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滁州高教科创城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 清华建筑设计院
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滁州自古便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形兼吴楚、气越淮扬”、“儒风之盛、夙贯淮东”之誉;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层城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
项目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南谯新区高教科创城的中部核心地段,东接南京江北新区,是宁滁一体化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它将立足本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整合高校和地方产业资源,以“研-产-城”融合发展为目标,在创新2.0时代带动高教科创城的跨越式发展。
项目总用地面积54.34公顷,交通条件优越,在南京1小时车程范围内,合肥3小时车程范围内。周边“两山相应,三水相接”,生态优美。场地绝大部分自然坡度在5%以下,建设条件较好。
从战略部署、城市能级、开发强度等各维度看,都要求我们为宁滁一体化的链接带来一个开放包容、高端活力的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定位为“宁滁一体化‘研-产-城’科学创新攻坚及人才培养新引擎”,旨在打造跨越发展的宁滁一体化科教战略高地,蕞终实现“擎动宁滁·领航华东”的战略愿景。
设计从复合聚能、广谱弹性、融合开放、绿色低碳四个方面,将滁州高教科创城打造成自由无界的高教园区,增加科研、产业、城市之间的粘性,创造性的实现“研-产-城”的无缝对接与多维度转化。增强科学研究部门与产业部门深层次对接与转换,以科研孵产业,以产业促科研,是教育产业与科学研究园区实践的革新创举和发展的新范式。
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为三个功能片区,即“科学创新突破示范领航区+高教研学活力攻坚引领区+活力梦想园”,塑造科研、产业、城市有机融合的复合功能业态,营造“西科·中园·东市”的复合功能结构。
建筑弹性设计,形成可分、可合、可连、可断的群体弹性空间;标准化柱网设计,预留不同功能相互转化、共用的可能。
提供多层次弹性服务,形成既便利又充满活力的“5+15分钟生活圈层”服务配套体系。
片区开放性设计,与城市融合发展,呈欢迎共享姿态的内外联通的公共空间与城市界面;建筑形象与周边环境融合设计,底层架空的飘带服务配套空间,构建近人尺度的友好、开放视廊。建筑一面临绿、一面临路,既保证了可达性,又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与生态基底结合设计,将蓝绿生态与高层次人才产业园融为一体。集成采用国内外先进的低碳建筑技术,建设低碳园区、低碳建筑。通过交互信息等系统,打造新一代的智慧产业园。
采用现代风格的剑桥书院制模式,围绕中央绿地布置规则型院落,建筑之间通过立体连廊衔接,形成安静的院落氛围。建筑采用现代学院风格,以横向线条为主强调庭院的围合感,总体清晰肯定、虚实结合;材质采用红砖与黑色金属板、长虹玻璃相结合,创造一个可以畅游触摸的现代高教园。
以古典主义风格的柱廊与半围合院落相结合,通过收放有序的院落空间、高低错落的建筑层次、大小相容的庭院尺度,形成圈层递进的古典园中园格局。建筑以竖向高耸的条形窗、突出的屋顶以及砖墙结合石材线脚,将欧式古典校园沉静优雅的书卷气息引入科技园中。
建筑以横向线条强调形体感,以穿孔铝板构成逐级台地,构建高低错落、层叠变化的建筑群体,在简约的立面上赋予恰当的变化,营造出自由、现代的空间格局。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