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的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土地整理的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研究目的:从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理在有效促进土地资源保护的同时,也会对不同尺度的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国内外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经验和成果参考,但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加强土地整理的景观类型的科学划分;(2)构建与土地整理生态过程相关联的指数集;(3)注重土地整理的多尺度景观格局与生态耦合研究;(4)强化土地整理的景观生态规划和应用。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地亿时代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如何获取全文?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张慧;张迎军;王瑞霞;宋智慧;卜志国;;土地整理对区域景观变化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徐翠兰;朱成立;;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王军;邱扬;杨磊;邸超;余莉;;基于GIS的土地整理景观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傅伯杰;徐延达;吕一河;;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的尺度特征与耦合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7期
王军,余莉,罗明,翟刚;土地整理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2期
田劲松;过家春;刘琳;江竹华;;基于GIS和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理景观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1年01期
胡利梅;杨珊;高瑞;;土地整理对农业水环境的影响[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7年01期
林小薇;车懿;;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设计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1期
李林峰;朱德举;刘黎明;付海英;;土地整理项目对乡村景观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以信丰县大塘埠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年03期
邓劲松,王珂,沈掌泉,罗鹏;桐乡市乡镇耕地整理对耕地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其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谭志海;土地开发整理对湘南农村环境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王智勇;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和景观格局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李阳兵,王世杰,李瑞玲,谭秋;黔东山地丘陵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J];山地学报;2005年01期
潘竟虎;相得年;张庆国;;兰州市城市热场景观格局生态效应的遥感研究[J];现代农业;2008年01期
李养兵;;土地整理中的GIS技术应用[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王军;邱扬;杨磊;邸超;余莉;;基于GIS的土地整理景观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贡璐;王宏卫;鲍平勇;吕光辉;潘晓玲;;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景观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J];中国沙漠;2006年03期
郑国锋;李磊;;GPS静态测量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年02期
戴建清;;基于遥感的土地整理评价可行性研究[J];城市勘测;2007年02期
刘汉湖;杨武年;;5·12震后灾区景观格局空间变化及其廊道效应——以汶川县桃关地区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2期
何宽;赵杰;;MapInfo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以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薛连春;;浅谈3S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03期
陈华;刘艳芳;位欣;;基于ArcGIS的土地整理灌溉渠道参数设计[J];测绘科学;2007年04期
杨悉廉;齐小燕;;基于成功度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理后效评价研究——以寿县安丰塘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2期
甘宁;周军;;基于湖南某土地整理项目的RTK与常规全站仪联合测量精度分析研究[J];科技资讯;2010年25期
吴兆娟;王晓东;丁声源;;西南地区不同地貌类型土地整理特征比较[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2期
陈彩虹,胡锋,张落成;南京市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8期
王辉,徐向宏,徐当会,陈翔舜;河西走廊荒漠化地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年02期
张明亮;王海霞;;山区小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水土流失效应[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3期
张元芳;潘安定;夏丽华;;惠来县景观格局与动态变化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9期
彭军超;钱乐祥;角媛梅;李明杰;;近16a增城市土地景观格局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昝国盛;;坝上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年03期
丁圣彦;曹新向;;清末以来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变化[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饶卫民;章家恩;肖红生;周庆;;广州白云区农业用地景观格局变化内在驱动力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刘毅华;叶长盛;;华南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变化典型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张戈丽;王立本;董金玮;;基于泉域景观格局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高爱;夏丽华;;广州市江河岸线景观格局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王荣华;李小娟;宫辉力;;基于GIS的北京市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动态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丰传华;王克宇;;土地整理与“3S”测绘技术[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王让会;;基于遥感及GIS技术的内陆河流域生态景观格局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魏静;葛京凤;郑小刚;;基于重心模型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以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宫恩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番禺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何东进;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动态及其环境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肖红生;基于“3S”技术村级景观长期动态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史志华;基于GIS和RS的小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土壤侵蚀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李淑娟;帽儿山地区森林景观动态过程及景观生态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赵军;平原河网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多尺度环境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张国坤;新开河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图谱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胡文英;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杨德生;重庆市渝北区地表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及生态环境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刘丹;黑龙江省土地覆盖景观格局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乌日汗;基于RS和GIS的城市绿地景观动态及其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朱开群;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粒度效应与景观格局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尤瑞玲;GIS支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格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黄华兵;基于遥感与GIS的景观类型信息提取及景观格局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05年
李婷;闻溪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与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李海丽;南水北调沿线景观格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李增慧;内蒙古鄂托克旗农牧交错区景观变化趋势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陈家赢;基于虚拟地理环境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农用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李晓琴;基于遥感的北京山区植被覆盖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苏尤勒;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景观格局的动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王琳;南通市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夏先丽 金绍文;云南航测院 蓬莱测绘院 服务新农村建设[N];中国测绘报;2006年
容柳;攀登何惧山千仞 白鹤展翅任翱翔[N];中国测绘报;2011年
张强本报记者 于宁;碱巴拉变稻田[N];吉林日报;2009年
徐红;测绘部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N];经济日报;2008年
本报记者 陈燕谢兴 韩叙;用心绘就美丽图画[N];经济日报;2009年
通讯员 曾建芳;泸西中低产田地改造呈现五特点[N];红河日报;2009年
通讯员 刘萍;我州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稳步推进[N];红河日报;2009年
曹宇辉;楚雄市大力实施省级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N];楚雄日报(汉);2009年
本报记者;曲靖市抓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农业综合开发[N];云南科技报;2009年
记者 勾六零;宾川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全面提速[N];大理日报(汉);2009年
殷胜泉;;浅谈枞阳县土地整理与地质环境保护[J];安徽科技;2007年10期
戴志忠;;闽东南沿海丘陵地区土地整理与农业生态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孔美琴;王少波;;解决耕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的方法探讨——以抚州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3期
陈娟,曹明明,李双江,孙小丽;关中地区土地整理的时机分析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张慧;张迎军;王瑞霞;宋智慧;卜志国;;土地整理对区域景观变化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鲁迪;蒋国富;喻光明;张敏;;土地整理过程中人为干扰的生态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杨尽;张晓超;;丘陵地区土地整理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王亮;李静;杨娟;张彤;蔡永立;;河口潮滩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受圈围开发影响的分析——以崇明东滩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赵得军;严长清;沈春竹;曹春艳;沈秀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检验方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王玲;吕新;高秀平;;石河子荒漠绿洲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丁向华;王挺之;罗良伟;姜照勇;;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研究——以成都市三河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关江华;马才学;;土地整理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研究与实证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樊敏;刘耀林;杨啸滪;;基于云模型的土地整理生态影响评价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王军;李正;白中科;鞠正山;;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黄敬;黄跃东;;福建省耕地整理现状及生态防护浅析[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孙云鹏;;生态风险的气候变化情景分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李江风;余靖华;;鄂西南山地土地开发整理思路[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石龙宇;赵烨;李方一;崔胜辉;;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方法及应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禹金彪;胡蝶;罗熊;陈勇;;江西吉安至莲花高速公路建成前后景观生态变化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张本昀;申怀飞;郑敬刚;吴国玺;;基于GIS的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宿胜;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刘向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土地整理项目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贾晓晴;古莲河露天煤矿环境影响与景观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肖轶;重庆市土地利用平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罗文斌;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李坚;基于分形理论滇池流域水土流失生态影响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郭斌;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南部土地景观动态及优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刘鸿雁;哈尔滨市景观格局变化及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杨亮平;内蒙古自治区煤矿地面塌陷地质环境类型及其恢复治理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易兴翠;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聂志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及工程后期管护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卢绪芸;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后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安晨;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马玲;土地整理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高茜;艾友矿沉陷区土地整理潜力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杨林雅;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马海英;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任冬;广元市木门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史有刚;绵阳市游仙区土地整理项目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付标;祝桂兰;贺传阅;郭艳;张焱;程娟;;土地整理的环境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张慧;张迎军;王瑞霞;宋智慧;卜志国;;土地整理对区域景观变化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徐翠兰;朱成立;;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於忠祥;;基于土壤学理论的土地整理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李春晖,杨志峰,郭乔羽;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建设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2期
喻光明;魏雅丽;鲁迪;陶文星;张敏;王立国;;区域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补偿[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4期
喻光明;胡秀丽;张敏;鲁迪;魏雅丽;陶文星;;土地整理的生态风险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6期
王盛萍;张志强;孙阁;张满良;余新晓;;黄土高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水文动态响应——以甘肃天水吕二沟流域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张鹏飞,姚成;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沿线交通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3期
朱彦刚;胡石元;张奇;;基于关联度分析法的土地整理生态环评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8年01期
阳利永;刘秀华;;农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及对策探讨[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傅瓦利;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优化设计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叶艳妹;可持续农地整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刘明亮;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022中国知网(CNKI)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