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苏、宁的跨省小伙伴安徽当老三了!
近期,随着2019年安徽16地市经济数据全部公布,安徽十六地市的经济总量排位出现了较大变动。
滁州“逆袭”格外引人注目,这其中不排除有第四次经济普查后数据修订的因素,近年来,滁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南京江北新区等发展新机遇,猛抓招商引资,为滁州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共同抢抓国家战略重大机遇,推动苏滁合作迈上新台阶,5月8日至9日,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率苏州市党政代表团赴安徽省滁州市考察。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许继伟陪同考察并会见了苏州市党政代表团一行。
在会见中,蓝绍敏代表苏州市委、市政府对滁州多年来全力支持和推动两地合作表示感谢,对奋战在苏滁合作一线的苏州同志们表示慰问。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以来,两地联系日益紧密、感情日益深厚,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合作空间更加广阔。
今年一季度,苏州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到账外资创历史新高,制造业投资逆势增长,市场主体大量涌现。
下一步,苏州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各项部署要求,在全力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着重推进苏州市域一体化、苏锡常一体化、苏州南通跨江融合一体化,有序推进飞地合作一体化,实现由高速发展阶段的标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标杆转型。滁州近年来狠抓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经济总量跃升全省前列,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苏州学习借鉴。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迎来扩区机遇,江苏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希望两地共同扛起责任担当,携手并进加快拓园进程,为苏滁合作行稳致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探索更多有益经验。
张祥安代表滁州市委、市政府对苏州市党政代表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对苏州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苏滁合作表示感谢。在简要介绍了滁州历史文化和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他说,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滁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两地密切配合、积极探索,推动跨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顺应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更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苏州多年来的支持帮助,既有力带动了滁州产业发展,又带来了先进的规划、管理、招商和开发建设等理念,培养锻炼了滁州的干部队伍,为当地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希望两地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深化合作共赢,以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为新契机,携手抢抓国家战略重大机遇,共创苏滁合作美好未来。
蓝绍敏叮嘱,苏州工业园区和市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建立更加紧密高效的协调对接机制,进一步发挥好“园区经验”的辐射带动效应,将开发区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示范窗口。
蓝绍敏指出,苏州要以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来审视自我、谋划未来,加强学习交流,开拓视野,不断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2020年3月14日下午,滁州市委书记、市长率队赴南京市浦口区,同浦口区区委书记、区长对接重点合作事项并召开座谈会,双方就就加快推进浦口—南谯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争取更多更好的标杆性进度、示范化成果进行考察会谈。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但为什么跨省一体化发展比同省跨市一体化发展积极呢?
2,尝完甜头攀亲戚。滁州经济总量跃居省内第三南京以及浦口区功不可没,对宁滁一体化发展很期待,很有信心,很积极。而且从官方新闻的表述上来看,滁州很着急,想要再快些,更紧密些,早见成效、多见成效等。
3,浦口区领导表现的也很谦虚,就像网友所说,地级市的正厅级与副省级的区一级(副厅级)并不是对等的,滁州这几年的表现确实很优秀,别的不说,这冲劲就值得学习
1,2020年3月5日下午,滁州市委书记、市长率队赴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同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对接会商重点合作事项,双方就贯彻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滁宁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会谈。
2,2019年3月19日下午,为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更好地探索区域互联互通互融的有效途径,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市长许继伟一行,来到新区进行考察调研。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保平、陈潺嵋参加调研。
3,2018年8月22日,滁州市党政代表团来南京考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市长蓝绍敏会见了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市长许继伟一行。市委副书记沈文祖,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图强、市政协主席汪建中出席。
4,2018年4月16日,滁州市党政代表团来南京开展对接交流活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市长蓝绍敏,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市长许继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图强、市政协主席汪建中出席。
网友调侃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一二把手率队来南京,太满的话不说,在南京都市圈,肯定是绝无仅有的!很多新南京人,2年都不能回四次老家吧?
当然,南京也有“回礼”:2019年10月11日,南京市党政代表团赴滁州市考察,贯彻总书记关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要求,研究进一步深化宁滁合作,推动跨界一体化发展和南京都市圈建设。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韩立明,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市长许继伟出席两市座谈会。
这一次比前面四次都重要,双方在滁州签署了共同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京江北新区与滁州来安县、南京浦口区与滁州南谯区分别签署了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
通过梳理近几年安徽经济总量排名可以发现,合肥毫无争议排在首位,芜湖紧随其后,安庆、马鞍山角逐第三位,滁州一直稳居第五。
自2016年开始,滁州喊出了“冲刺总量安徽省第三”的目标,并将这个目标连续写进滁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经过四年奋战,滁州凭借雄厚的实力,成功超越安庆、马鞍山,成为名副其实的安徽经济“第三城”。
从全省第5到全省第3,2019年是滁州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一年,各项成绩均有不俗的表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多项位居全省头部——GDP实际增速头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头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头部、消费总额增速头部、进出口增速头部。
2019年,滁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居安徽省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7%,高于全省5.5个百分点,居安徽省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1亿元,同比增长12.7%,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居安徽省首位;进出口总额4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9%,高于全省20.5个百分点,居安徽省首位;财政收入357.1亿元,同比增长10.1%,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居安徽省第二位;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6%,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居安徽省第三位。
2020年,滁州继续稳步前进,1至2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分别居全省头部、头部、第三。一季度,财政收入98.9亿元,居全省第三,同比增长0.1%,增幅居全省二;财政支出完成117.4亿元,下降1.8%,高于全省平均12.1个百分点。
近年来,滁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东向发展、融入和参与长三角一体化作为重大战略取向。
2018年,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滁州确定为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之一,明确支持顶山(南京)—汊河(滁州)、浦口(南京)—南谯(滁州)开展深度合作。落实好这一国家战略要求,对滁州来说,既是责任,更是机遇。
作为安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滁州抢抓机遇,先后印发了《滁州市规划建设“大江北”协同发展区实施意见》和《滁州市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方案》两份指导性文件,为滁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绘就了“施工图”,为争当安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先行者指明了方向。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均提出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方案和举措。
滁州已经和南京、苏州两市建立起了高层互动、多层对接的合作机制,围绕产业承接、园区共建、交通对接内容,每年与两地党政高层互访1-2次,共同研究、协商推进重大合作项目。
滁州融入长三角的步伐日益加快。首先,体现在交通连接上,实施了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铁路建设方面,宁滁城际列入《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解决了一直掣肘宁滁城际铁路南京段建设的通道问题;北沿江高铁在滁州并站、大墅设站,方案已得到国铁集团支持;宁淮铁路天长段线路技术方案获批。公路建设方面,与南京江北新区相衔接的省际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4条,目前,正在实施合宁高速改扩建工程,在建滁西环、来六、滁天、明巢等高速公路项目。国省干线公路已有效连接长三角地区。此外,发行全国交通一卡通—“亭城通”卡,可在南京等200多个城市公交互乘互刷。
推动跨界一体化示范区进入实质性建设。滁州与南京签署了《南京市与滁州市共同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和《浦口—南谯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
据了解,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示范区规划面积约72平方公里,将打造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区、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宁滁同城化建设先行区;浦口—南谯示范区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将打造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和苏皖跨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两个示范区建设将引进更多项目入驻。
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在今年召开的安徽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滁州之所以能保持好势头,主要是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抓招商、坚持不懈上项目。”
围绕招商引资这一“生命线”,滁州全力营造招商引资氛围,不断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好企业大项目纷至沓来。
坚持每月通报县市区、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外出招商天数,发送各地重大招商事务信息,实时动态对各地、各单位上报的招商信息进行筛选、编发招商短信,向市领导和各目标责任单位通报各地招商工作开展情况,传递工作压力、营造招商氛围、促进比学赶超。每季度末开展“三看三比”观摩活动,形成在看中比、在比中学、在学中赶、在赶中超的良性循环。
据了解,2019年,滁州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429个、新开工330个、新投产247个,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1000亿元,在全省招商引资综合考核中稳居头部方阵,一批批项目纷纷在滁州竣工投产。
今年2月,又有108个重点项目在滁州集中开工,总投资达到422.6亿元,涵盖社会事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即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招商引资工作依然不掉线。滁州通过创新招商方式,开展“见屏如面”等系列招商活动,变过去的“面对面”到如今的“线连线”“屏对屏”,达成了一批合作成果。2月27日,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的滁州市重点招商项目在线签约仪式上,共在线:滁州市重点招商项目在线签约仪式现场
招得来,还要留得住。滁州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遴选2147个企业和项目纳入753名市县级领导帮扶范围,实现每个重点企业和项目均有1名市县级领导、1个帮扶单位和1名具体联系人帮扶、对接、联络。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让每一位在滁州的企业家都能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