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环境及发展概况
一、滁州概况 滁州市,为南京“一小时经济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核心城市,是批准的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区的头部站。全市土地面积1。33 万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456 万,居全省第七位。滁州市中心城区面积 100 平方公里,66 万。现辖天长、明光两市,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四县和琅琊、南谯两区,拥有国家级滁州经济 技术开发区、苏滁现代产业园. 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滁州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 年),至今已有1400 多年的历史,文化传承源远流 长。北宋欧阳修在此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元末朱元璋起兵凤阳,创建了大明王朝;清代吴敬梓著《儒林外 史》,开创中国讽刺小说之先河.1978 年,XX 县小岗村首创农业“大包干",揭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区位优越,交通发达.滁州区位优越,位于长三角腹地,紧邻南京,既是安徽省东向的桥头堡,又是长三角企业进 军中西部的前沿阵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桥梁纽带作用。滁州交通便捷,京沪高铁、京沪、宁西、淮南等 4 条铁路和合宁、宁洛、合徐、宁连、马滁扬等 7 条高速公路穿境.滁州到达南京禄口、合肥新桥两个国际机场只 需 1 小时 20分车程。内河航道直通长江、淮河,距离外贸港三桥码头、龙潭港分别为50 公里、110 公里. 山青水秀,宜居宜业。滁州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空气质量常年达国家二级以 上标准。为江淮丘陵地带,地表覆盖着大片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 21%.滁州因滁河而得名,境内水系 发达,河流众多,拥有1000 多所大中小型水库。国家 4A 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重点森林公园—琅琊山、天下头部 亭—醉翁亭、明中都城、明皇陵、吴敬梓纪念馆等旅游景点闻名遐尔。
资源富有,厚积薄发。滁州是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常年粮食总产约占安徽省的七分之一,年调出商 品粮总量约占安徽省的三分之一,商品率高达 60%以上,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粮仓,有“安徽头部粮仓、“百亿 粮仓之称。境内已探明矿产 52 种,其中石英岩、岩盐、石膏、凹凸棒黏土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大、品质优.
环境优化,投资热土。滁州已与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外贸进出口超 22 亿美元。博世、西门 子、霍尼韦尔、瓦卢瑞克、雀巢、正大等世界500 强公司先后落户滁州;华侨城、中材、国电、大唐、中广核、国 机、中冶、中粮、中储粮、光大等央企和康佳、长电科技、银鹭、雨润、盼盼等境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在滁投资兴 业。当前,滁州市正加快推进以主城区 200 平方公里、200 万为目标的“美好新滁城”建设,积极建设合宁之间新型区 域性中心城市.
二、经济社会 近年来,滁州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经济社会.2014年,全市实现生 产总值 1214亿元,规模以上增加值 570亿元,203 亿元,外贸进出口22 亿美元.全市规模企业数 1390 户,其中亿 元以上企业 520 户,10 亿元以上企业 35 户, 50 亿元以上企业 5 户. 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 个,省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4 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2 家,孵化面 积近 10 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75 家,国家和省市创新型(试点)企业 45 家,国家和省市优势(试点)企业 99 家; 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6 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163 家,院士工 作站8个、博士后工作站 8 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8 个;引进建立了“国字号”中国家电院安徽分院、中国质量 认证中心滁州分中心和设计中心以及汽车与家电技术装备研究院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滁州市目前是全省三大家电
制造基地之一、三大化工基地之一、四大汽车制造基地之一. 先进装备。大力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重型装备制造项目。滁州拥有长丰汽车、江淮扬天、永强汽车、兴
扬汽车、扬子客车、浩淼消防车等一大批整车生产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目前正在积极打造千亿新能源汽车产 业,重点推进市本级汽车制造基地和天长、全椒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来安汊河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智能家电。重点知名主机企业和关键配套项目.已形成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等大家电为主导,热水器、 吸尘器、厨卫等小家电为补充,家电配套协调,全市家电主机及配套企业 400 多家,年产能3000万台(套)。
新型化工。滁州是安徽省政府确定的三大化工基地之一。滁州定远岩盐储量 20 亿吨,华塑盐化、泉盛化工两大 项目投产后,建成全国新型材料供应基地、全国唯一“两碱”生产基地。
新能源.滁州是安徽省规划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正大力光伏太阳能、风能、绿色照明等产业集群,推进新能源产 业成为滁州经济新的增长极。光伏太阳能形成单晶硅拉棒、多晶硅铸锭、硅片切割、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生 产、分布式光伏电站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硅基材料。滁州凤阳境内石英岩矿初步探明储量约 100亿吨;滁州硅基材料产业初具规模,产品涵盖家电玻 璃、日用玻璃、光热玻璃、建材玻璃、玻璃深加工等.
农副产品深加工。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农副产品深加工,全市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企业 500 多家,已 经形成以盼盼、养元、银鹭、东鹏饮料为代表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以今麦郎食品、华龙面业为代表的天长汊涧食 品加工专业镇,以嘉吉、雨润等为代表的来安、定远肉食品加工基地,以扬子地板、皖华肯帝亚为代表的林产品深加 工产业集群。
三、投资载体 全市现有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 15 个,入驻企业2600 多家,1400多家已竣工投产。形成了滁州经 济技术开发区、苏滁现代产业园为主导,各县市区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依托,乡镇集中区为补充的格局. 1.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形成家电、 电子、汽车机械、绿色食品三大支柱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近年来,园区创新能力 不断增强,中国家电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国字号”品牌纷纷入驻;园区先后被国家、国家 XX 批准为“国 家新型化产业(家电)示范基地”、“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并荣获安徽省首批“创新型园区”称号。 2.苏滁现代产业园:苏滁现代产业园是苏州园区走出江苏省合作共建的头部个项目,也是中新两国、苏皖两 省合作的典范,努力打造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区、安徽产业升级示范区、苏州园区升级版和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园区 规划面积36 平方公里,通过 10-15 年的努力,建成一个总25 万人,其中就业 14 万人,“城乡统筹、以人为本、宜 居宜业的现代新型园区。首期 12 平方公里园区已全面建成,基础设施按照“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污 水、雨水、供气、供热、电信、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的标准建设,满足企业入驻需求。现有43 家企业入驻(外资 14 家),目前存量土地指标 3500 亩。重点和构筑以大健康、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信息通讯、新能 源新材料两个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3+2+1”的产业体系,把健康产业作为园区首位产业,大力“四品一机 械,打造“中国健康产业基地”和“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基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