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徽国家级开发区】中新苏滁高新区:一体化与高质量两手抓迸发新活力
原标题:【走进安徽国家级开发区】中新苏滁高新区:一体化与高质量两手抓 迸发新活力
6月10日上午,安徽省委宣传部举办“走进安徽国家级开发区”系列新闻发布暨集中采访活动来到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新苏滁高新区是2011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江苏安徽两省、苏州滁州两市合作共建的重点项目,园区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者,也是一体化发展的受益者。
走进园区的达亮电子公司,在芯片挑选车间,工人们正对芯片进行测试和分送。据悉,2017年4月17日,该公司签约落户中苏滁高新区,除将苏州产能全部转移,还投资新增先进设备,打造从材料加工、芯片制备、器件封装、产品应用的LED全流程生产基地。
“从苏州迁移到滁州,主要是滁州的区位优势明显,对接客户便利,加上园区内相关配套完善。从签约到全面开工建设,只用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公司总经理赵启仲介绍,2019年公司实现产值13亿元。
中新苏滁高新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广兰介绍,今年1—5月,园区全力克服疫情影响,招商引资实现了数量、质量双提升,新签约项目22个(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项目19个),比去年同期多3个,协议总投资54.6亿元,同比增长125.4%,亩均投资超过500万元;新开工项目12个,比去年同期多1个,协议总投资41.7亿元,同比增长195.4%;新投产项目14个,比去年同期多4个,协议总投资17.3亿元,同比增长796.4%。
这喜人的数据,展示出园区良好的招商引资势头和发展前景。杨广兰表示,不同于一般开发区,中新苏滁高新区实行“双主体”管理机制,园区管委会是管理主体,中新公司是开发主体,双方招商引资分工不分家,园区管委会以内资为主,中新公司以外资为主,重大项目合力攻坚,招商队伍和资源实现蕞大化利用。同时,园区实行全员招商,在园区营造了“人人关心招商、人人参与招商、人人服务招商”的浓厚氛围。
此外,园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做到“软”“硬”兼施。软环境,体现在服务上。如设立苏州模式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实行“二号章”行政审批,园区实现封闭管理运作;在全市建成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平台,择优引进十几家人力资源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企业“用工难”。
硬环境,体现在配套上。园区引进了南京琅琊路小学、苏州国际外语学校、上海兰卫高端医疗中心等优质配套项目,建设了苏滁医院、蓝白领公寓、职工子女托管中心等300万平方米功能配套,打造了清流河景观带、苏州公园等景观工程,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
目前,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0家,省知识产权贯标试点单位5家,10家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科创板挂牌,1家企业获省科技进步奖,1家企业获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冠军。2019年,园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为历年来蕞多,排在滁州市前列。
杨广兰表示,“当前,滁州站在了总量安徽省第三新的历史起点,园区也面临着长三角一体化、与南京同城化、与苏州飞地合作一体化等重大政策利好,下一步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不断做大做强,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王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