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滁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滁州这里用9年时间硕果累累!

admin9个月前 (09-26)滁州产业信息10

  原标题:滁州这里用9年时间,硕果累累!

  九年蝶变,书写辉煌。在面向滁州东南的地平线上,有一座产业新城正以势不可挡的劲头迅速崛起,她就是中新苏滁高新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滁州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中新苏滁高新区应运而生,借鉴苏州工业园发展模式,布局产城融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园,经过9年的发展,一座欣欣向荣、活力四射的现代化新城已然成型,中新苏滁高新区成为滁州乃至安徽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平台,同时也是“对接大江北,融入长三角”的排头兵,滁州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

  ▧从荒郊田野到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

  苏滁的起点在2011年,那一年的11月20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峰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主要领导汇聚一堂,共商协作发展大计。就是在这个会议上,江苏和安徽省领导共同决定,通过复制、升级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在长江北岸、琅琊山麓打造一个升级版的中新苏州工业园。

  中新苏滁高新区的前身——苏滁现代产业园,由此横空出世。高起点、高规划,新的园区不但要复制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模式,还要在此基础上整体提升,发展的层次更高,致力于打造一座现代化的融产业、商贸、金融、居住于一体的生态示范区、高新产业集聚区、现代化商务新区,成为国内工业园区的标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区域发展的版图上,“苏滁”这个招牌愈发闪亮,不仅成为了苏滁两市,苏皖两省跨江、跨省合作的典范,更成为了地方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平台。

  2015年9月,国务院批准将园区纳入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要求:“将苏滁现代产业园打造为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平台和示范窗口”。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安徽滁州和江苏苏州合作共建,打造跨省、跨江承接产业转移园区”。

  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以园区为主体设立国家级滁州产城融合示范区。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推进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合作园等一批省际合作园区建设,推动产业深度对接、集群发展”。

  一个事关全局的发展脉络清晰可循,苏滁的战略定位持续加码,勇立潮头。九年的时光,中新苏滁高新区从规划入手,从拆建起步,从招商起跳,从空白起家,主动汲取长三角发展动能,搭上一体化发展“顺风车”,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自2016年起已连续四年进入安徽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前20强。

  九年来,苏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活力加速迸发、职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尤其是“十三五”期间,中新苏滁高新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2位数增幅,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其中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年均增幅分别达到44.7%、128.7%、101.9%。苏滁,已成为滁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中的创新样本。

  ▧从工业园区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

  “园区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注册各类企业超600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4个,国内外上市公司投资企业28个,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家、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23家。而2012年园区初建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永宾说道。

  九年来,园区始终把招大引强、招外引新作为“一号工程”和首位任务,围绕“高端、品牌、外资”,开展全方位、全球化招商,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突破,一批批招商项目落地开花,一个个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一股股振兴热潮不断升腾。

  借力中新集团招商资源,不断拓宽优化国内外招商引资渠道,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装备制造、营养健康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沪、苏、宁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产业。截至目前,累计签约引进项目276个,注册各类企业超600家,协议引进资金超720亿元,已投产运营项目150多家,其中,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51个,成为滁州市乃至安徽省外资集聚区。来自沪苏浙地区项目数和投资额占比分别为73.3%和65%。

  尤其是2020年,在克服疫情对招商不利的影响下,园区招商取得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园区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共116天,收集有效线条,共签约引进工业项目42个,协议总投资126.2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开工项目34个,投产项目34个。签约项目数完成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105%,投产项目完成年度任务103.3%,申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亿元,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均较好完成目标任务。

  2019年,苏滁现代产业园更名为中新苏滁高新区,回首来时路,园区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蕞活跃的因素。近年来,园区突出科创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企业创新,全面加强招才引智,始终将“高新”底色放在重要位置,将“创新”发展作为不竭动力。

  为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高质量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园区不断加大资金支持,集中扶持一批增长快、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与大院大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拓展“技术在苏浙沪,转化在苏滁园”的合作模式。针对外资企业轻资产扩张和高科技项目快速孵化的需求,建设标准化厂房共六期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经过孵化发展,20多家企业进行了二次征地投资,定向工业坊已成为企业“双创”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创新主体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制定出台《关于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围绕企业自主创新、创新平台建设、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11个方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让人才、设备、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全方位激发企业创新动力。2020年帮助企业争取省、市各类扶持资金2900万元,兑现园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扶持资金1800万元。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培育库,对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累计30家,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登记数、科技成果登记数均居全市前列。

  聚力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共建技术研发、孵化、转化协同创新平台,全年企业研发经费超2亿元,同比增长37%。寒锐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沛愉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星恒电源获批省级数字化车间,沛愉包装、中佳自动化研发项目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意特利与机械科学总院江苏分院合作项目获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和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优秀奖、滁州赛区一等奖。目前园区共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家、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23家。

  ▧从边缘小镇到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

  家住工业园区,出门就是菜场,就近可以在工业园区务工,每月收入几千元,骑车就能到达上班的地方,孩子上学只要几分钟路程……如今,居住在苏滁的市民们享受到了产城融合的便利与实惠。园区常住及就业人口从“十二五”末的1万人增长到5万人。

  以城兴产,以产促城。不到十年,中新苏滁高新区从一片荒野农村,一个边缘小镇,何以崛起为厂房楼宇拔地而起,交通路网编织经纬,公园绿地百花竞秀的新兴城市中心?答案就是“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以人为本是前提。为了让园区的职工群众能够共享园区高质量发展成果,中新苏滁高新区近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300亿元,建成道路、河道150公里,绿化300万平方米,配套建成蓝白领公寓、标准化厂房、邻里中心、安置房等综合服务设施26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商品房350万平方米,20平方公里实现“九通一平”。琅狮大桥、苏滁国际商务中心、苏滁医院等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苏州外国语学校、上海兰卫高端医学检验检测中心、安徽济民医疗集团旗下特色专科医院等一批长三角地区优质教科文卫资源先后落户,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合作蒸蒸日上。

  产城融合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关键是提高城市化的质量,根本目的是造福百姓。生活方面,园区在东升邻里中心建设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建设时代金街居住区商业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生活服务。休闲方面。园区以春、夏、秋、冬打造四大主题公园,现已建成以春为主题的大王公园、以秋为主题的鱼尾狮公园、在建以夏为主题的苏州公园。交通方面。园区分步骤完善了公交、自行车短驳等公共交通配套,27路公交车开通,布局4条内部公交车线路,新设公共自行车网点35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000余辆,建设中的滁宁城际铁路在园区专设3站。

  华灯初上,暮色四合。傍晚的苏滁园热闹非凡,主干道、小河畔、公园内,老夫妻、小情侣、孩子们,锻炼的、散步的、嬉笑打闹的……这一刻的苏滁园,扑面而来的是烟火气和生命力。

  从低矮平房向连片厂区的蜕变,从荒郊田野向投资沃土的演变,从简陋村庄向产城一体的蝶变,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时代征途中,中新苏滁高新区留下了一串串坚实闪亮的足迹。

  也是新一轮“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21年7月明光土地拍卖明光市2021年招商引资

2021年7月明光土地拍卖明光市2021年招商引资

  申请人应于2021年4月13日至2021年5月6日,到明光市土收购储备中心领取本次公出让宗地的文件资料,并交竞买申请。五、公开出方式1、拍卖出让:本次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土地篇衢州房天下讯:根衢州市国土资源局网站显,2021年7月衢州城(不含周边县市)仅成交1宗涉宅地块。一、衢州市铁新城GT-04-02 (体育中心高端酒店)地2021年7月29日。   申请人应...

【投资安徽行】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筑牢“投资安徽行”特色品牌

【投资安徽行】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筑牢“投资安徽行”特色品牌

  “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启动一年多来,安徽把重商、安商、亲商、爱商、护商等各项工作做到位,在全省上下树立大抓营商环境建设的鲜明工作导向,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重点招引项目建设实现“加速跑”。   这里是福耀集团(安徽)生产基地的项目建设现场,在我身后,近百台挖掘机正在加紧作业,这个总投资超57亿元的省重点招引项目,建成后...

制度引领节约集约用地 ——滁州经开区多管齐下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

制度引领节约集约用地 ——滁州经开区多管齐下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集约利用土地是开发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滁州经开区在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土地供给量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坚持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集约利用土地是开发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滁州经开区在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土地供给量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坚持以...

加大全市招商引资力度

加大全市招商引资力度

  滁州日报2月9日消息2月6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海深在滁视察工业企业时强调,政府要提供各种服务,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入户滁州。省政府副秘书长张良庆随行。市领导汪国才、宋卫平、沈维骥、何希勇、王图强等陪同视察。   任海深先后视察我市开发区、城东工业园区的部分外企、民企、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滁州卷烟厂及...

加快“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为园区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大空间

加快“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为园区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大空间

  5月4日,市委书记许继伟深入滁州经开区,调研园区拓展区及未来发展预留区工作开展情况,并现场办公,协调推进相关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加快“腾笼换鸟”步伐,盘活处置低效用地,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为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大空间。市领导杨甫祥、龚健勇、邓继敢,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吴孝水参加调研。   查现场、看展板、听介绍,许继伟详细了解滁州...

和县招商网(开发区工业厂房土地招商引资平台出租出售)中南高科

和县招商网(开发区工业厂房土地招商引资平台出租出售)中南高科

  【中国南山 · 浦和智造科技园】有铸造产能指标,园区配备天然气   【产 品】:单层火车头钢结构厂房, 层高10米,预设行车梁、荷载10吨、可特殊定制   【地 址】:和县乌江G346国道旁   【交 通】位于桥林新城旁和县乌江,沪武高速,天天高速通达全国,长江五桥,长江三桥可直达全城,规划建设锦文路过江隧道,直达江宁滨江。...

园区早报:深汕特别合作区方案获通过;优客工场进驻雄安;中国企业500强揭榜9月11日

园区早报:深汕特别合作区方案获通过;优客工场进驻雄安;中国企业500强揭榜9月11日

  @凤凰财经 全国头部个特别合作区,深汕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初步方案已获广东省政府通过。深汕合作区管理建设工作或由深圳全面主导,人事权也划归深圳,但行政区划保持不变,仍由汕尾市管辖。合作区调整为深圳全面主导,正式改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上述方案尚待广东省委批复。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特合区的合作期限为30年,从2011年至2040年止,享有地级市...

土地投资项目稳增长2023年上半年滁州市工业投资规模十大项目名单发布

土地投资项目稳增长2023年上半年滁州市工业投资规模十大项目名单发布

  土地投资项目稳增长,2023年上半年滁州市工业投资规模十大项目名单发布   发布日期:2023-07-11 14:11   2023-2029全球与中国短波红外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2023-2029全球与中国高渗透酵母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23-2029中国高能见度工作服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