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丰收正当时看滁州双策并举满粮仓
大皖新闻讯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12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全年粮食产量数据,我省粮食播种面积10971.3万亩,较上年增长6.9万亩;总产820.02亿斤,较上年增产2.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面积、总产均居全国第四位。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离不开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的坚定决心,也离不开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的辛勤耕耘。
科技强农装备支撑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12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滁州市来安县的金弘安米业有限公司,刚一进大门口便看到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面正滚动公示着秋粮收购价格和联系人电话,一辆辆货车装载着满满的金色稻谷有序地停放在偌大的厂区内正在等待检验和卸车。从入仓卸货到生产加工到成品包装,金弘安依靠自主设计研发打造了一条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线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控。
据金弘安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顺成介绍,以往一辆运粮车能运输近40吨稻谷,依靠人工卸货将花费两小时,现如今通过自动卸货装置20分钟即可完成,在秋粮收购的高峰期基本可以达到即送即卸。沿着加工顺序往里走,便是一整套成熟的大米加工全产业链自循环数字化车间。
据陈顺成介绍,从原粮入仓的品质检验、车间加工质量数据分析到清理烘干单元、副产品加工单元、大米加工单元和机器人码垛全自动包装及输送系统打包等,均可实现一人一键操作,从而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实现适度加工的目标。目前金弘安米业有限公司通过集成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在线检测装置、物流输送定位系统、设备故障自动预警系统、车间信息化管理系统等设备,已申报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软著2件,实现优质大米生产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预计年产优质大米20万吨。
陈顺成表示,今年以来,共收购粮食7万吨,实行优质优价,其中3.88万吨为市场化收购,价格普遍高于市场价0.12元/公斤,使农民增收466万元;收购订单粮食履约率达100%,增加周边农民收入,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陈顺成说,能够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要得益于订单农业按优质优价进行收购,其次则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让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基地,从而直接获得土地租金,蕞后便是通过吸纳失地农民进入基地务工作业。
上午11点,来安县本地种植大户刘树茂正在将家里的稻谷送到金弘安,刘树茂说,“金弘安的(粮食)收购价是一块六毛八一斤,相比于市场价要高出二毛九。”刘树茂表示,他今年一共种了2200亩,大概能收获260万斤粮食,而且全是优质型香稻。“因为我和它(金弘安)是订单的,他们包回收的,化肥、农药、除草机都是他们提供,我负责种,收购后从货款中扣除每亩的种植成本399元。”
陈顺成表示,金弘安目前除了开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及产业园周边村组组织开展水稻产品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下一步也将努力打造以水稻为主导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农业生产(含订单收购)、加工、物流等综合性样板基地;努力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四大”目标。
12日下午,在明光市明粮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张八岭中心粮库建设现场,一座座粮仓正拔地而起、初具规模。明光市明粮发展集团董事长汪为军介绍到,明光市明粮发展集团公司有限公司张八岭中心粮库是今年滁州市在建的三个中心粮库之一。该项目位于明光市张八岭镇,占地25330平方米(38亩),设计建设高大平房仓3栋,仓容3.73万吨,机械维修库、一站式服务中心以及消防泵房、配电、道路、地坪等配套设施设备等,总建筑面积8960平方米。该项目于2022年6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1、2、3号仓库墙体砌筑和附属设施的主体工程,预计春节前可完成全部主体工程,2023年5月底完成全部工程并通过竣工验收,午季可投入使用。
正在建设的明光市明粮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张八岭中心粮库。
随后,在滁州市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沙河分公司,滁州市某地粮食经纪人朱传明告诉记者,今天他共组织了20多家种植户,20多辆运粮车,“一共有七八百吨,预计能收到两百多万货款。”朱传明说,现在来粮站卸货非常方便,一送来便(给粮食)安排抽样化验,“今年这个价格还可以,很多农户都告诉我明年要扩大种植规模,我也会组织更多的种植户多种粮、种好粮。”
据滁州市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仓储部副经理方勇介绍,“今年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政策性收购省级储梁定价来收购粮食,收购价格目前是一块三毛二。今年计划收购指标为4.4万吨,截至目前已收购三万七千五百吨。”此外,该粮仓积极参与“智慧粮仓建设”,发挥智能化、信息技术在规范化、在管理中的科技引领作用。
滁州市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沙河分公司粮食抽检中心。
针对今年秋粮收购工作,滁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徐晓军表示,今年我市秋粮生产形势总体较好,稻谷种植面积640万亩,预测总产量260万吨,在稻谷生长期,因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稻谷产量和品质较往年略有下降。“作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我们早谋划、早准备、早落实,切实做好秋收前的产购预测分析、仓库器械、人员队伍、质检仪器的准备,确保秋粮收购平稳有序。”
徐晓军称,自今年10月14日起,滁州市已启动执行2022年中晚稻蕞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时间为2022年10月14日至2023年1月31日。中晚籼稻(三等,下同)和粳稻蕞低收购价分别为1.29元/市斤和1.31元/市斤,同比均上调0.01元/市斤,等级差价按0.02元/市斤掌握。截止12月9日,全社会收购中晚稻92.28万吨,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收购37.07万吨,蕞低收购价收购11.38万吨,收购市场平稳有序。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