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某某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2017-09-17发布于安徽
某某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 二、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2 三、治理原则和要求 3 四、治理范围和标准 4 1、治理范围 4 2、治理标准 4 五、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 7 1、水文 7 2、工程地质 7 3、工程任务与规模 7 4、工程设计 9 5、机电与金属结构 10 6、节能设计 15 7、施工组织设计 19 8、工程管理 22 9、工程占地拆迁与移民安置 22 10、环境影响评价 25 11、水土保持方案 25 12、投资估算 25 13、经济评价 29 六、组织分工及进度安排 29 七、可研报告主要成果 32 八、可研报告章节安排 33 九、附表 33 一、项目背景 安徽省淮河流域面积6.7万km2,耕地4210万亩,人口3900万人。范围涉及淮北、阜阳、亳州、宿州、六安、淮南、蚌埠、滁州、合肥、安庆等10个市、22个区(含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和六安市叶集实验区)、30个县及县级市。淮河北岸为广阔的淮北平原,面积3.7万km2,耕地3110万亩;淮河南岸西南部为大别山区和江淮丘陵区,沿淮为一连串的湖泊洼地,面积3.0万km2,耕地1100万亩。 安徽省淮河流域易涝多灾。易涝范围包括沿淮湖洼地、淮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淮南支流洼地,面积3.0万平方公里,耕地2800万亩。淮河流域的易涝面积占到全省易涝面积的近80%,年平均受涝面积约900万亩,其中成灾面积570万亩。1991、2003年大水,安徽省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面积中,涝灾占80%以上。淮河涝的问题不解决,大水年份洪涝灾害损失严重的局面难以改观,安徽治水面貌难以改观。易涝地区政府和群众迫切要求提高排涝标准,减轻涝灾损失。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多年的治理,洼地排涝条件较建国初期有很大改善,但总体除涝能力仍然较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河道排水能力低,洪涝水积滞成灾;②工程建设标准较低,防洪除涝能力弱;③面上配套不完善,排水系统不通畅;④管理薄弱,影响排涝工程效益的发挥。目前,沿淮洼地大部分地区的排涝标准不足5年一遇;淮北平原骨干排水河道除涝标准大多不足5年一遇,多数排涝大沟实际排水能力达不到5年一遇,面上中、小沟不配套。 为了提高淮河流域洼地的排涝能力,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中明确“进行湖洼易涝地区配套工程建设,提高防洪除涝标准”,并作为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2003年10月国务院讨论通过了《关于抓紧淮河流域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建设有关问题的请示》,要求抓紧淮河流域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建设,并明确了淮河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003年10月水利部淮河委员会编制了《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同年11月编制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都强调要加强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的力度,并单独作为加快治淮工程建设新增三项之一。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在近年开展的前期工作基础上,先后编制完成了《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省淮河流域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应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均通过水利部的审查。为进一步加快前期工作,推动洼地治理进程,根据省水利厅要求和2008年12月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除涝规划报告》的近期实施意见,结合安徽省低洼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近期洼地治理的有关前期工作。 二、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1)规划报告编制经过 安徽省淮河流域湖洼地区地势低洼,易涝多灾。安徽省委、省政府及水利部领导都非常重视淮河流域排涝问题。2003年大水后,安徽省水利厅编制了《安徽省淮河流域洼地治理规划指导意见》,2005年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就编制完成了安徽省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治理规划。2007年,编制完成了《安徽省淮河流域排涝规划报告》,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秘[2007]22号对该规划进行了批复。其主要措施包括排涝泵站工程、圩区堤防加固工程、支流河道治理工程、大沟及面上配套工程、退田还湖及移民迁建工程以及低洼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等非工程措施。 2008年12月,中水淮河公司在流域四省除涝规划报告的基础上编报了《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除涝规划报告》,2009年3月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对该规划进行了审查,基本同意该规划。 2)洼地治理外资项目及洼地治理应急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2003年大水后,为扩大淮河治理建设项目的融资渠道、加快淮河低洼地排涝治理建设,自2004年起启动了利用世行贷款开展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的前期工作,经过四年多工作,目前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利用外资项目建议书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可研报告已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的审查。在利用外资程序方面,世界银行先后派出了项目认定团、准备团、预评估团和评估团对洼地外资项目进行考察和评估。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外资项目治理范围涉及八里湖、焦岗湖、正南洼、西淝河下游、架河、高塘湖、北淝河下游、高邮湖、澥河、沱河、天河等11片洼地,建设内容包括堤防加固,河道疏浚,排涝泵站、涵闸等建筑物新建、重建和加固,排涝沟疏浚和桥梁工程,工程投资约16.2亿元,目前该项目初步设计已于2009年3月编制完成,项目清单见附表一。 2007年淮河发生大水。2008年5月,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了《安徽省淮河流域西淝河等沿淮洼地应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年9月,水利部水规总院对该可研进行了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对该可研进行了补充完善,2009年4月可研报告通过水利部审查。安徽省淮河流域西淝河等沿淮洼地应急工程治理范围包括西淝河下游洼地、高塘湖洼地、洪河洼地、北淝河上段等4片洼地,工程投资约11.7亿元,目前该项目初步设计将于2009年5月完成,项目清单见附表二。 三、治理原则和要求 淮河流域洼地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治理任务艰巨。淮河流域洼地治理工程需服从于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坚持“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贯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体现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治水的新要求,把湖洼地治理与水资源利用、国土开发与整治结合起来,修订完善防洪除涝体系的总体布局,兴利除害,发挥防洪、除涝、抗旱综合效益,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治理工程的实施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兼顾,坚持防洪与除涝相结合,治涝与灌溉统筹考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充分考虑洪涝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除害与兴利的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蓄、排、截等综合治理措施。 (1) 按照新的治水思路,在考虑防洪除涝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易涝地区。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耐水作物和水产养殖,加强管理,制定、执行有关法令和经济政策。 (2) 在分析论证现有工程布局合理性的基础上,研究考虑恢复、巩固、配套、发挥现有排涝工程作用,并着力解决面上排水出路问题。 (3) 充分利用湖泊、洼地滞蓄洪涝水,留足合理的洼地蓄水面积。严禁盲目圈圩,不合理的圈圩要退田还湖。分级确定圩堤的防洪标准和相应的排涝标准。 (4) 划清流域界限,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分片排水。尽可能自排,合理确定抽排规模。对有外水汇入的涝区,应考虑在上游修建滞蓄水工程,开挖撇洪、截流等排水沟道。 四、治理范围和标准 1、治理范围 根据《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除涝规划报告》,结合安徽省低洼地的实际情况,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范围包括: 沿淮洼地。润河、谷河、八里河、焦岗湖、正南洼、西淝河下游、架河、高塘湖、北淝河下游、高邮湖、芡河、泥黑河、天河、临王段、黄苏段和其它洼地。其它洼地包括蚌埠市的八里沟、席家沟洼地,淮南市的大涧沟、石涧湖、应台孜、新庄孜、李咀孜,以及戴家湖、黄沟洼、马家洼、鳗鲤池、跃进沟、塌荆段、郜家湖、张家沟、三铺湖、三冲湖、杨庵湖等洼地; 淮北平原洼地。洪河洼地、北淝河上段、澥河、浍河、沱河、北沱河、唐河、石梁河、新汴河水系等洼地; 淮南支流洼地。史河洼地、淠河洼地、濠河洼地、池河洼地; 行蓄洪区洼地。包括濛洼、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邱家湖、姜唐湖、寿西湖、董峰湖、石姚段、汤渔湖、荆山湖、洛河洼、方邱湖、临北段、香浮段、花园湖、潘村洼等。 2、治理标准 防洪标准:万亩以下圩口为10年一遇,万亩以上圩口及万亩以下居住人口较多的重要圩口为20年一遇;淮北各支流干流防洪按20年一遇标准。 除涝标准:抽排一般圩口为5年一遇,淮南、蚌埠城市洼地采用10年一遇;结合行蓄洪区调整规划,对于方邱湖、洛河洼、石姚段行洪区抽排标准采用10年一遇;淮河以北地区自排采用5年一遇,淮河以南地区自排一般采用10年一遇;面上大沟疏浚采用5年一遇。 各片洼地采用的治理标准见表1。 表1 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标准表 序号 洼地名称 除涝标准 防洪标准 备注 抽排标准 自排标准 一 沿淮洼地 1 谷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万亩以下圩口为10年一遇,万亩以上圩口及万亩以下居住人口较多的重要圩口为20年一遇 2 润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3 八里湖 5年一遇 5年一遇 4 焦岗湖 5年一遇 5年一遇 5 西淝河下游 5年一遇 5年一遇 6 架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7 泥黑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8 芡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9 北淝河下游 5年一遇 5年一遇 10 高塘湖 5年一遇 10年一遇 11 临王段 5年一遇 10年一遇 12 正南洼 5年一遇 10年一遇 13 黄苏段 5年一遇 5年一遇 14 天河 5年一遇 10年一遇 15 高邮湖 5年一遇 10年一遇 16 其他洼地 5~10年一遇 5年一遇 淮南、蚌埠城市洼地10年一遇 续表1 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标准表 序号 洼地名称 除涝标准 防洪标准 备注 抽排标准 自排标准 二 淮北平原洼地 1 洪河洼地 5年一遇 5年一遇 10年一遇 对穿越城区、工业区等重要河道(段),除涝标准适当提高 2 澥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20年一遇 3 沱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20年一遇 4 北沱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20年一遇 5 唐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20年一遇 6 石梁河 5年一遇 河道泗县城以上5年一遇,以下为10年一遇;排涝沟5年一遇 7 新汴河水系 5年一遇 龙岱河10年一遇,其余5年一遇。 20年一遇 8 浍河 5年一遇 本干维持3年一遇的82%,排涝干沟5年一遇 20年一遇 9 北淝河上段 5年一遇 5年一遇 20年一遇 三 淮南支流洼地 1 史河 5年一遇 10年一遇 干流堤防新建、加固一般采用20年一遇;万亩以下、居住人口较少的圩口采用10年一遇 对穿越城区等重要河道(段),除涝标准适当提高 2 淠河 3 濠河 4 池河 四 行蓄洪区洼地 1 城西湖 5年一遇 5年一遇 万亩以下圩口为10年一遇,万亩以上圩口及万亩以下居住人口较多的重要圩口为20年一遇 2 城东湖 5年一遇 5年一遇 3 瓦埠湖 5年一遇 干沟5年一遇,撇洪沟10年一遇。 4 花园湖 5年一遇 10年一遇 5 其他行蓄洪区 5~10年一遇 5年一遇 石姚段、洛河洼和方邱湖抽排为10年一遇 五、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 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要求,开展有关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方面。 1、水文 1)简述流域概况,分析水文气象和暴雨洪水特性; 2)复核设计暴雨,进行除涝水文计算,说明河道、涵闸、泵站、干沟(撇洪沟)设计水文成果; 3)分析不同施工期洪水成果,提出典型建筑物施工期设计洪水成果。 2、工程地质 地质勘察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报告内容齐备,实验数据、图表等均应附于报告中,并提供专题地质报告。其主要要求如下: 1)堤防加固、河道疏浚、大沟疏浚等工程。全面施测1/2000带状地形图,并施测断面图,间距100~200m左右;地质勘探应能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要求。 2)涵闸、泵站、桥梁等建筑物工程。全面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对建筑物进行测量和勘探工作;建筑物平面图比例1:500;地质勘探应能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要求 3)涵闸、泵站及桥梁等主要建筑物,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年久失修,存在设备老化,砼碳化等问题,为解决已有建筑物存在的问题,需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测。 3、工程任务与规模 1)基本资料 分片介绍湖洼地概况。包括洼地集水范围和面积、洼地范围和面积、涉及行政区划,洼地常年蓄水位及蓄水面积、蓄水量,耕地面积以及总人口、农业人口,区内土地利用情况、水产养殖情况等。 水系及湖泊洼地基本情况,排水承泄条件,洼地水面率,湖泊高程~面积~容积曲线等。 水利工程现状。包括河道、堤防情况(应有代表断面);排灌涵闸数量、布局、规模等;人工排灌渠系的分布、断面、过水能力;泵站的数量、规模、布局,电源及输变电工程等。现有水利工程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社会经济。规划区面积、分高程人口、耕地及房屋财产等情况;区内农作物种植情况;固定资产、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各圩口概况。预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及其从经济、社会、环境角度对洼地治理的要求。 涝灾情况。历史涝灾情况,致涝原因、涝灾的时空分布,灾情(减产程度与面积)。各年涝灾的实际灾情资料。特别是重点年份,如1954、1982、1991、2003年,灾情应尽可能详尽描述,主要包括受灾面积、绝收面积、蕞高内涝水位、涝水淹没时间、倒塌房屋、受灾人口、被水围困人口等。 其他。包括所在流域的有关规划;上级、地方政府有关要求、会议决定以及有关工程规划设计资料,管理运用总结、典型经验等。 2)复核和选定防洪除涝标准 根据新的水文资料以及工程现状等情况,复核现有洼地防洪除涝标准。重点复核圩区自排、抽排和防洪标准。 根据流域防洪除涝规划,结合本流域圩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可分别选取不同的防洪除涝标准。 3)研究拟定治理工程总体布局及工程措施 根据流域具体情况,针对近年来水情、工情变化以及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分析现有各种治涝措施之间的关系,合理调整和确定防洪除涝工程总体布局,拟定各种工程措施的任务、规模、方案,初步确定骨干工程的运用方式。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河道疏浚、圩堤加固、退建、废弃,排涝设施(涵闸、泵站)以及大沟(撇洪沟)疏浚、配套桥梁等。 对于有较大调蓄容积的低洼地,要研究复核确定其蓄水位,通过分析计算和充分论证,确定工程规模和治理方案。 在研究防洪除涝方案时,要兼顾排水区的行政区划,注意涝水的排水出路,避免产生水事矛盾,为今后工程的运行管理创造条件。 确定可研工程措施,明确工程规模。详见附表三。 4、工程设计 1)工程等别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和《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等有关规范的规定,确定各堤防及建筑物的工程级别。 2) 堤防工程设计 (1)收集、整理堤防现状情况的基本资料,包括堤防边坡、堤顶高程、护坡、护岸、堤顶道路、防浪林等,堤防主要险工险段和存在问题。穿堤建筑物的数量、位置、原设计基本资料和存在的问题等。 (2)设计标准:各堤段应根据有关规范和各自情况进一步论证。堤防内外边坡应结合堤防边坡稳定分析确定。 (3)主要分析计算:包括堤防的抗滑稳定计算、渗流计算、超高计算,拟定堤防断面型式及断面尺寸。 (4)新建堤防: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新建堤防堤线布置应根据防洪规划、地形、地质条件,结合现有及拟建建筑物位置,已有工程状况及征地拆迁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分析确定。拟定堤距按照以下原则:①河槽两侧予留20~50m宽度的滩地,以保护堤防安全;②满足重要控制点对防洪水位的要求;③尽量减少拆迁和占地;④尽量保持堤线)老堤加固:对未达到设计标准的老堤按设计要求进行加高培厚,老堤加固按少拆迁、少占地为原则,分别采用不同的措施。对滩地较宽堤段,采用在迎水侧帮宽加高的方式;对滩地较窄,迎水坡已做块石护坡的堤段,在背水侧帮宽加高;堤防紧邻城区街道,且堤防背水侧坡建有大量房屋的特殊堤段,采用防洪墙;局部堤距较窄,堤身紧靠河岸的迎流顶冲堤段进行适当退建。 (6)堤基加固:根据堤防渗流分析结合堤防存在的险情情况,进行方案比较,合理选址堤基加固措施。 3)建筑物设计 (1)收集、整理涵闸、泵站、桥梁等建筑物的数量、位置、原设计基本资料和存在的问题等。 (2)建筑物的检测:对存在问题的涵闸需进行必要的检测,并形成专题检测报告。 (3)建筑物的加固与重建:对建筑物的流量和消能进行必要的复核,根据复核结果和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对建筑物采取加固或拆除重建等处理措施。根据涵闸、泵站、桥梁的设计流量大小和结构型式选取典型,进行典型设计。 4)河道、干沟(撇洪沟)设计 河道疏浚首先要满足除涝要求,尽可能沿老河槽进行,以减少工程量、占地、拆迁。疏浚河线一般以老河槽中心线作为设计河道中心线,局部弯道考虑抹角或切滩,以使水流平顺,河线) 纵断面设计 首先根据各河道的地形、地貌、地面高程和河道两岸土地及乡村分布综合确定河道各节点的设计除涝水位,各疏浚河道的设计河底高程主要根据设计除涝水位、河道沿程淤积情况、地质条件、现状河底高程、河流形态以及设计流量经试算综合确定。 (2)横断面设计 根据各河段河道特性、地质条件及现有河道边坡情况,按拟定的设计除涝流量、除涝水位及设计河底高程,经过试算确定疏浚河段的横断面 (3)进行疏逡边坡稳定验算。 5、机电与金属结构 1)水力机械 (1)泵站设计原则 新建和重建站、技术改造站(泵房加固,仅更换主机设备)分别叙述。 (2)典型站设计 经方案比较论证,初步选定水泵型号、装机台数及单机流量、特征扬程、电动机单机配套功率及机组主要参数。 基本选定机组进、出水流道型式和断流方式。 基本选定辅助机械及辅助系统设备的型号、数量。 基本选定采暖通风及消防系统设备的型号、数量。 主要设备布置。 主要水力机械设备材料表。 (3) 非典型站设计 新建和重建站主机设备参数及厂房控制尺寸表;主要水力机械设备材料表。 技术改造站现状及存在问题表;主机设备参数表;主要水力机械设备材料表。 采暖通风及消防系统的设计原则。 采暖通风及消防系统设备材料表。 2) 泵站电气 (1)泵站设计原则 新建和重建站、技术改造站(泵房加固,仅更换主机设备)分别叙述。 (2)典型站设计 ① 供电方式,包括供电电源点离各站的架空线路电压等级、长度、导线型号。 ②电气主接线。经方案比较论证选定泵站电气主接线,泵站电气主接线力求接线简单可靠、操作方便、节约投资。 ③ 主电动机和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ⅰ)主电动机 对单机功率较小(≤280千瓦)的泵站电机,一律选择0.38kV低压电动机。 对单机容量相对较大(>280kW)的泵站,选用10kV电压等级的电动机。当电动机单机功率大于或等于630kW时,采用同步电动机;当电动机单机功率小于630kW(不包括630kW)时,采用异步电动机。 主电动机的容量按水泵运行可能出现的蕞大轴功率选配,并留有一定的储备,一般储备系数为1.10~1.05。 ⅱ)主变压器 主变压器的容量根据泵站的总计算负荷以及机组起动时的电压降、运行方式进行确定。 ⅲ)其它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除按正常工作状态下所在回路的蕞大工作电压和蕞大工作电流进行选择外,还按供电系统处于蕞大运行方式、本站全部电机均投入运行时工况下发生短路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电气设备动稳定和热稳定进行校验,各电气设备均应满足要求。 主要电气设备按以下方式选择:35kV户外断路器选用ZW7-40.5型系列线型线kV户外熔断器选用RW5-35型跌落式熔断器。 10kV户外断路器选用ZW27-12型柱上线kV户内真空断路器选用型号为VS1系列或其它知名品牌的线kV户外熔断器选用RW4型跌落式熔断器。 0.4kV空气开关选用MT、NSX系列或其它国产知名品牌的开关。 35kV高压开关柜选用KYN61-40.5型中置式开关柜;10kV高压开关柜采用KYN28A-12型中置式开关柜,低压配电屏采用GCS型抽屉式低压配电屏。 ④ 泵站机组起动方式及无功功率补偿 ⅰ)机组起动方式。 根据起动压降合理选择电动机的起动方式,但当电动机电压等级为380V,电动机单机容量在180kW及以上(含180kW)时,不能起动压降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均应采用软启动器降压起动。 ⅱ)泵站无功功率补偿。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要求,泵站计费计量点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达不到者应进行无功补偿,合理确定补偿方式。 ⑤站用电 为保证泵站运行期间站用负荷用电及非运行期间泵站办公、检修及生活用电,根据泵站规模及附近供电现状,选择站用电源和估算站变容量。 ⑥ 电气设备布置 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第10.7.3条规定,本工程所装电动机单机容量在630kW及630kW以上,且机组台数在2台及2台以上时或单机容量在630kW以下、且机组台数在3台以上(不含3台)的泵站,除主厂房外还应设置了副厂房,副厂房内应设有中控室、配电室和其它辅助用房等,对所装机组台数在3台以下(含3台)的泵站,不设副厂房,电气设备布置在主厂房内。对泵站的专用变电所均采用站、变合一的布置和管理方式。 ⑦电气设备的防火 变电站、配电室、中控室等均配置手提式磷酸氨盐灭火器及其它灭火器材,配电装置室的门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防火门。电缆沟动力电缆、控制电缆均分层排列敷设。动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上下层之间,装设耐火隔板。屏柜下孔洞用防火堵料封堵。 电缆沟在穿越中控室、配电装置室以及至室外变电站隔墙处,设防火分隔设施。 ⑧泵站自动控制、测量和通信 泵站的自动化程度及远动化范围是根据该地区规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泵站规模、重要程度以及泵站运行管理等具体情况确定。具体要求如下:当装机容量在1000kW及以上的泵站控制方式采用计算机监控,其它可采用常规集控台控制或就地控制。 ⑨继电保护 根据《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并结合各泵站的具体情况,设置保护装置: ⑩ 操作电源 根据泵站装机规模及配电设备具体配置,选择操作电源型式。 提供各站主要电气设备材料表。 电气图纸:电气主接线图、电气设备布置图 (3)非典型站设计 新建和重建站主要电气特性表;主要电气设备材料表。 技术改造站现状及存在问题表;各站主要电气特性表;主要电气设备材料表。 3)水闸电气设计 (1)设计原则 新建和重建站、技术改造站(泵房加固,仅更换主机设备)分别叙述。 (2)典型闸设计 ① 供电方式,包括供电电源点离各站的架空线路电压等级、长度、导线型号。 ②电气主接线。经方案比较论证选定各闸电气主接线,水闸电气主接线力求接线简单可靠、操作方便、节约投资。 ③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ⅰ)变压器 变压器的容量根据各闸同时启闭闸门数量的总计算负荷以及启闭机起动时的电压降、运行方式进行确定。 ⅱ)其它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除按正常工作状态下所在回路的蕞大工作电压和蕞大工作电流进行选择外,还按供电系统处于蕞大运行方式下发生短路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电气设备动稳定和热稳定进行校验,各电气设备均应满足要求。 主要电气设备按以下方式选择: 10kV户外断路器选用ZW27-12型柱上线kV户内真空断路器选用型号为VS1系列或其它知名品牌的线kV户外熔断器选用RW4型跌落式熔断器。 0.4kV空气开关选用MT、NSX系列或其它国产知名品牌的开关。 ④无功功率补偿 ⅰ)机组起动方式。 ⅱ)无功功率补偿。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要求,水闸计费计量点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达不到者应进行无功补偿,合理确定补偿方式。 ⑤站用电 为保证泵站运行期间站用负荷用电及非运行期间泵站办公、检修及生活用电,根据泵站规模及附近供电现状,选择站用电源和估算站变容量。 ⑥ 电气设备布置 除主启闭机房外应设中控室、配电室和其它辅助用房等。 ⑦电气设备的防火 变电站、配电室、中控室等均配置手提式磷酸氨盐灭火器及其它灭火器材,配电装置室的门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防火门。电缆沟动力电缆、控制电缆均分层排列敷设。动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上下层之间,装设耐火隔板。屏柜下孔洞用防火堵料封堵。 电缆沟在穿越中控室、配电装置室以及至室外变电站隔墙处,设防火分隔设施。 ⑧水闸自动控制、测量和通信 水闸的自动化程度及远动化范围是根据该地区规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泵站规模、重要程度以及泵站运行管理等具体情况确定。具体要求如下:当超过5孔以上的水闸控制方式采用计算机监控,其它可采用常规集控台控制或就地控制。 ⑨继电保护 根据《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并结合各泵站的具体情况,设置保护装置: ⑩ 操作电源 根据泵站装机规模及配电设备具体配置,选择操作电源型式。 提供各站主要电气设备材料表。 电气图纸:电气主接线图、电气设备布置图 (3)非典型水闸设计 新建和重建水闸主要电气特性表;主要电气设备材料表。 技术改造闸现状及存在问题表;各站主要电气特性表;主要电气设备材料表。 4)金属结构 简述涵闸各组成部分的闸门设置选型及拦污栅的清污方式;各部位闸门的名称、孔口尺寸、底槛高程、门槽和闸门数量,闸门支承及止水型式、埋件、运行工况和启闭机选型。 根据建筑物的加固型式,分别提供加固或重建的闸门、拦污栅、埋件和启闭机等工程量。 6、节能设计 设计内容应包括建筑节能、电源节能、动力节能、照明节能及施工期节能等 1)电气节能 ① 电气设计概况 电气设计概况内容包括:供电电源、电气主接线、主电动机和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泵站无功功率补偿方式、电气设备布置、泵站自动控制、保护等 ② 运行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 运行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以典型站为例说明,其他泵站参照典型站。根据降水量、排涝流量等参数计算。 考虑厂用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厂用电设备的实际运行时间较长,厂用变压器几乎全年运行,在泵站运行期间负荷率较高,非运行期负荷率很低,所以全年平均负荷率也较低。因此在计算厂用变压器运行损耗时,消耗小时数按全年考虑,即8760小时/年计;而年平均负荷率按30%进行计算。由于照明负荷主要运行在夜幕降临之后,因此消耗小时数按半年,即4380小时/年计,而在泵站非运行期间利用也较高,年平均负荷率按40%进行计算。其他电气设备运行损耗以本站的年利用小时数计,年负荷率按100%进行计算。直流充电设备常年挂在厂用电上,考虑浮充时间,其消耗小时数按4380小时/年计。 泵站设备能耗主要包括:变压器(包括主变、站变、励磁变)、电动机、母线、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直流充电设备、电力电缆、照明等。二次控制、保护、通信屏柜及其电缆等设备的损耗较小,计算中忽略不计。 各泵站主要电气设备组成及能耗指标,应以下面提供的某排涝站为例分别对各典型站进行计算。 主要设备能源消耗指标如下: 某站主要电气设备能源消耗指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损耗(kW/h) 年运行小时数 年耗能量 1 主变压器 S10-10000/35 35±2×2.5%/6.3kV 2台 94.59 280 h 26484.75kWh 2 电动机 2500kW 5台 127.66 280 h 35744.68kWh 3 共箱封闭母线 厂用变压器 S10-200/35 1台 0.62 4380h 2730.93kWh 5 厂用变压器 SC10-400/6 2台 2.52 4380h 11029.72kWh 6 励磁变压器 SC10-100/6 2台 0.83 280 h 232.06kWh 7 高压开关柜 KYN28-12 13台 7.1 280 h 1988kWh 8 低压开关柜 GCS- 10台 1.71 4380 h 7489.8kWh 9 直流充电设备 100Ah 2台 0.73 4380 h 3212kWh 10 电力电缆 3350m 8.32 280 h 2330.94kWh 11 照明 30kVA 1套 10.73 4380 h 46975kWh 合计 140277.9kWh ③ 电气设备选型及照明设计中的节能降耗措施 a)、 设计原则 泵站的电气设计及设备选型节能降耗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ⅰ)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满足有关节能规划和节能措施的要求。 ⅱ) 在工程设计中贯彻节能降耗设计思想,通过技术经济能源环境等综合分析比较论证,选择设计方案。 ⅲ) 根据工程特点,分析能耗指标,明确节能目标,落实节能措施。 ⅳ) 采取节能新技术和新工艺,对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b)、减少线路损耗措施: ⅰ) 现场查勘调研,合理选择线路路径,使线路蕞短。对于老线路及其走向,能利用尽量利用,不能利用的改造后使用或更换或改道,以节省投资和运行成本。 ⅱ) 合理选择输配电线路导线的截面。按持续工作电流法和经济电流密度法选择导线,并按电压损失和短路热稳定进行校验。 ⅲ) 变压器低压侧母线(电缆)均选用铜母线(导线)。 ⅳ) 工程中电缆线的选择除遵循以上的原则外,导体均选择铜芯。 ⅴ) 在具体的工程布置中,合理选择路径、走向,尽可能缩短母线和电缆长度,降低一次投资和损耗。 ⅵ) 无功补偿:采用母线集中补偿,将电机功率因数提高到0.9以上,减少电网无功输送量,减少电能损耗。 c)、减少变压器损耗措施 ⅰ) 合理选用电气设备容量,提高负载系数,保证变压器的负荷率在75%~80%以上。 ⅱ) 选择高效、低耗的变压器。如选择S10(11)型变压器与S9系列相比,空载损耗降低8%左右,短路损耗降低25%左右。本工程各站均选用S10(11)型变压器。 ⅲ) 变压器的接线,尽量选择△-Yo接线形式,电源质量优越,减少高次谐波的影响,降低铁芯中因涡流引起的损耗,减少运行损耗。本工程低压电机的各站均选用D,yn11型接线形式的变压器。 ⅵ) 考虑运行的经济合理,除选用保证泵站机组正常运行主变压器外,另选择一台容量较小站用变压器,目的是当机组停运时,减少主变负载损耗。切除主变后,用站用变压器供厂区用电负荷需要,以减少运行成本。 ⅴ) 在设计中尽量保证三相负荷的平衡,若调配不当,会使线路及变压器的损耗增加。 d)、照明节能措施 照明节能主要目的是提高照明系统的总效率,合理采用照明灯具、照明方式并合理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ⅰ) 推广使用高效光源:采用光效高、寿命长的各类气体放电光源。 ⅱ) 优选高效、配光合理的直接型灯具,要求室内灯具效率≥70%,室外灯具效率≥50%。 ⅲ) 本工程灯具的镇流器基本选用电子镇流器。 ⅵ) 选择合理的照明方式、多种控灯方式。 ⅴ)选择便于维护、检修的灯具,增大其保持率,以降低维护成本。 ④ 节能措施分析 : a)、降低输电线路损耗的分析。 b)、减少变压器损耗的分析: 限制三相不平衡负荷的影响 泵站大多地处农村,由于农村本身三相负荷不平衡现象严重,三相电流电压不平衡,对Y,yn0型变压器零线将出现零序电流,中性点发生漂移,电压或低或高,将严重影响用电质量,选用Y,d11型变压器,高压侧无零序电流,低压侧也无零序电流,不会造成中性点漂移。限制负荷不平衡,减少变压器和线路损耗。 限制三次谐波的含量,减少涡流损耗 Y,y接线三相芯式变压器,三相磁路彼此关联,激磁电流在无中线的星形接法中无法流通。初级侧不流通,三次谐波在铁芯周围的油、油箱壁和部分铁轭等处形成闭路,引起附加涡流损耗,引起油箱壁局部过热,使绝缘介质老化加速,导致绝缘损坏。 D,yn11接线的变压器,对于D形侧绕组,三次谐波电流在三角形电路中环流,该环流对原有的三次谐波磁通起去磁作用,则主磁通相电势波形接近正弦波形,相应的三次谐波的波形也是正弦波,三次谐波环流对变压器的运行无多大影响。国家标准规定,容量超过1800kVA的变压器不允许连接成Y,yn0 型,可以连接成D,yn11型运行。因此D,yn11接线型减少了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较为节能。 c)、合理配置,降低照明系统损耗 在本电站照明系统设计中,我们根据《水力发电厂照明设计规范》(DL/T 5140—2001)要求,其场所均尽可能选用高效节能光源产品。照明节能主要目的是提高照明系统的总效率,合理采用照明灯具、方式及控制,分析如下: ⅰ) 推广使用高效光源:采用光效高、寿命长的各类气体放电光源。 ⅱ)优选高效、配光合理的直接型灯具,要求室内灯具效率≥70%,室外灯具效率≥50%。 ⅲ)优选气体放电灯的启动设备,荧光灯用电感镇流器一般功耗为灯管额定功率的20%,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镇流器功耗为灯管额定功率的15%~16%,而电子镇流器与电感镇流器相比,其启动电压低,噪声小、温升低、重量轻、无频闪,功耗比电感镇流器降低50%~75%,对荧光灯镇流器性能作如下比较,蕞终选择节能电感型电子式镇流器。 ⅳ)选择合理的照明方式:采用一般照明、重点照明、装饰照明、混合照明、应急照明及疏散照明相结合方式。并充分利用天然光及各种集关装置进行采光。 ⅴ)选择多种控灯方式:如各开关室、控制室分别采用分区控制和集中控制方式相结合,主厂房和变电站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并按不同的工作区域确定适宜的照度,节省投资和运行成本。 ⅵ)选择便于维护、检修的灯具,增大其保持率,以降低维护成本。 7、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条件 调查收集并分析工程自然条件和工程条件,为确定导流时段、施工布置和堤防施工时段提供依据,通过技术供应来源和外来材料进场条件,为确定施工道路提供依据。 (1)工程概况及场地条件 简述工程所在的位置、主要建设内容、施工场地条件,以及工程区附近可能提供的修配加工条件,并附各单项工程的工程量汇总表。 (2)对外交通条件 概述工程区对外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现况及近期拟建的交通设施。 (3)水文气象条件 施工区气象条件(包括个月平均降雨量、大于5mm和10mm的降雨天数、月平均气温、极端蕞高气温、极端蕞低气温和有雾天数),并根据气象条件确定施工期内的土石方有效施工时间,每个水文站点或主要施工控制点处各施工时段(包括11月~次年3月、11月~次年4月)内5年和10年一遇蕞高水位或流量。 (4)建筑材料及水电供应 主要叙述外来建筑材料的料源,施工区附近的水、电供应条件。 2) 天然建筑材料 分析砂石料、土料的料场分布、储量、质量,通过经济比较选择料场,提出砂石料的运输方式,土料场的布置、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土质、储量、开采量、开采深度、取土区面积以及地下水埋藏深度)、开采运输方法。 3) 施工导流与施工降排水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加固处理部位及堤内水系情况,确定导流标准、导流时段和导流方式,进行导流建筑物设计,并结合地质条件分析选择基坑将排水方案,分析施工风险,拟定度汛措施。 (1)导流标准、导流时段与导流方式确定 提出导流标准、导流时段以及导流方式的确定原则,采用列表的方式确定导流标准、导流时段、导流方式和导流水位或流量。 (2)导流建筑物设计与施工 根据选定的导流方式与导流标准,比较确定导流建筑物的布置和设计断面,列表汇总各建筑物导流工程量,提出导流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3)施工降排水 初步拟定建筑物施工期间的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明排水措施。 根据地质条件和建筑物布置分析施工期地下水对基坑稳定的影响,对于需要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施工的建筑物提出降水方式、降水设施的布置、降水工程量以及施工方法。 4) 主体工程施工 对各单项主体工程提出施工方法、施工程序、进度控制及配备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并对重要工艺提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技术要求。 5) 施工交通 基本选定各单项工程的对外交通方案(包括水路和陆路),进行施工区场内交通干线的布置,提出对外交通和场内交通的工程量(将利用已有的道路和新建道路分开)。 6) 施工总布置 研究施工总布置的基本原则,提出施工工厂、生活设施的规模并进行布置,进行土方平衡规划,提出各单项工程的临时工程量、施工占地面积和占地类型。占地类型包括取土区、弃土区、临时堆料区、施工布置区(含施工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布置用地)。跨县工程临时设施、施工占地划分到各县。 (1)施工工厂和施工房屋布置 提出施工工厂、施工房屋的规模(根据不同类型列表汇总),并进行规划和布置。 (2)土方平衡 分工程类型进行土方平衡(列表表示,建筑物工程应包含导流等工程量),确定各类工程的取土量、弃土量、挖方利用量等。 (3)施工占地 对取土区、弃土区、临时堆料区、施工布置区(含施工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布置)用地类型进行分析,确定占地规模,列表汇总各类占地项目的占地面积。 7) 施工总进度 (1)施工进度安排原则 说明施工进度的安排原则(可包括各级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意见)以及总工期控制,将问题严重的堤段或建筑物列出安排在前期施工。 (2)施工总进度 提出工程筹建期、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建期的控制进度,论叙各阶段控制性进度和相应的单项工程施工进度,并综合平衡施工强度。 计算建筑材料使用量和劳动力使用量(包括总工日、平均上工人数和高峰期上工人数)。 8) 附图、附表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包括取土区位置、主要施工道路的布置,图纸比例不应小于1/万);典型建筑物施工导流布置图;施工总进度表;工程量汇总表。 8、工程管理 研究制定湖洼地管理运行模式,包括明确工程管理机构、人员,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洪水预报、防汛调度运用办法、管理规章制度,测算管理运行费,提出管理运行费用筹措办法等。进行防洪除涝知识宣传,提高水患意识,引导群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轻洪涝灾害。 1)管理机构:现状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明确工程建设后工程管理机构、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确定管理人员,明确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2)管理设施:按照《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0-96)、《泵站技术管理规程》(SL255-2000)等规范规程,并结合洼地治理项目工程管理的具体情况,完善各类工程的管理设施。管理设施主要包括工程观测设施、交通设施、通信设施、其他管理设施以及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建设等。应在现有的管理机构内,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涉及到的管理设施适当进行增补。应有详细的现有情况和增配情况表。 3)管理规章制度及工程调度运用。 4)工程运行费测算及来源:工程年运行费即工程正常运行期每年所支出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工程维护费、材料与燃料及动力费、管理费及其他直接管理费。其计算方法和原则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和《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的有关规定执行,并符合国家现行的财务制度。 9、工程占地拆迁与移民安置 工程占地拆迁与移民安置规划主要依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1号)、《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与资料。 1)确定工程建设用地及影响范围 根据工程设计确定工程建设用地及影响范围,依据工程建设用地性质、用途与能否复垦,分永久征地与临时占地,按堤防、涵闸、泵站、河道、大沟等工程项目分县(区)、乡镇、村计算工程占地数量。 2)工程影响实物调查 明确实物调查的依据和组织,按照农村、城(集)镇、工业企业与专业项目,进行工程建设用地影响实物调查。实物调查采取实地量测土地征用和居民迁移界线,全面调查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各项实物,查明影响对象的数量、质量和权属。 实物调查需先编制实物调查大纲或细则,全面调查后需进行抽样实物调查,以检查实物调查的精度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允许误差±3%)。 实物调查结果要求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签字认可,并由地方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实物调查原始资料需保留存档,实物调查完成后需编制实物调查报告。 3)农村移民安置规划 确定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依据,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明确规划目标和安置标准。基准年采用2009年,规划设计水平年采用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采用8‰。 以村为单位计算确定生产安置人口和搬迁安置人口,以村为单位分析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确定农村移民安置标准、去向和方案,进行移民生产和生活安置规划设计,编制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计算移民安置补偿投资。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应坚持以农业安置为主。对农业生产安置应拟定移民农业生产开发方式,提出开发项目的规模和投资;对成片土地的开发项目,应进行勘测规划设计。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开发项目,应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 农村移民搬迁安置采取本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新居民点,做到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居民点布设,遵循因地制宜、保障安全、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保护生态、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规划;有条件的地方,规划结合小城镇建设进行。居民点的用地规模,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参照原有用地情况综合分析合理确定。居民点设计包括选址、居民点布局规划、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宅院布置规划、交通规划、供水、排水规划、供电规划、文教、广播通讯规划。 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要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规划和农村移民生活水平预测与评价。 4)城(集)镇移民安置规划 分析工程建设对城(集)镇的影响情况,确定规划任务与原则,选定安置方案,进行城(集)镇移民安置规划设计。 对城(集)镇移民,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城(集)镇移民集中安置区的用地规划、交通规划、供水与排水规划、供电规划、文教、广播通讯规划、绿化工程规划要结合城(集)镇规划合理安排。 5)机关事业单位与工商企业安置规划 分析工程建设对机关事业单位与工商企业的影响情况,确定规划任务与原则,选定安置方案,进行机关事业单位与工商企业安置规划设计。 机关事业单位与工商企业安置规划根据影响程度及影响单位恢复重建的意愿,确定安置恢复方案,对不影响生产生活的单位实行补偿安置;对需整体搬迁有条件后靠的采取就近后靠安置,没有后靠条件的再选择新址迁建。 对提高标准、扩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以及转产所需增加的投资,不列入工程投资概算中。 6)专业项目恢复改建规划 分析工程影响专业项目现状和影响情况,确定恢复改建原则和方案。 专业项目的恢复改建应根据各专业项目的特点以及其受影响的程度,结合专业项目的布局及其规划,提出处理方式。对规模较大、投资较多的专业项目,应进行典型设计,提出投资估算。 7)临时占地复垦规划 分析工程临时影响情况,确定复垦依据与原则,进行临时占地复垦规划。 临时占地复垦规划包括规划措施、复垦费用和影响分析等内容。 8) 实施总进度及年度计划 确定编制的依据与原则,拟定移民安置实施总工期和总进度,并提出主要项目的分期分年实施进度计划。 9) 移民合法权益保障措施及移民的社会适应性调整 移民可享有的基本权利移民在移民工作中应尽的基本义务移民合法权益保障机制的运作方式移民的社会适应性调整措施 10) 实施管理 提出移民实施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提出实施管理及分工职责建议,提出移民监督评估的范围、内容和技术要求,提出移民培训计划。 11) 投资概算 确定编制制依据与原则,确定补偿标准,进行征地移民补偿投资估算。 10、环境影响评价 各承担单位分别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配合环评汇总单位进行汇总。 11、水土保持方案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等有关规范、标准,各承担单位分别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书,并配合汇总单位进行汇总。 12、投资估算 1)编制原则和依据 本工程可研投资估算主要编制依据有: a) 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以下简称“116号文”)。 b) 建筑工程定额主要采用2002年水利部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缺项子目参照其他相关定额。 c) 安装工程主要采用1999年水利部水建管523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缺项子目参照1993年水利部水建管63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中小型)》,并按照水利部定额站水定[2003]1号文进行调整。 d) 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采用2002年水利部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其中头部类费用按台时定额所列费用计入;第二类费用根据本工程所采用的人工、燃料等预算单价按实计算。 e) 国家、省、地方其他有关规定和标准,本工程相关资料等。 2)基础单价 (1)人工工资 人工工资标准按引水工程及河道工程计算。本工程人工工时单价采用为:工长4.91元/工时,高级工4.56元/工时,中级工3.87元/工时,初级工2.11元/工时。 (2)材料预算价格 工程所需的黄砂主要选用淮滨和池河砂料,其中蚌埠闸以上的工程区使用淮滨砂,蚌埠闸以下的工程区主要使用池河砂(其中高邮湖洼地使用天长釜山砂);石料料源本着就近的原则分别从寿县北山、淮南八公山、怀远县荆山、天长釜山石料场等选购;水泥从各工程区附近的水泥厂采购;柴油、汽油均由各县、市石油公司供应;钢筋、木材由当地的市场采购。 工程所用水泥、砂石料均通过经济的运输方式及运输线路运至工地,可以通航的地区均优先用船运至各洼地后,再由汽车转运至工地。 为了简化计算,本阶段根据各洼地使用的材料量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综合确定各洼地主要材料工地预算价格,计算工程单价时采用统一的材料加权平均预算价格。 根据“116号文”规定,块石、碎石、黄砂预算价格按70元/ m3计入工程单价,超过部分以差价形式计取税金后计入相应的工程单价。工程所用的柴油、汽油、钢筋、木材参照各县(市)的市场价格综合拟定,工地预算价分别为:汽油6.50元/kg、柴油5.80元/kg,钢筋3800元/t,板枋材1400元/m3。根据水利部有关工程的审查意见,水泥按300元/t、钢筋按3000元/t、汽油按3.60元/kg、柴油按3.50元/kg限价计入工程单价,超过部分以差价形式计入独立费用的其他项目内并计取税金。 施工用电、风、水预算价格:施工用电:1.00元/kw.h,施工用水:0.5元/m3,施工用风:0.15元/m3。 3) 建筑、安装工程单价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工程单价由直接工程费(包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扩大系数构成。有关费用标准分别采用如下: a) 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和间接费 其他直接费:建筑工程的其他直接费按直接费的2.5%计算,安装工程的其他直接费按直接费的3.2%计算;现场经费、间接费按“116号文”规定执行,具体数值见下表: 现场经费、间接费费率表 序号 工程类别 现场经费费率 间接费费率 1 土方工程 4% 4% 2 石方工程 6% 6% 3 砼工程 6% 4% 4 模板工程 6% 6% 5 钻孔灌浆工程 7% 7% 6 其他工程 5% 5% 7 机电、金结 45% 50% b) 企业利润:按直接工程费和间接费之和的7%计算。 c) 税金: 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和企业利润三项之和的3.22%计算。 d) 扩大系数: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和税金四项之和的10%计算。 4)分部工程概算说明 (1) 建筑工程 a) 主体建筑工程按设计提供工程量乘以工程单价计算。 b) 房屋建筑工程、供电设施工程按设计工程量乘以扩大单位指标计算,扩大单位指标根据沿淮地区类似工程确定,生产和管理办公房屋按1200元/m2、其他房屋按800元/m2,10kV供电线kV供电线元/km。 c) 其他建筑工程:按主体建筑工程投资的3%计算。 (2)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a) 主要机电设备价格按向有关厂家询价,并参照沿江、沿淮已实施的泵站、涵闸综合确定, 安装费按设计提供工程量乘以工程单价计算。 b) 设备运杂费率按5%计,采购及保管费率按占设备原价、运杂费之和的0.7%计。 (3)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 a) 金属结构设备价格,参考有关工程金属结构设备投标报价,并根据本工程金属结构设计资料综合确定,安装费按设计提供工程量乘以工程单价计算。 金属结构主要设备价格如下: 平面定轮钢闸门 12000元/t, 铸铁滑动门 10000元/t, 埋件 10500元/t, 拦污栅 11000元/t 螺杆启闭机 16000元/t, 卷扬启闭机 18000元/t b) 设备运杂费率按5%计,采购及保管费率按占设备原价、运杂费之和的0.7%计。 (4) 临时工程 a) 导流工程按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工程量乘以工程单价计算。 b) 施工交通及施工场外供电工程按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乘以扩大单位指标计算。 c) 临时房屋建筑工程 ① 施工仓库:建筑面积由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单位造价指标为200元/m2; ② 办公、生活及文化福利建筑按一至四部分建安工作量的1.50%计算。 d) 其他临时工程按一至四部分建安工作量的1%计算。 (5) 其他费用 a) 建设管理费 根据“116号”文规定,计算建设单位开办费、经常费、监理费及联合试运转费。监理费按发改委、建设部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的规定计算。 b)生产准备费 ① 本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不计生产及管理单位提前进场费、生产职工培训费。 ② 管理用具购置费:按工程一至四部分建安工作量的0.02%计算。 ③ 备品备件购置费:按设备费0.4%计算。 ④ 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按设备费0.2%计算。 c)科研勘测设计费 ① 工程科学研究试验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2%计算。 ② 工程勘测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中的标准计算。 d)其他费用 ① 定额编制管理费:按建安工作量0.04%计算。 ② 工程质量监督费:根据财政部财综[2008]78号《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本估算不计列工程质量监督费。 ③ 工程保险费:按工程一至四部分投资合计的4.5‰计算。 5) 其他说明 a) 基本预备费按头部~五部分投资合计的10%计算,价差预备费根据国家计委计投字[1999]1340号文规定物价上涨指数为零。 b) 本投资估算价格水平年暂定为2009年第三季度,根据设计进度在汇总时调整价格水平年及相关材料、设备价格。 13、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主要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水利部发布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以下简称《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以及《水利产业政策》等的规定进行。 按照《规范》规定,主要对本工程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效益费用比(ERCR)等指标。 评价中采用的有关参数和计算条件主要有: 社会折现率:根据《方法与参数》,社会折现率采用8%。 基准年和基准点:根据《规范》,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基准年和基准点定在建设期的第1年年初,项目的投入和产出均按现行价格计算,年末发生和结算。 工程计算期: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行期。正常运行期根据《方法与参数》和《规范》规定采用30年。 工程的费用和效益:计算工程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年度投资、流动资金、年运行费。 效益分析:调查工程保护区人口、耕地、财产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工程治理措施研究治理后减淹损失指标及效益分析计算。 六、组织分工及进度安排 近期洼地治理前期工作由省水利厅组织领导,项目所在地的主要市作为责任主体,其它市配合。根据2008年12月25日省水利厅召开的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前期工作会议精神,承担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具体安排如下:行蓄洪区洼地、怀洪新河水系(澥河、浍河、沱河、北沱河、唐河、石梁河)、新汴河水系由省院承担,蚌埠、淮南等市洼地(主要包括芡河、泥黑河、架河、黄苏段、天河等洼地)由蚌埠市院承担,阜阳等市洼地(主要包括润河、谷河、八里河、焦岗湖等洼地)由阜阳市院承担,滁州等市洼地(主要包括池河、濠河、高邮湖等洼地)由滁州市院承担,淠河、史河洼地由六安市院承担。报告汇总由省院承担。详见表2。 各片洼地可研报告要求各编制单位于2009年9月底前完成,经专家审查后进行修改补充,2009年10月底按要求修改后报送省水利厅、省院,2009年12月底,由省院完成报告汇总。 表2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近期工程可研工作安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前期工作主体 设计单位 工程所在地 治理范围 投资估算 (亿元) 备注 1 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洼地治理工程 厅规划计划处会同有关市局 省水利设计院 合肥、阜阳、六安、淮南、蚌埠、滁州 濛洼、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邱家湖、姜唐湖、寿西湖、董峰湖、石姚段、汤渔湖、荆山湖、洛河洼、方邱湖、临北段、香浮段、花园湖、潘村洼 20.5 各有关市配合 2 宿州等市洼地治理工程 宿州市水利局 省水利设计院 宿州、亳州、 淮北、蚌埠 怀洪新河水系中的澥河、浍河、沱河、北沱河、唐河、石梁河等 20.0 其它市配合 3 新汴河干流及洼地治理工程 宿州市水利局 省水利设计院 宿州、淮北 新汴河干流、沱河上段、洪碱河、大沙河、龙岱河 9.5 淮北市配合 4 蚌埠淮南等市洼地治理工程 蚌埠市水利局 蚌埠市水利设计院 蚌埠、淮南、 亳州、滁州 芡河、泥黑河、架河、黄苏段、天河、高塘湖、北淝河下游、北淝河上段、蚌埠市的八里沟、席家沟洼地,淮南市的大涧沟、石涧湖、应台孜、新庄孜、李咀孜,以及黄沟洼、马家洼、鳗鲤池、跃进沟、塌荆段、郜家湖、张家沟、三铺湖、三冲湖、杨庵湖等洼地。 10.0 其它市配合 5 阜阳等市洼地治理工程 阜阳市水利局 阜阳市水利设计院 阜阳、淮南 谷河、润河、八里湖、焦岗湖、西淝河下游、洪河、戴家湖等洼地 3.5 淮南市配合 6 滁州等市洼地治理工程 滁州市水利局 滁州市水利设计院 滁州、合肥 池河、濠河、高邮湖等洼地 3.5 合肥市配合 7 六安市洼地治理工程 六安市水利局 六安市水利设计院 六安 史河洼地、淠河洼地、正南洼、临王段等洼地 8.0 合计 75.0 七、可研报告主要成果 1)总报告 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大纲 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移民安置规划专题报告 附件: 1、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建筑物检测报告 3、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投资估算报告及附件 4、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设计图册 2)各市报告 ××市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市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市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市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大纲 ××市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移民安置规划专题报告 附件: 1、××市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市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建筑物检测报告 3、××市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投资估算报告及附件 4、××市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近期工程设计图册 八、可研报告章节安排 1、综合说明 2、水文 3、工程地质 4、工程任务和规模 5、工程设计 6、机电及金属机构 7、节能设计 8、施工组织设计 9、工程管理 10、工程占地和移民安置 11、环境影响评价 12、水土保持方案 13、投资估算 14、招标设计 15、经济评价 洼地治理工程特性表 各章节内容及附图、附表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 九、附表 附表一: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情况表 附表二:安徽省淮河流域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应急工程项目情况表 附表三: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近期工程规划成果表样 附表一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河道、堤防、大沟工程情况表 序号 洼地名称 河道 堤防 大沟疏浚 1 八里河 建南河:黄大桥~曾庄闸保丰沟:潘庄倒虹吸~五里井闸红建河:罗桥闸上~潘庄倒虹吸公路河:罗桥闸上~十里长沟~潘庄倒虹吸 2 焦岗湖 加固杨湖圩、 枣林圩、乔口圩 高排沟:夏桥~木岗子站老墩沟:木岗子~焦岗湖便民沟:湖口~焦岗闸 3 正南洼 加固建设圩、 刘帝圩 4 西淝河下游 苏沟:北乌江口~西淝河济河:龙沟闸~乌江~济河闸港河:永幸河~顾大桥 黑凤沟:贺庄~尹小街闸公平沟:马桥~苏沟北新河:团结沟~苏沟 5 架河 城北湖站引水渠:陈家大桥~淮北大堤 6 高塘湖 加固炉桥圩 炉桥圩撇洪沟:柳塘底~严涧河水湖排涝沟:郑庄西~入湖 7 北淝河下游 加固梅桥圩、曹老集圩、太平圩、周集圩、邵河圩、周口圩、洪湾圩、龙庙圩、石王圩、青沟圩 大洪沟:钓鱼台湖~怀洪新河隔子沟:北淝河~怀洪新河五河大洪沟:固镇大洪沟~怀洪新河芦干沟:金庄闸~怀洪新河姚郢截水沟:0+000~7+500 8 高邮湖 新上泊湖站排涝大沟:新白塔河~老白塔河戚家圩站排涝大沟:新白塔河~老白塔河湖滨站排涝大沟:小关闸~高邮湖 9 澥河 澥河:李大桥~胡洼闸上 10 沱河 沱河:沱河进水闸~宿东闸沱河:沱河集闸~樊集 11 天河 加固冯西圩 续附表一 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涵闸工程情况表 洼地 县(区) 序号 所在河沟 涵闸名称 建设性质 八里河 颍上县 1 建南河 曾庄闸 新建 2 曾庄倒虹吸 新建 3 宋河 李黄庄闸 重建 4 保丰沟 五里井闸 新建 5 油坊倒虹吸 新建 6 青年河 潘庄公路闸 新建 7 青年河闸 新建 8 红建河 杨庄闸 重建 9 五里湖大沟 三叉闸 新建 10 十里井倒虹吸 新建 11 李家坝闸 新建 12 柳沟 罗桥闸 重建 13 五里井洼地 三里桥新涵 重建 14 下溜新涵 重建 合计 14 焦岗湖 颍上县 1 高排沟 夏桥闸 新建 2 木岗高排闸 新建 3 刘集大沟 高排沟下倒虹吸 新建 4 江溜子闸 重建 5 杨周闸 重建 6 花水涧 李大郢闸 新建 7 浊沟 计庄闸 重建 8 老墩沟 大黄闸 加固 9 杨湖圩 朱台涵 重建 10 贾岗涵 重建 小计 10座 毛集区 11 枣林圩 唐洼自排涵 新建 12 木台自排涵 新建 13 胡洼自排涵 新建 14 史集自排涵 新建 15 王郢自排涵 新建 16 枣林涵 加固 17 乔口圩 倒虹吸 新建 18 孙台自排涵 重建 小计 8座 合计 18 正南洼 寿县 1 刘帝圩 青年退水闸 新建 2 建设圩 建设倒虹吸 重建 3 小楼闸 重建 4 枸杞圩 大沟口闸 重建 5 史一闸 重建 6 徐台闸 重建 7 肖严圩 三岔闸 重建 8 农科队闸 重建 9 东风支渠进水闸 重建 小计 9座 正阳农场 10 刘帝圩 时家圩闸 重建 11 建设圩 羊圈闸 重建 小计 2座 合计 11座 续附表一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涵闸工程情况表 洼地 县(区) 序号 所在河沟 涵闸名称 建设性质 西淝河下段 利辛县 1 苏沟 苏沟闸 重建 小计 1座 颍上县 2 济河 济河闸 重建 小计 1座 颍东区 3 济河 龙沟闸 加固 4 王小庄闸 加固 小计 2座 凤台县 5 港河 永钱河渡槽 重建 小计 1座 合计 5座 架河 凤台县 1 幸福沟 幸福沟口闸 新建 2 凤蒙沟 凤蒙沟口闸 新建 小计 2座 潘集区 3 架河南圩 架河节制闸 新建 小计 1座 合计 3座 北淝河下游 固镇县 1 隔子沟 隔子沟闸 重建 2 大洪沟 小蒋闸 加固 3 芦干沟 王桥闸 加固 小计 3座 淮上区 4 曹老集圩 曹老集站引排涵 重建 5 十号涵 加固 6 凡台涵 重建 7 周台涵 重建 8 樊家洼涵 重建 9 黑鱼沟涵 重建 10 六号沟闸 加固 11 李甘防洪闸 重建 12 青年队涵 重建 13 高老家涵 重建 14 梅桥圩 湖滩南涵 重建 15 徐岗圩 津浦涵 重建 16 太平圩 沈家沟涵 重建 17 十二号涵 重建 18 太平圩 东海岛涵 加固 19 新河沟涵 重建 20 十三号涵 重建 21 十四号涵 重建 22 半截沟闸 加固 23 周集圩 李咀涵 加固 24 周口圩 常郢涵 加固 25 周口涵 加固 26 邵河圩 邵河涵 加固 小计 23座 续附表一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涵闸工程情况表 洼地 县(区) 序号 所在河沟 涵闸名称 建设性质 北淝河下游 五河县 27 洪湾圩 15号涵 重建 五河县 28 洪湾圩 西坝口涵 重建 29 16号涵 重建 30 龙江涵 重建 31 16号抽排涵 重建 32 龙庙圩 17号涵 重建 33 龙庙涵 重建 34 北三闸 重建 35 石王圩 石王涵 加固 36 石王地下涵 加固 小计 10座 合计 36座 高邮湖 天长市 1 上泊湖-大圹圩联圩 河口闸 新建 2 护桥站防洪闸 重建 3 东控制闸 新建 4 上泊湖站南闸 新建 5 上泊湖站北闸 新建 6 上泊湖站西闸 新建 7 三叉河闸 重建 8 大河湾圩 大河湾防洪闸 新建 9 红旗圩 分区控制闸 新建 合计 9座 澥河 濉溪县 1 本干 李大桥闸 加固 宿州墉桥区 2 本干 方店闸 重建 合计 2座 沱河 宿州市 1 本干 宿东闸 重建 灵璧县 2 本干 沱河集闸 重建 固镇县 3 本干 濠城节制闸 加固 合计 3座 总计 101座 续附表一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泵站工程情况表 洼地 县(区) 序号 所在圩口 泵站名称 建设性质 焦岗湖 颍上县 1 颍左堤内 木岗孜排灌站 扩建 更新 改造 小计 1座 毛集区 2 乔口圩 乔口站 新建 小计 1座 合计 3座 正南洼 正阳农场 1 建设圩 五里排涝站 扩建 合计 1座 西淝河下段 利辛县 1 展沟圩 展沟站 新建 小计 1座 颍上县 2 大东圩 大东站 重建 3 孙岗圩 孙岗站 重建 小计 2座 凤台 4 永幸河大站 重建 农场 5 毛家湖圩 第三排灌站 重建 合计 5座 架河 凤台 1 架河南圩 城北湖站 潘集区 2 淮北大堤 架河站 合计 2座 北淝河下游 淮上区 1 曹老集圩 清河站 更新改造 2 淝北站 重建 3 梅桥圩 刘桥站 新建 4 太平圩 吴小街站 扩建 5 邵河圩 邵河站 重建 6 杨楼站 新建 7 周口圩 常郢站 重建 小计 7座 怀远县 8 周口圩 姜家站 重建 9 曹河圩 曹河站 重建 小计 2座 合计 9座 高邮湖 天长市 1 龙集联圩 陈戚圩站 重建 2 龙集联圩 湖滨站 新建 3 金埠站 新建 4 黄励圩 七里站 重建 5 上泊湖-大圹联圩 蒲东站 重建 6 大河湾圩 护桥排涝站 重建 7 红旗圩 戚家圩站 新建 8 三荡大圩 河口站 重建 9 三荡大圩 沙湖站 重建 10 军田站 重建 11 牧马圩 新华站 技改 12 牧马站 新建 合计 12座 总计 31座 续附表一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桥梁工程情况表 洼地 县(区) 序号 所在河、沟 桥梁名称 桩号 建设性质 八里河 颍上县 1 建南河 眼堂桥 1+072 新建 2 彭庄桥 1+724 新建 3 王海孜公路桥 3+022 新建 4 保丰沟 尤岗桥 5+766 重建 5 蒋庄桥 5+180 重建 6 八里湾桥 4+315 重建 7 十里井桥 2+560 新建 8 后油坊桥 1+215 重建 9 红建河 柴北桥 5+990 重建 10 八大家桥 4+156 重建 11 石堆窑桥 3+840 重建 12 曹家庙桥 2+562 重建 13 沟湾桥 0+952 重建 14 罗桥公路桥 0+380 重建 15 阜颍公路河 范庄桥 5+525 重建 16 十八里铺东桥 3+780 重建 17 十八里铺西桥 3+162 重建 18 魏庄桥 1+648 重建 小计 18座 焦岗湖 颍上县 1 高排沟 木岗桥 18+759 新建 2 藕塘桥 16+517 新建 3 桃圆桥 12+328 新建 4 叶井桥 11+075 新建 5 杨集桥 8+285 重建 6 夏桥 3+760 重建 7 老墩沟 陈坝桥 11+090 重建 8 甑岗桥 12+160 重建 9 何岗桥 6+575 重建 10 汪岗桥 4+190 重建 11 湖梢南桥 2+545 重建 小计 11座 毛集区 12 便民沟 元新便桥 2+230 重建 13 胡集大桥 1+144 重建 小计 2座 小计 13座 续附表一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桥梁工程情况表 洼地 县(区) 序号 所在河、沟 桥梁名称 桩号 建设性质 西淝河下游 利辛县 1 苏沟 展沟北桥 14+677 重建 2 吕桥 10+485 重建 3 郭桥 8+300 重建 4 李桥 6+877 重建 5 牛大桥 3+060 重建 6 苏桥 0+775 重建 颍东区 7 济河 康庄桥 5+715 重建 凤台县 8 港河 曾桥 6+126 重建 9 朱大桥 7+392 重建 10 清关桥 12+672 重建 小计 10座 架河 凤台 1 架河排涝引河 1#桥 0+394 新建 小计 1座 高塘湖 定远县 1 撇洪沟 营里公路桥 1+440 新建 2 生产桥 2+480 新建 3 管塘陈公路桥 6+856 新建 长丰县 4 水湖排洪沟 长合路桥 1+784 重建 5 杨公路桥 2+326 重建 6 长淮南路桥 3+337 重建 7 站前路桥 4+128 重建 8 东二环路桥 5+965 重建 小计 8座 北淝河下游 固镇县 1 隔子沟 周家桥 10+680 重建 2 洪曹南桥 7+597 重建 3 郭湖桥 5+702 加固 4 叶湖桥 4+720 加固 5 邱刘桥 1+142 加固 6 大洪沟 大李家桥 11+282 重建 7 小王家桥 9+115 重建 8 楼杨桥 6+307 重建 9 芦干沟 韦夏桥 3+536 重建 10 抹阁李桥 4+431 重建 11 截水沟南桥 6+075 重建 12 王桥 9+307 重建 淮上区 13 芦干沟 钱湖南桥 2+105 重建 14 小俞家北桥 1+415 重建 15 小俞家南桥 1+160 重建 五河县 16 大洪沟 李庄 11+785 重建 17 年庙北桥 13+871 重建 怀远县 18 姚郢截水沟 聂庄桥 5+140 新建 19 姚郢北桥 2+725 新建 小计 19座 澥河 濉溪县 1 澥河 石字盘桥 2+277 重建 2 任集西桥 5+070 重建 3 澥河村桥 14+825 重建 固镇县 4 瓦疃桥 50+920 重建 小计 4座 总计 73座 附表二安徽省淮河流域西淝河等沿淮洼地应急治理工程河道、堤防、大沟工程情况表 序号 洼地名称 河道 堤防 大沟疏浚 1 西淝河下游 苏沟上段: 枣庄闸~乌江 加固花家湖圩(杨刘王圩、李咀圩、塘东塘西、朱大圩联圩);加固钱庙圩(许大湖圩与刘中圩、米吴圩、陈圩联圩);加固济河圩(薛窑圩、方庄圩、济河圩联圩);加固毛家湖圩(毛家湖和魏洲湾圩联圩);加固大东圩、山涧圩、瓦寺圩;利辛县汤店圩、苏湾圩、袁新圩、展沟圩、王早湾圩、张集圩、刘圩等7处圩堤除险处理;新建张谢圩高排沟隔堤。 2 高塘湖 沛河: 李圩东~高塘湖 加固炉桥圩 3 洪洼 长芦截岗沟:临艾路-县界卢楼截岗沟:县界-三古五里桥截岗沟:李郢北-洪河分洪道严湖南截岗沟:阜关路-洪河分洪道许楼截岗沟:财神岗-邢郢李集截岗沟:邢郢-枫柏岗地城截岗沟:丁庄-蒙河分洪道于集截岗沟:宋郢-蒙河王冲截岗沟:大吕庄-王化大沟 4 北淝河下游 北淝河干流: 殷阳沟口~蒋湾沟口张浅子~高嘴子四方湖引河: 曹家畈以上 加固四方湖曹畈坝 双村沟:分水岭~北淝河;羊肠沟:边界~北淝河;西清水沟:始端~毕集南;东清水沟:始端~北淝河;白水沟:赵集~北淝河;涡北一号沟:蒙怀边界~北淝河;涡北四号沟:惠岗~许郢;清沟河:6+350~新淝河 续附表二 安徽省淮河流域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应急工程涵闸工程情况表 洼地名称 所在圩区 序号 涵闸名称 建设性质 西淝河下游 干流 1 老西淝闸 重建 花家湖圩 2 朱大圩进水涵 重建 钱庙圩 3 刘楼防洪闸 新建 济河圩 4 徐圩闸 重建 5 济河引水(自排)闸 重建 6 方庄站自排(引水)闸 重建 7 方庄站排涝出水闸 重建 瓦寺圩 8 瓦寺涵 加固 刘圩圩 9 杨桥
重庆聚逸丰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XX国际汽车城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安徽舒城县天然气城市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保定市火车站商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筹建上海某医疗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筹建桐庐励骏酒店有限公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筹建云南某商贸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大唐新能源日产10×104Nm3液化煤层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定州市XX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6万吨煤焦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幼儿保健知识与能力》新版初级练习卷有答案与.docx
(附答案)川农12月《中药化学》作业考核-.docx
(附答案)川农12月《园林植物保护学(本科)》作业考核-.docx
(附答案)川农12月《有机化学(专科)》作业考核-.docx
(附答案)川农12月《植物保护学(本科)》作业考核-.docx
(附答案)东师《教育心理学》在线).docx
(附答案)川农12月《药剂学》作业考核-.docx
(附答案)川农12月《配方饲料制造工艺与技术(专科)》作业考核-.docx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幼儿保健知识与能力》新版基础知识题库带解析.docx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幼儿保健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模拟押题卷.docx
日立电梯MCA(CA13)乘客电梯安装调试手册.pdf
DCS系统升级必要性及可行性评估.docx
农业布局与物流地理教案.pptx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及预防.pptx
(3.4.6)--新型口服抗凝药的药物相互作用.pdf
民航客舱服务礼仪教学实施报告.pdf
武汉纺织大学专用-毕业答辩-PPT模板3.pptx
1_Cursor机型维修汇总.ppt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08101938号-1
ICP经营许可证/EDI许可证:川B2-20180569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