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土地整理是国家为保障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而提出的、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耕地保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探讨土地整理的内涵,对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关系及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为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如何获取全文?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龚健,刘艳芳,黄中华;我国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年06期
李子青;刘平;;农村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价值与意义[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年03期
李汉敏;陈常优;;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年02期
付标;蒋贡原;吴梅;曹希强;贺传阅;;土地开发整理的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建议[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02期
罗明,张惠远;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J];资源科学;2002年02期
韩涛;农地整理的生态安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谢松清;;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资讯;2007年30期
师杰;陈旭;;MapGIS支持下的土地整理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一三一团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薛继斌;吴次芳;叶艳妹;徐保根;;基于可拓工程方法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年06期
周利利;施贵刚;;3S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张超;王秀茹;高楠;;MapInfo和AutoCAD支持下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方法[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1期
温小荣;康杰;;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土地整理规划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09期
徐榕焓;张海涛;陈家赢;;基于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土地整理规划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年04期
邵景安,刘秀华,魏朝富,谢德体;浅丘平坝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研究——以重庆垫江县金临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何芳军;张建华;索赟;;浅谈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水资源平衡分析——以辽宁省某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赵丽;马立军;严学仕;;平原区与丘陵区土地整理的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温小荣;康杰;;DEM分析法在土地整理项目中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7年04期
钱旭;罗海波;李灿;;西南丘陵山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制约因素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王慎敏;金晓斌;张培刚;周寅康;;江西南康市地形破碎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以凤岗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资源科学;2008年02期
徐航建;杨通福;;怎样做好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工作[J];南方国土资源;2006年05期
朱钰;;浅析评价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1期
胡刚;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低山丘陵地区土地整理方案设计及评价[J];理论月刊;2005年11期
张会丽;;土地整理在扶沟[J];资源导刊;2007年12期
张慧;付梅臣;徐学华;宋智慧;崔兴凯;王佐辉;;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环境影响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何宽;赵杰;;MapInfo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以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孙波;;浅谈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设计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规划设计篇[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王凯;严少飞;;介休古城规划设计方法初探[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胡大勇;;阜阳市滨河绿地生态规划设计初探[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孙响城;;对当前公园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的思考[A];中国公园协会2000年论文集[C];2000年
郑爽;;初探城市特色景观塑造——以北京道路交通入口地段规划设计为例[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杨斌;张小杏;;高品位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牟希东;胡隐昌;汪学杰;李小慧;宋红梅;;我国常见的外来观赏鱼类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杨玉培;林农;;绿化、文化及水系风景的共融——成都市府南河滨环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A];1999年国际公园康乐协会亚太地区会议论文集[C];1999年
郑伯红;张海潮;;平江县中心广场规划设计思考[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童道琴;;探索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槠溪河生态湿地公园设计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宿胜;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艾亮辉;土地整理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裘鸿菲;中国综合公园的改造与更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史光华;北京郊区集约化畜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付光辉;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刘晓晖;诗境规划设计思想刍论[D];重庆大学;2010年
周毅;滤食性贝类筏式养殖对浅海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杨永勤;城市道路节点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梁海岫;协同发展观念下的广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王瑞贤;我国长沙黄兴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徐小伟;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蒋婧;农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王永啟;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整理的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张慧;土地整理项目中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靳玮;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杨洪蛟;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贺传阅;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安晨;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陈正俊;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李鸣慧;光山县孙铁铺镇土地整理规划设计[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杜晶;一土地整理项目通过省级验收[N];宜兴日报;2008年
颜志勇吴豪;荫田镇土地整理项目通过科研评审[N];衡阳日报;2009年
王娟耿小素;温县土地整理项目通过省级验收[N];焦作日报;2010年
胡鹏飞 万华;元龙示范片 土地整理项目完成规划设计[N];广元日报;2010年
魏继禄 记者 魏有景;安义精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N];南昌日报;2006年
记者 孔非;伊丹河土地整理项目峻工[N];长春日报;2008年
通讯员 高洪飞杨华;敖汉旗 中西部土地整理项目进入实施阶段[N];赤峰日报;2008年
记者 王莉;海东新上5个土地整理项目[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特约记者 田祯福通讯员 马福至;大悟县土地整理项目成为亮丽风景[N];孝感日报;2009年
记者 刘林通讯员 黄莉 钱忠华;我市启动3个省级土地整理项目[N];泰州日报;2009年
石剑;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殷胜泉;;浅谈枞阳县土地整理与地质环境保护[J];安徽科技;2007年10期
陈娟,曹明明,李双江,孙小丽;关中地区土地整理的时机分析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鲁迪;蒋国富;喻光明;张敏;;土地整理过程中人为干扰的生态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杨尽;张晓超;;丘陵地区土地整理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赵得军;严长清;沈春竹;曹春艳;沈秀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检验方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王佑汉;余波;潘安;;岳池县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常春艳;聂宜民;王硕;罗艺;;挂钩政策下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郑拥军;孙鹏举;;土地整理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徐翠兰;朱成立;;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齐小燕;;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3期
樊敏;刘耀林;杨啸滪;;基于云模型的土地整理生态影响评价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王军;李正;白中科;鞠正山;;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李江风;余靖华;;鄂西南山地土地开发整理思路[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王志刚;;河洛黄土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特点浅论[A];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王志刚;;河洛黄土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特点浅论[A];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吴郁玲;;浅谈新疆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樊敏;刘耀林;杨啸滪;;基于云模型的土地整理生态影响评价研究[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郭锐;;浅析土地开发整理与新农村建设[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王军;李正;白中科;鞠正山;;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付妮嘉;龚琦;;新农村建设中对土地整理与土地生态保护的思考[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贾亚男;西南典型岩溶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对岩溶水质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艾亮辉;土地整理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蒋勇军;典型岩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王成;局地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张全景;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付光辉;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刘琼;土地市场视角下我国城市土地潜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杨华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李敬峰;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冉清红;中国耕地警戒值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聂志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及工程后期管护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卢绪芸;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后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安晨;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马玲;土地整理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高茜;艾友矿沉陷区土地整理潜力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梁小虎;无锡太湖保护区土地生态修复与土地整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孙钰霞;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闫东浩;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唐常春;农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以长沙浏阳沙市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刘明亮;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郭丽娟;;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钟楼;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肖笃宁;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J];地理科学;1999年04期
杨相和;国外土地整理的启示与借鉴[J];国土经济;2002年07期
臧玲,纪昌品;农村土地整理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国土经济;2003年03期
赵元明,梁勇,仵宗卿,林祥国;山东省章丘市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1期
韩芳;王红;;浅谈景观生态学[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梁舒舒;姚燕;张占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在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年05期
蔡邦成;陆根法;陈小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南京市土地利用评价中的运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4期
王文杰;申文明;刘晓曼;张峰;潘英姿;罗海江;;基于遥感的北京市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热岛效应变化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付标,康鸳鸯,葛利玲,李天阁;村庄治理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河南省村庄治理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喻光明;魏雅丽;鲁迪;陶文星;张敏;王立国;;区域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补偿[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4期
陈国阶,何锦峰;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1999年04期
陈国阶;论生态安全[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刘乐山;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缺陷与完善[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左伟,王桥,王文杰,刘建军,杨一鹏;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1期
吴怀静,杨山;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6期
罗明,王军;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汤惠君,胡振琪,苏少青;广东土地整理的实践与探索[J];地理科学;2004年04期
戴全厚,刘国彬,刘明义,王跃邦;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以东北低山丘陵区黑牛河小流域为例[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邹长新;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研究——以黑河为例[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刘勇;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毛良祥;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以金坛市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吕洪德;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2022中国知网(CNKI)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