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琅琊区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新活力
蓝图明、方向定、路径清、信心足。今年以来,滁州市琅琊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在琅琊区农村,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和美画卷徐徐铺开。
初秋时节,琅琊区三官街道千亩芡实迎来采摘季,种植户们抓紧协调人力、车辆,开展采收、运输、销售,一派热闹丰收的景象。
“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地方特色种植业,实现规模化运营,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增收。”三官街道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产业兴则乡村活。如三官街道芡实产业一般,一个个鲜活的产业在琅琊大地从发芽到绽放。琅琊区结合“一村一品”特色优势,打响“一村一亮点”,采取联合经营的模式发展芡实产业,种植面积已扩大到2000多亩,给辖区广大农民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
琅琊区立足长三角区位优势,盘活闲散土地资源,坚持把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抓手,积极引导群众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推进生态滁菊、绿色蔬菜、精品林果等特色产业发展,做强“一村一品”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兴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为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今年以来该区依托滁州市“双招双引”“夏季攻势”专项行动,全力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壮链、延链、补链、强链”,分赴河北、杭州、北京、上海等地开展链式招引活动。截至目前,该区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新增项目7个,投资总额31.2亿元。其中,新增签约项目3个,投资额11亿元,新增开工项目4个,投资额20.2亿元。
7月29日晚,伴随着浓郁的盛夏气息,“山水西涧·美丽乡村”琅琊区乡村振兴文旅节暨西湖湾第四届采摘节拉开序幕。当日,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与东凌航空有限公司展出的农机与直升机一经亮相,便成为游客们的热门打卡点;金玉滁菊、金牛牧业、顺康水产、聚兴苗木等摊位展出的特色农产品,吸引着游客们驻足品尝;农庄深处的采摘园里,晶莹红润的水蜜桃、皮薄肉脆的香梨缀满枝头,游客们穿梭其中,一边采摘品尝鲜果,一边拍照留念,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
农文旅的融合是产业的融合,是农业产业跨越传统产业边界,与文化旅游产业相互改变产业链的过程。今年以来,琅琊区通过农文旅三者的融合,充分释放土地、资金、人才等乡村振兴关键要素的活力,创造出“1+1+13”的效果,不断推动乡村振兴走向纵深。
在农文旅产业发展上,琅琊区大放异彩。与安徽誉阳集团农道设计公司共同打造“西西涧”农文旅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规划编制;西涧街道现代水产养殖项目完成16座高标准大棚基础设施建设,1期项目已完工并投产运营;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山东物泽)项目完成头部个智能化大棚建设;开展小南瓜示范种植项目,300亩小南瓜已喜获丰收。
今年以来,琅琊区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强调“科技强农、机械助农、促进农民增收”,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选优配强科技特派员,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覆盖率100%,开展“三新”试验示范,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
推广全程机械化试验,加快“机械换人”。提升水稻、小麦机械化种植水平,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大对粮油生产所需农机具补贴力度,鼓励农户应用高性能、智能化农机,为提升粮油作物单产提供装备支撑。
今年以来,琅琊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跑出乡村振兴路上的“加速度”。江淮分水岭28个农文旅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对接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中机联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成功签订琅琊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合作开发框架协议;聚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西涧街道西涧渡村刘郢组省级美丽乡村项目已竣工,待省级验收。
再看琅琊,沃野田园,一片片景色宜人的美丽乡村绽放新颜,一处处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喜获丰收,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文旅项目吸引众多游客……阔步走在琅琊区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和美画卷次第铺开。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素健通讯员叶文英 刘凯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