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定远:扎根土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近日,受较强冷空气的影响,全省降温幅度较大,接连几日的阴雨天气后,农户们终于迎来了晴天。在滁州定远县三和集镇大陈村,几乎家家门口都晒着稻谷。虽晒着稻谷,但农户家门都紧闭着,记者询问才知,原来大家都趁着下一波阴雨天气来临之前去地里抢收农作物去了。
在大陈村18号,有一家名叫“定远县利农农产品有限公司”(后简称“利农公司”)的企业,大陈村党总支与该企业合作开展农产品速冻深加工项目,对收购的农产品进行清洗、蒸煮、速冻后,将其销往合肥、南京等城市。“我们自己种植的面积有300亩,与我们合作的周边种植总面积不低于5000亩。农户根据我们的需求种植农作物,目前主要有青豆、豌豆等,下一步会根据实际情况推广甜玉米。”利农公司负责人吴祥军告诉记者:“我们为农户提供种子,成熟后收购,在保底价的基础上,按市场价收购,市场价有高有低,如果市场价低于保底价,我们会按照保底价收购,保证农户的收入。”
已临近秋收尾声,多数农作物都已收割结束,入目可及的田地上大多只剩下零星的杂草,但是在利农公司的种植基地上,记者见到了正处于生长期中的香菜和西兰花。利农公司技术人员张兴磊告诉记者:“我们会指导农户怎么栽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除草等等。现在阴雨天气比较多,管理比较复杂,农作物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我们会指导农户怎么防治。香菜和西兰花的种植,我们今年只是先试验种植,等技术成熟后在教给农户种植。”
在利农公司厂区内,记者看到厂区内设有就业扶贫车间,信息公示栏上印有贫困和非贫困就业人员的相关信息。利农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运作,以“订单式”农业产销模式,有效带动当地蔬菜种植业发展,解决当地100余人就业,其中脱贫户占三分之一。
无独有偶,在距离三和集镇大陈村约60公里处的界牌集镇泗洲庙村,安徽和颐嘉年华食品有限公司与泗州庙村签订了“村企联建”协议。该企业主要从事花生酱、芝麻酱、花生碎、各种火锅底料及蘸酱的生产和销售,通过订单农业,对周边群众种植的花生和芝麻进行统一收购,带动农户增收。
企业工作人员陈长龙告诉记者:“我们企业工人都是农户,有生产订单会提前生产。工人每月的保底工资是1000元,干一天的活会加一天的钱,时间比较灵活,农忙的时候不会耽误农户农收。”
除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增加农户个人收入外,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也可增加16.32万元,到2020年底,泗州庙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36.72万元。村企联建,成效显著。
定远县的发展不仅限于如此,今年,光明滁州定远生态智慧奶牛场项目在定远县正式落地。此项目是滁州市农业领域唯一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项目,对定远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有土斯有人,万物土中生。定远县立足自身优势,深耕于土地之上创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与企业携手,持续带动农户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