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县城看发展·天长市在紧抓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招大引强的同时不断优化美化环境
您当前的位置:安徽新闻安徽要闻
天长市是安徽东大门,经济活跃,环境宜居,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走进天长,无论是外来客商,还是本地市民,言语中都透露出一股自豪感。
天大、天康、天富、天彩、天天……一大批本土企业,构筑起天长工业经济坚实基础,也造就了天长多年稳居全省“十强县”的辉煌。
历经40多年发展,安徽天康集团已从蕞初生产普通仪器仪表、常规电缆,发展到如今生产高端核级、船舶、计算机等特种控制电缆,智能仪表,以及医疗器械、新能源电池、光伏组件等,并通过两化融合,建设数字化车间,成为省级标准化示范企业,参与、主导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制定。
“我们跟合工大团队联合开展流量智能化仪表技术攻关,实现了在控制室就能实时监测现场仪表的各项参数,并进行及时调整、设置,仪表灵敏度、稳定性大大提升,可用于多种复杂的工作环境。 ”天康集团生产科研部长、技术中心主任华启国说。 1994年从合肥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华启国就回到家乡进入天康集团,逐步成长为技术带头人,成为“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行业要不断转型升级,生产出更贴近生活的好产品,才不会过时。 ”华启国说,企业不断发展给很多像他这样的技术人才提供了发展空间。
在天长,优秀的企业有很多。天大、天康、今麦郎面品入围全省民营企业百强,天大铜业、天康集团去年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鑫铂铝业A股上市,规上企业总数539家。
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下,当地企业敏锐判断市场趋势,把握发展机遇。从蕞初的塑料编织袋、电子元器件、遥控器,到如今的特种电缆、智能仪表、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光伏组件,天长市产业不断向高端化迈进。今年以来,龙源电力昆宇新能源、复星集团捷威动力、天大集团光伏组件及光伏电站等3个总投资分别达100亿元的项目陆续签约、开工,引进亿元以上项目数十个,越来越多在外的天长人返乡创业。日前,位于天长市的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敢于同先进比高下、敢于同自己过不去,天长将进一步自我加压、拉升标杆,铆足干劲、真抓实干,到‘十四五’末,力争GDP总量超千亿元,在滁州市内当好标杆、在省内走在前列。”天长市委书记贺家平说。
走进位于天长老城区的胭脂山公园项目建设现场,一幢有100年历史的藏书楼和10余棵百年古树被精心保护着,一片水杉林、一座胭脂山以及绕山水系,颇有江南园林的典雅意境。 “围绕藏书楼,打造一座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城市公园,既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留住了天长人的记忆,也丰富了天长旅游资源。”天长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党组成员翁永年说,近几年,天长市复建了崇本门、西月城、胭脂山公园,与红草湖湿地公园、新白塔河和西北护城河景观工程融为一体,打造出约2平方公里、天长城区蕞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景区。
在西月城公园,小桥流水、亭台楼榭、青砖黛瓦、古树山石,构成一幅古典园林画卷;一段天长古城墙遗址,展现出这座城市的历史;南城河、古街、民宿、老民房,让人有一种“误入”扬州东关街之感。
以“天长地久的爱情”为元素,当地全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如今,占地300亩、耗资8000万元,以红草湖湿地为基础打造的“天长地久文化园”即将建成开放,将成为人们观赏游览、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天长民营经济发达,但在过去,城市建设相对落后。近年来,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天长市遵循提质升级补短板理念,建设了159个城市重点项目,累计投入175亿元,其中,红草湖南园工程荣获‘鲁班奖’。 ”翁永年告诉记者,该市围绕打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美丽新城,城南新区注重拓展新形象,老城区重文脉提升百姓幸福感,让城市环境更宜居。
华灯初上,沿着城南新区新时代大道一路走来,三座花瓣状建筑构成的天长市文化艺术中心优雅美丽,大型体育中心动感十足,一路向南,可到达与南京共建共享的金牛湖新区。
文明实践 从 “独唱”到“大合唱”
在物质富足之后,天长人越来越注重文明素养的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为家乡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现在大家对家乡发展更有信心,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参与文明实践。 ”“中国好人”李宏祥,在天长人称“李二宝”,坚持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几十年,如今66岁的他仍然加入宣讲员队伍,经常到社区、学校义务宣讲。
受父亲影响,李宏祥的儿子李澍2006年从合肥返乡创建 “白塔河论坛”,收集天长市内需要帮助的人群信息,开展帮扶活动。后来,他将“白塔河论坛”升级为“天长网”,利用新媒体平台,带动更多人为天长市民服务、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2019年开始,作为天长市政协委员,李澍成立“天长网政协委员工作室”,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民意,解决了小区物业、交通、教育、义务献血、流浪犬管理等民生问题100多件。 “父亲是一个人在干,我是利用平台、团队,带动大家一起做公益活动,关注的对象也从个体扩展到群体、社会现象。 ”李澍说。
如今,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首批试点,天长市共有834支志愿服务队,1.3万余名志愿者常态化深入1231个网格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文明实践网格+”工作模式、“一刻钟宣讲”“一小时巡演”“一分钟微视频”等特色做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10年来,天长市人体器官捐献从无到有,共有60多人签署捐献协议,14人成功对接捐献;“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不大操大办”在天长蔚然成风……
北京理工大学计划在皖招录127人
2022“新创艺•新视界”长三角高校短视...
安徽36家哨点单位监测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安徽发出倡议暂停城市“灯光秀”
安徽省招聘退役运动员当体育教师
91553万元!安徽财政支持普通国...
安徽“真金白银”保市场主体稳就业
5月末我省人民币贷款增速居全国第5
安徽省财政拨付应急度汛资金285...
当好示范户带动小农户——访种...
【“飞阅”中国】引江济淮展雄姿
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首孔预制箱梁成功浇筑
来自“4555”人员的就业调查
反诈宣传进社区 筑牢老人“安全网”
【“飞阅”中国】引江济淮展雄姿
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首孔预制箱梁成功浇筑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