9年时间硕果累累!

从边缘小镇到产业新城滁州这里用9年时间硕果累累!

  九年蝶变,书写辉煌。在面向滁州东南的地平线上,有一座产业新城正以势不可挡的劲头迅速崛起,她就是中新苏滁高新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滁州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中新苏滁高新区应运而生,借鉴苏州工业园发展模式,布局产城融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园,经过9年的发展,一座欣欣向荣、活力四射的现代化新城已然成型,中新苏滁高新区成为滁州乃至安徽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平...

光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光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我是园区负责人,我要更新园区资料及联系方式。更新园区   光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滁州市天长市杨村镇,本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数据库,前瞻产业研究院20年持续聚焦全国细分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地产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产业新城规划及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深圳市 / 光明...

全国人大代表许继伟:滁州正瞄准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目标奋进

全国人大代表许继伟:滁州正瞄准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目标奋进

  (两会速递)全国人大代表许继伟:滁州正瞄准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目标奋进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张娅子 刘浩)“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滁州市正瞄准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目标奋进。”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加强与沪苏浙城市城区和园区合作,推进一体化发展大格局。   ...

全椒稳步推进国储林建设促绿色发展

全椒稳步推进国储林建设促绿色发展

  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是促进绿色增长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椒县以林长制改革为总抓手,做大做强“绿色宝库”,将国储林建设与乡村振兴及薄壳山核桃产业示范园区有机结合,高质量建设林业生态体系的同时,努力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动乡村绿色振兴发展。   春雨绵绵催新绿。这段时间,在全椒县瓦山国有林场国家储...

凤阳县以循环经济提档升级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凤阳县以循环经济提档升级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您当前的位置:安徽新闻安徽要闻   报废汽车蕞终去了哪里?回收的破铜烂铁还有没有再利用价值?在滁州凤阳,有个产业园能将这些看似无用的“破烂”变废为宝。如今,凤阳经开区循环经济园片区汇聚一批龙头企业,实现经营收入、工业总产值、税收收入“三个翻番”,2023年产值做到了270多亿元。以绿色循环产业壮大为“底盘”,以产业链延伸为驱动,正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发展上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