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滁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党建“红”引领产业“绿”

admin7个月前 (09-26)滁州产业信息16

  黑龙江省肇东市因盛产甜甘草,被亲切地称为“甜城”。近年来,肇东市以“寒地黑土党旗红·红色甜城”党建品牌为牵引,用党建链串起产业链、资金链、经营链,依托传统品牌优势,打造健康食品产业链条,以高品质绿色食品产业,助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带动村民致富,走出了一条基层特色党建工作品牌之路。

  走进坐落在肇东市向阳乡的王老宝食品有限公司鲜食玉米加工车间,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流水线上几十名工人忙个不停,一穗穗颗粒饱满、金黄香糯的黏玉米经过挑拣,在这里被高压蒸煮、装袋密封、装箱售运,火热的生产场景也为今年企业红火的销售形势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在咱们公司打工,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家里还有30多垧地给公司种黏玉米,一垧地给我们1万多块钱,现在收入还挺好。”向阳乡向阳村村民王忠杰说。

  今年年初,王忠杰不仅将自家的地流转给了企业种植,还来到企业打工增收,两份收入让他对生活质量的提升充满信心。

  向阳乡党委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以王老宝食品有限公司为基础,组织该公司党支部与12家种植鲜食玉米的乡村党组织、加工企业、涉农职能部门“握手”,成立产业联合党委,下设种植、加工、销售(网红直播功能型)、下游产业、驻企服务5个党支部,把党的组织嵌入产业链条,实行组织生活联过、党员队伍联建、活动载体联创、服务群众联做、党建资源联享,促进产业链各企业合作和发展,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去年,王老宝食品有限公司产业联合党委着力打造以“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链条,辐射带动10个乡镇31个村发展订单农业,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村集体和群众增收2700万元。

  王老宝食品有限公司在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将本地陪读家长、农闲农民、待业青年等150余人培育成为线上销售人员,每人年均增收1.7万元,真正实现了户企合作互补、互利互惠共赢。

  走进肇东市涝洲镇安业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两边,绿树红花夹道而生,将小村点缀得生机勃勃。村周围的稻田里,蛙声阵阵;鱼塘里,鱼儿不时泛起点点涟漪。

  “我们村创新‘党建+生态’模式,坚持‘党建引领、绿色富农、产业兴村’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将绿色产业做大做强。”安业村党总支书记姜忠鹏说。

  刘文辉是村里的水稻种植大户,作为村里的党员,近两年,他通过在市农技推广中心学到的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积极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有机水稻,使水稻的品质有了较大的提升。

  “今年我和村里的几个种植大户一共种植了2000亩有机水稻,在种植过程中,全部采用有机水稻种植技术,施用有机肥,预计今年种的水稻价格将比往年高出30%。”刘文辉说。

  安业村位于松花江北岸,临江富水。村里利用水资源丰富优势,引导养殖户发展立体循环养殖,鱼池坝上原生态饲养鸡、鸭、鹅、猪等,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后,投入鱼塘产出微生物供鱼食用,形成全链条闭环式“绿色”养殖模式,产出的鱼生长速度快,蛋白质高,营养丰富,养殖的畜禽肉质鲜美,口感极佳,深受广大食客欢迎,广销省内外,可为每户每年增收近4000元。

  采取村民入股、集体管理、盈利分红的“公司化”运营模式,安业村投资建成440栋蔬菜大棚和葡萄园,种植结球生菜、西兰花、紫背天葵、美国红提等27种有机果蔬,吸引各地游客慕名前来采摘、赏玩。同时,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夏天观光垂钓、秋天休闲采摘、冬天参与冬捕,让游客尽享绿色健康的生态乐趣。

  安业村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级劳动模范集体、省级文明标兵、全省十佳和谐村屯、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村集体经济年实现收入超百万元,人均纯收入两万元。“习心田”牌绿色有机大米品牌、名特优水产品、江边鸭蛋等农产品家喻户晓,远销北京、上海、杭州、沈阳等地,让消费者吃得安心、放心、舒心,让农民增产增收。

  眼下,正值农作物田间管理时节,肇东市抢抓关键节点,组织全市基层党组织成立党员助农服务队,引导党员干部、“田秀才”“土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为群众排忧解难。

  五里明镇种植户黄杰今年流转了近百亩土地种植西瓜,但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西瓜生长缓慢,这让黄杰颇为苦恼。为此,他找到了党员助农服务队。

  “从西瓜种植期到销售期,党员服务队通过理论教学、田间实践、远程互动等形式,为我们提供技术培训、市场分析、销售指导等全链条式服务。”黄杰说,这样热心周到的服务,让他这个种植经验不足的新瓜农吃下了定心丸。

  “我们利用‘我与群众面对面’‘我是党员做先锋’‘我是党员志愿者’‘我为群众解难题’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攻坚克难、排忧解难,激发绿色产业活力。”肇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海波说。

  针对绿色农作物选种育种、种植养护、机具操作等关键难题,肇东市共成立1024支农村党员志愿者服务队,186个行政村推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格化管理,建立党员志愿服务网格1382个,面对面倾听群众愿望诉求,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建立党员责任区3427个,选拔种养加大户及优秀党员13036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00余件,推广玉米种肥同播、土地深松、玉米茎穗兼收、秸秆机械化离田等先进农业技术20余项。(张国石 于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岳海兴)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云南祥云:优化园区环境

云南祥云:优化园区环境

  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大理祥云建成“百万人口规模、千亿经济总量”区域产业中心城市和大理州委、州政府明确祥云为“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服务国际陆港、产城融合新型城市”的发展定位,祥云县积极融入大理州“双核五组团”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园区环境和产业布局,推动工业强县“加速跑”。近10年来,园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05.55亿元增至2021年的172.36亿元,年均增长6.33%,为...

安徽已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56个

安徽已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56个

  安徽已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56个   安徽已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56个   2022-06-24 14:35:43   2022年06月24日 14:35来源:   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大会23日在安徽省滁州市小岗村举行。滁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合肥6...

安徽滁州:食品赋能乡村振兴

安徽滁州:食品赋能乡村振兴

  从田间地头,到流向商超、流向餐桌,一只小龙虾要经过多少环节变成消费者的美食?   在安徽鑫农汇冷链食品有限公司,这里对小龙虾进行机械化分拣、超声波物理化清洗、自动化传输和包装、液氮超低温速冻、全程冷藏运输……   “从养殖到加工到销售,对老百姓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安徽鑫农汇冷链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岳说,公司落户滁州市全椒县后,带动了一些原先观...

宣城产业信息

宣城产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宣城产业信息   中南高科·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宇航智能制造产业园 现房 厂房出售 3层独栋1500平起售   宣城上元产业港·宣城高新区科技产业园 单层厂房出售 1200平起   安徽广德智造园 宣城广德经开区 单层厂房出售 1000平起   亮亮·万马(宣城广德)智造产业园 单层和双层厂房出售...

提升国际影响力

提升国际影响力

  人民网哈尔滨10月26日电 (韩婷澎)11月10日,由中国贸促会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和黑龙江大米节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哈尔滨盛装启幕,框架内将举办“2022·黑龙江第十八届金秋粮食交易暨产业合作洽谈会”(简称“金秋会”)。10月26日,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部长李庆霜...

新华网安徽频道安徽新闻安徽要闻

新华网安徽频道安徽新闻安徽要闻

  韩俊:强化省会担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   “江淮粮仓”收种忙——粮食主产省安徽秋收秋种一线观察   新华社数字记者独家探访九章三号“内部世界”   乡村行·看振兴丨安徽省颍上县:产业融合谱“兴”篇   全国每4辆出口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

皖粮引“新食尚”徽食链“大厨房”

皖粮引“新食尚”徽食链“大厨房”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食物观到大食物观,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藏粮于技”正成为现实。为展现广袤大地农业现代化奔涌的新气象、新探索,更好地促进各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央广网特别推出“强国看农业”系列报道,记者走进田间地头、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研基地,带您一起领略大美中国的农业新“丰”景。   秋色如画,“丰”景正好。在全国...

科技赋能食品产业升级(经济聚焦)

科技赋能食品产业升级(经济聚焦)

  食品产业是河南省漯河市的支柱产业。2022年以来,漯河积极打造中原食品实验室,发挥平台载体功能,加强食品领域技术协同攻关,通过科技创新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食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年卖出100多亿包辣条,火腿肠销量、冷鲜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在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的河南,漯河的面积在18个省辖市中并不算大,食品产业规模却占据全省的1/5、全国的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