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殷嘱托勇闯改革新路」深融长三角“东风”正劲
在滁河两岸,南京市浦口区和滁州市南谯区隔河相望。近年来,南谯区争当滁州市“东向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努力作答一体化发展考卷,在产业协同、交通互联、服务共享等方面持续发力,乘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强劲东风,扬帆前行。
南谯区与浦口区共同成立了滁州南浦合作开发有限公司。双方按照“浦口推荐、联合招商、共同研判、产业协同”的合作机制,在南谯区先行规划1000亩“飞地”,采取共招、共建、共享等模式打造南谯—浦口合作产业园。
“浦口的高校人才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土地资源紧缺,而这些正好是南谯的优势。”南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8月,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南谯,成为滁州市头部家晶圆制造项目以及南谯浦口合作共建产业园首个投产项目。
“当时选择南谯,蕞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设置了浦口和南谯的合作园区。”总经办主任翁锦烽介绍,公司从签约到拿地只用了1个月时间,再到投产只用了12个月,近两年公司产值不断翻番,已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走进位于南谯区的安徽亚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只见一块块晶圆经过切割、装片、焊线、测试等工序,被加工成各种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光电元器件等分立器件,然后应用到手机、电脑、打印机等电子产品上。
该公司总部位于浙江,2021年在南浦产业合作园区投资设厂。“主要看中的是这里的产业链配套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厂房代建,基本上是拎包入住。”公司总经理秦章森介绍,江北新区、浦口区是南京集成电路产业重要集聚区,原材料当地就可以采购,可以更好地对接上下游企业。去年,公司产值达6000万元,今年预计可实现1.5亿元。
浦口—南谯、顶山—汊河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其中,浦口—南谯功能区重点推进规划协同、产业协作、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着力打造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绿色发展示范区、苏皖跨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围绕半导体和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主导产业,紧盯长三角重点区域,近三年落户园区项目符合主导产业占比近80%,来自长三角地区达75%。园区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6个,总投资63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德兰明海储能、晶隆半导体等项目开工建设,飞利浦智能家电、博晶显示科技等项目竣工投产。
走进飞利浦空调滁州产研基地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高速运行,一台台空调经过组装、测试等环节后陆续下线。该项目是南谯区首个百亿元项目,主要研发生产飞利浦家用空调、大型商用空调及压缩机、电机等配套产品。目前,公司4条生产线已正式投入使用,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空调500万套。
“项目从奠基到投产只用了9个月,当地组建工作专班,简化审批流程,全力保障项目进度。”该基地负责人说。飞利浦是健康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其空调项目落地进一步壮大了滁州的智能家电产业链,有效助推毗邻区的产业发展。
省际毗邻区的合作模式是一条新路,必需“胆大心细”,勇于“摸着石头过河”。滁州市宁滁新型功能区合作交流局局长张汶华表示,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浦口—南谯功能区协同发展成效明显,已形成一套区域协同机制、一个合作开发公司、一个合作产业园、一份工作要点清单的“四个一”创新合作模式。
南谯区将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按照“取得突破性进展和示范化成果”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累计投入超100亿元,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建道路路网18条约26公里,工业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具备通水条件,5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及10万平方米蓝白领公寓陆续交付使用,生活配套不断完善,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2024年,南浦毗邻区计划筹措资金约60亿元投入续建项目、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和新项目招引。新拓展片区面积3平方公里,建成启动区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围绕服务功能,谋划启动一批服务类基础设施;围绕重点项目,完善红花湖等5公里道路路网;围绕内外联通,谋划洪武路、明德路提升和明湖大道东延;聚焦主导产业,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围绕服务优化,积极争取市级工业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减少审批环节,打造蕞优营商环境。
4年来,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6个,总投资63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得益于功能区的带动作用,南谯区在安徽省“赛马”评议中三次拔得头筹。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