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滁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滁州这里用9年时间硕果累累!

admin8个月前 (09-26)滁州产业信息8

  原标题:滁州这里用9年时间,硕果累累!

  九年蝶变,书写辉煌。在面向滁州东南的地平线上,有一座产业新城正以势不可挡的劲头迅速崛起,她就是中新苏滁高新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滁州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中新苏滁高新区应运而生,借鉴苏州工业园发展模式,布局产城融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园,经过9年的发展,一座欣欣向荣、活力四射的现代化新城已然成型,中新苏滁高新区成为滁州乃至安徽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平台,同时也是“对接大江北,融入长三角”的排头兵,滁州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

  ▧从荒郊田野到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

  苏滁的起点在2011年,那一年的11月20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峰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主要领导汇聚一堂,共商协作发展大计。就是在这个会议上,江苏和安徽省领导共同决定,通过复制、升级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在长江北岸、琅琊山麓打造一个升级版的中新苏州工业园。

  中新苏滁高新区的前身——苏滁现代产业园,由此横空出世。高起点、高规划,新的园区不但要复制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模式,还要在此基础上整体提升,发展的层次更高,致力于打造一座现代化的融产业、商贸、金融、居住于一体的生态示范区、高新产业集聚区、现代化商务新区,成为国内工业园区的标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区域发展的版图上,“苏滁”这个招牌愈发闪亮,不仅成为了苏滁两市,苏皖两省跨江、跨省合作的典范,更成为了地方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平台。

  2015年9月,国务院批准将园区纳入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要求:“将苏滁现代产业园打造为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平台和示范窗口”。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安徽滁州和江苏苏州合作共建,打造跨省、跨江承接产业转移园区”。

  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以园区为主体设立国家级滁州产城融合示范区。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推进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合作园等一批省际合作园区建设,推动产业深度对接、集群发展”。

  一个事关全局的发展脉络清晰可循,苏滁的战略定位持续加码,勇立潮头。九年的时光,中新苏滁高新区从规划入手,从拆建起步,从招商起跳,从空白起家,主动汲取长三角发展动能,搭上一体化发展“顺风车”,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自2016年起已连续四年进入安徽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前20强。

  九年来,苏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活力加速迸发、职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尤其是“十三五”期间,中新苏滁高新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2位数增幅,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其中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年均增幅分别达到44.7%、128.7%、101.9%。苏滁,已成为滁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中的创新样本。

  ▧从工业园区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

  “园区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注册各类企业超600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4个,国内外上市公司投资企业28个,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家、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23家。而2012年园区初建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永宾说道。

  九年来,园区始终把招大引强、招外引新作为“一号工程”和首位任务,围绕“高端、品牌、外资”,开展全方位、全球化招商,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突破,一批批招商项目落地开花,一个个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一股股振兴热潮不断升腾。

  借力中新集团招商资源,不断拓宽优化国内外招商引资渠道,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装备制造、营养健康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沪、苏、宁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产业。截至目前,累计签约引进项目276个,注册各类企业超600家,协议引进资金超720亿元,已投产运营项目150多家,其中,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51个,成为滁州市乃至安徽省外资集聚区。来自沪苏浙地区项目数和投资额占比分别为73.3%和65%。

  尤其是2020年,在克服疫情对招商不利的影响下,园区招商取得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园区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共116天,收集有效线条,共签约引进工业项目42个,协议总投资126.2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开工项目34个,投产项目34个。签约项目数完成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105%,投产项目完成年度任务103.3%,申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亿元,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均较好完成目标任务。

  2019年,苏滁现代产业园更名为中新苏滁高新区,回首来时路,园区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蕞活跃的因素。近年来,园区突出科创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企业创新,全面加强招才引智,始终将“高新”底色放在重要位置,将“创新”发展作为不竭动力。

  为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高质量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园区不断加大资金支持,集中扶持一批增长快、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与大院大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拓展“技术在苏浙沪,转化在苏滁园”的合作模式。针对外资企业轻资产扩张和高科技项目快速孵化的需求,建设标准化厂房共六期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经过孵化发展,20多家企业进行了二次征地投资,定向工业坊已成为企业“双创”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创新主体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制定出台《关于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围绕企业自主创新、创新平台建设、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11个方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让人才、设备、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全方位激发企业创新动力。2020年帮助企业争取省、市各类扶持资金2900万元,兑现园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扶持资金1800万元。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培育库,对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累计30家,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登记数、科技成果登记数均居全市前列。

  聚力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共建技术研发、孵化、转化协同创新平台,全年企业研发经费超2亿元,同比增长37%。寒锐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沛愉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星恒电源获批省级数字化车间,沛愉包装、中佳自动化研发项目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意特利与机械科学总院江苏分院合作项目获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和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优秀奖、滁州赛区一等奖。目前园区共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家、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23家。

  ▧从边缘小镇到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

  家住工业园区,出门就是菜场,就近可以在工业园区务工,每月收入几千元,骑车就能到达上班的地方,孩子上学只要几分钟路程……如今,居住在苏滁的市民们享受到了产城融合的便利与实惠。园区常住及就业人口从“十二五”末的1万人增长到5万人。

  以城兴产,以产促城。不到十年,中新苏滁高新区从一片荒野农村,一个边缘小镇,何以崛起为厂房楼宇拔地而起,交通路网编织经纬,公园绿地百花竞秀的新兴城市中心?答案就是“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以人为本是前提。为了让园区的职工群众能够共享园区高质量发展成果,中新苏滁高新区近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300亿元,建成道路、河道150公里,绿化300万平方米,配套建成蓝白领公寓、标准化厂房、邻里中心、安置房等综合服务设施26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商品房350万平方米,20平方公里实现“九通一平”。琅狮大桥、苏滁国际商务中心、苏滁医院等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苏州外国语学校、上海兰卫高端医学检验检测中心、安徽济民医疗集团旗下特色专科医院等一批长三角地区优质教科文卫资源先后落户,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合作蒸蒸日上。

  产城融合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关键是提高城市化的质量,根本目的是造福百姓。生活方面,园区在东升邻里中心建设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建设时代金街居住区商业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生活服务。休闲方面。园区以春、夏、秋、冬打造四大主题公园,现已建成以春为主题的大王公园、以秋为主题的鱼尾狮公园、在建以夏为主题的苏州公园。交通方面。园区分步骤完善了公交、自行车短驳等公共交通配套,27路公交车开通,布局4条内部公交车线路,新设公共自行车网点35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000余辆,建设中的滁宁城际铁路在园区专设3站。

  华灯初上,暮色四合。傍晚的苏滁园热闹非凡,主干道、小河畔、公园内,老夫妻、小情侣、孩子们,锻炼的、散步的、嬉笑打闹的……这一刻的苏滁园,扑面而来的是烟火气和生命力。

  从低矮平房向连片厂区的蜕变,从荒郊田野向投资沃土的演变,从简陋村庄向产城一体的蝶变,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时代征途中,中新苏滁高新区留下了一串串坚实闪亮的足迹。

  也是新一轮“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网上电网”赋能助力“滁菊”采摘

“网上电网”赋能助力“滁菊”采摘

  “步入11月,滁菊即将开始采摘,滁菊烘干高峰期也马上来临,提前做好电力保障工作。”国网滁州市城郊供电公司在优化营商环境会上,相关负责人做出近期工作部署,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电网投资策略,有效提高电网负荷峰值的应对能力。   据悉,滁州市滁菊种植面积约6200亩,主要分布在全椒县、南谯区、琅琊区等地的部分乡镇。进入11月份,滁菊花开收获的季节来临,大批的菊农及滁菊...

中研智业研究网

中研智业研究网

  节假日24小时咨询热线:(兼并微信)联系人:杨静 李湘(随时来电有折扣)   当前位置:中国食品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2021-2026年   中国食品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2021-2026年   报告编号(No):345352   中国食品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20...

关于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报告去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四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双超”和“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目标,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强化招商攻势,狠抓责任落实,招商引资工作取得...

和县招商网(开发区工业厂房土地招商引资平台出租出售)中南高科

和县招商网(开发区工业厂房土地招商引资平台出租出售)中南高科

  【中国南山 · 浦和智造科技园】有铸造产能指标,园区配备天然气   【产 品】:单层火车头钢结构厂房, 层高10米,预设行车梁、荷载10吨、可特殊定制   【地 址】:和县乌江G346国道旁   【交 通】位于桥林新城旁和县乌江,沪武高速,天天高速通达全国,长江五桥,长江三桥可直达全城,规划建设锦文路过江隧道,直达江宁滨江。...

团聚力量拴住返乡青年的心

团聚力量拴住返乡青年的心

  “今年春节回来,家乡的变化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过完年我就不走了,就在家门口工作了。”1月29日,在无为市2023年“凤还巢·就业在家乡”春节大型招聘会上,返乡求职者陈果满怀期待地说。   这一幕,让团无为市委副书记丁紫薇和同事们都觉得,连日来的忙碌,值了!原来,考虑到春节假期,许多在外求学的无为籍大学生,以及在外务工的青年人都将返乡过春节,为了...

大动作!滁州这里将要扩区发展!

大动作!滁州这里将要扩区发展!

  2020年4月16日,安徽省科技厅、滁州市人民政府在合肥组织召开了《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研究报告》咨询论证会。滁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金力、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雪涛、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广兰、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文旅厅有关负责同志和省经济研究院、安徽建筑大学、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专家共同参加了评审会议。...

安徽15城蕞新房价出炉!仅5城房价下跌

安徽15城蕞新房价出炉!仅5城房价下跌

  在合肥买房,有任何疑问欢迎拨打-505,咨询房博士。   一周安徽(5月16日-5月22日)一文知晓安徽15个城市的有关房地产、政策、大型城建等各个领域的市情与世象,足不出户阅览安徽大城小事。   安徽省15个地市蕞新一周房价一览   (备注:黄山市当地官方未发布详细数据故不做展示)   (...

安徽滁州拆迁政策蕞新-安徽滁州拆迁政策蕞新规定(今日推荐)

安徽滁州拆迁政策蕞新-安徽滁州拆迁政策蕞新规定(今日推荐)

  安徽滁州招商引资政策本次征收土地、青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环保局如关停违法企业企业营业执照拆迁有补助按照安徽省政府(皖政[2015]24号)和滁州市政府(滁政办〔2015〕37号)文件规定执行。被征收土地所涉及的业人。根据滁州市政府滁政秘〔2018〕75号文件规定,停产停业损失计算法律水田按每亩1200元、旱地按每亩1200元、菜地按每亩1800元确定青补偿标准上报审批。 征地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