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滁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土地类型的研究意义功能与学科发展方向pdf

admin8个月前 (09-26)滁州产业信息12

  土地类型的研究意义功能与学科发展方向.pdf

  2017-08-29发布于安徽

  土地类型的研究意义功能与学科发展方向.pdf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优秀会议论文,期刊论文,欢迎下载!

  第 29 卷 第 4 期 地 理 研 究 Vol29 , No4 20 10 年 4 月 GEO GRA P H ICAL R ESEA RC H Ap r, 20 10 土地类型研究的意义 、功能与学科发展方向 申元村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北京 100 10 1) 摘要 : 土地类型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 , 反映的是中小尺度地段分异规律和综合 整体的环境特征 。对土地类型研究的学术意义 、功能和对未来学科发展方向进行界定 , 对促 进土地类型学的发展和应用功能的发挥有重要作用 。文章总结了土地类型研究的学术意义与 功能 , 认为土地类型研究是自下而上论证综合 自然区划 、确立区域土地结构 、进行生态研究 和生态建设设计 、进行农林牧合理用地布局和用地结构调整 、灾害成因和防灾减灾研究的基 础性学科 ; 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 , 指出当前该学科存在的关键学术问题是 土地类型划分的基本分级体系不确定 , 各级土地类型划分指标体系未建立 , 遥感与多元数据 计算机制图与分类指标体系未实现技术连接 ; 从学科发展方向着眼 , 当前应通过遥感 、地理 信息系统与野外考察相结合 , 通过典型区解剖方法 , 确立土地类型基本分级体系 , 建立各级 类型划分指标 , 以及遥感与多元数据计算机制图与分类指标体系的技术连接 , 并对未来需要 研究的课题作了展望 。 关 键 词 : 综合自然地理 ; 土地类型 ; 研究意义 ; 发展方向 文章编号 : (20 10) 1 土地类型研究在综合自然地理学中的地位与意义 1 1 土地类型在综合自然地理学中的地位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物质 、能量交换及其地域差异的科 学[ 1 ] 。综合自然地理学侧重研究自然地理各组成成分 、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 体的综合整体特征 、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 、能量转换 、动态演变和地域分异规 律[2 ] 。依研究对象的差异 , 它包括综合自然区划研究、土地类型研究和自然综合过程研究 等几部分[3 ] 。综合自然区划研究的特点是按地域分异规律对地球表层进行区域系统的划 分 , 划分出的地域单元是彼此不重复出现的; 土地类型研究的特点是按地段分异规律进行 类型系统的划分 , 划分出的类型单元在地表是可重复出现的; 自然综合过程研究包括现代 ( ) ( ) ( 物理过程 热量水分平衡 、化学过程 化学元素迁移与平衡 、生物过程 生物地理群落 与生态平衡) 和时间过程 (古地理过程) 等 。现代地理过程的综合结果展现了自然地理环 境的现代特征 , 古地理过程的综合结果是自然地理的古环境 。现代 自然地理环境是古地理 环境演替的结果与延续 ( 图 1) 。三个研究方向中 , 土地类型研究被视为综合 自然地理研 究的基本对象 , 有的学者把它看作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核心[4 ,5 ] 。 收稿日期 : ; 修订日期 : 20 100224 ( ) 基金项 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4097 1063 作者简介 : 申元村 ( 194 1) , 男 , 广东省兴宁市人 , 研究员 。主要从事综合 自然地理研究 。现或曾担任中国地理 学会 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常务理事以及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专业 委员会 、干旱区专业委员会 、资源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Email : shenyc @igsnrraccn 576 地 理 研 究 29 卷 12 土地类型及类型图研究意义与功能 土地类型是一个综合的科学概念 , 它是地球表面某一地段包括地质 、地貌 、气候 、水 文 、土壤 、动植物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在内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 也包括过去和现 代人类活动在内的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 反映的是区域内的地段分异规律[ 5 ] 。对 自然综合体 进行类型的划分便是土地分类[4 ] , 开展土地类型研究与制图的科学意义及其功能的定位 是 : 12 1 是进行自下而上论证综合自然区划的基础和基本途径 到目前为止 , 我国从 20 世 纪 50 年代末至今 , 已经有 7 个综合 自然区划方案和一个生态地理区划[ 6~8 ] , 上述区划都 是从上而下进行的区域划分 , 划分指标为地带性温度 、水分 、植被和土壤 , 解析的是大尺 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区划界线是一条模糊的不清晰的界线 , 而对区划内的中小尺度分异规 律 , 地段的自然环境变化 , 区内的土地差异及构成 , 区内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面积数量 构成等地域结构问题 , 则无法开展论证[9 ] 。土地类型研究与制图正好克服 自然区划的弱 点 , 其揭示的地理分异规律是中小尺度的地段分异规律 , 能够回答自然区划内部的环境单 元组成 、分布格局和面积数量结构 , 并可以通过土地结构的区域差异划分出不同的区域而 进行自然区划 , 因而是开展自下而上自然区划蕞有效的途径 , 由此确定的自然区划界线清 晰 , 并可提升自然区划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 可以说 , 土地类型研究与制图 , 是今后自然 区划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4 ,8~15 ] 。 图 1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树状图 Fig 1 Tree of t he int egrat ed p hy sical geograp hy st udy 122 是确立地域结构的基本依据 区域研究一直是地理科学蕞基本的研究对象 , 核心 是地域结构 。所谓地域结构是指区域内的成分构成 、面积比例和质量对比关系及排列组合 特征 。土地类型包含了自然地理各成分的构成关系和综合特征 , 因而土地类型结构处于地 4 期 申元村 : 土地类型研究的意义 、功能与学科发展方向 577 域结构研究的中心位置 。不论是自然区划区域还是经济区划区域 , 都是由区域内的自然成 分或经济成分而构成的 , 研究区域内各构成成分的质量 、数量 、分布和变化 , 是地域结构 研究的基本内容[ 11 , 16 ,17 ] 。地域结构之所以成为区域研究的核心 , 是因为其能回答研究区内 ( ) 研究对象的成分构成 、本质和分异规律 。而掌握区域成分 要素 的本质和分异规律是进 行区域开发和设计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依据和基础性工作 。土地类型是自然区域和经济 区域的空间实体 , 反映区域内土地本底特征 。开展土地类型研究与制图 , 掌握区域内由哪 些土 地 类 型构 成 , 空 间上 如 何 分布 , 数 量 比例 关 系 如 何 , 是地 域 结构 蕞基 础 工 作[9 , 12 ,15 ,18 ] 。掌握了土地类型结构 , 便能从综合角度掌握区域环境的、资源的、社会经济 的家底[ 12 ] , 便能揭示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 , 进而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设计 。 123 是进行生态研究和生态建设设计的基础性学科 土地类型的基本特点是类型的综 合性 , 在生态上具有综合整体特点 。以土地类型为单元进行生态研究 , 比单从地理要素 ( ) 成分 研究 , 如地貌生态研究、土壤生态研究、植被生态研究、气象与气候生态研究、 水文生态研究、动物生态研究等更具有综合性 、整体性 , 更能综合反映生态类型及其综合 ( ) 特征 , 具有比其他自然要素 成分 更能反映环境特征全貌 , 更能揭示自然环境形成 、分 异 、功能和演化规律 , 是人类认识环境类型综合整体特征和进行生态地理分区和进行生态 设计的基础性学科[ 16 , 19~24 ] 。 124 是进行农林牧合理用地与用地结构调整的基础性学科 , 也是专项土地利用设计及 新农村建设布局的基础性学科 土地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对象 , 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 是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的核心是对土地进行类型的划分 , 而后依据土地的生产属性对类型 进行适宜性评价和开发利用[ 18 ,25 ] 。土地类型作为基础性学科 , 一直是因地制宜研究的基 础和适宜性评价对象 , 是构建农林牧合理用地布局的科学依据[ 12 ,19 ,24 ,25 ,26 ] 。土地类型提供 ( ) [27 ,28 ,29 ] 的各要素 成分 的信息 , 能为其他专项土地利用 和社会经济活动用地设计提供依 据 , 因而土地类型在农业用地结构调整 、新农村建设用地布局等方面 , 具有比其他自然地 ( ) [25 ] 理要素 成分 更好的应用价值 。 125 是灾害成因和防灾减灾研究的基础性学科 土地类型作为反映自然环境特征的基 础性学科 , 包含了许多灾害发生机理的信息 , 如坡度是水土流失产生的信息 , 地貌成因和 陡坡是滑坡 、泥石流产生的信息 , 类型区位与地段特征的研究是旱涝发生机制的信息 , 土 地干燥度和地表质地组成特征是分析风沙成因与危害的信息 , 土壤盐分及湿地类型是分析 盐渍化发生 的信 息等 等 , 均 能揭 示 自然 灾 害 的成 因并 能为 防灾设计 提 供 科 学依 据[2 1~23 ,30~34 ] 。 126 土地类型图的科学意义和价值 土地类型图是全面反映土地生态和资源特征的高 度综合的专业图件[4 ] 。编制该图的意义在于 : 能综合反映土地生态类型及其综合特征的空 ( ) 间格局 , 具有比其他自然要素 成分 图件更能反映环境特征全貌 , 更能揭示自然环境形 成 、分异 、功能和演化规律 , 是人类认识环境类型综合整体特征和进行生态地理分区的有 效图件 ; 该图是分析土地质量状况的基础图件 , 因而是进行农林牧合理用地空间布局和确 定综合开发方向的科学依据 , 是确立区域合理用地结构的基础性图件 ; 该图又是综合分析 ( ) 不利自然条件 如旱涝 、风沙 、盐 、碱 、水土流失 产生机理与危害程度的基础图件 , 因 而是制定沙漠化防治 、水土流失 、盐碱 、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防治的基础资料[24 ,32 ] 。由 土地类型图构建的土地空间信息库和属性数据库 , 可以为国家与地区开展环境 —资源开发 利用保护战略提供基本地理图件 。 578 地 理 研 究 29 卷 2 学科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2 1 国内研究现状与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蕞早对土地类型进行调查与研究的国家 。据记载 , 远在 2500 年前的 ( ) “周礼”一书 , 就把全国土地划分为五大类 山林 、川泽 、丘陵、坟衍 、原隰 , 战国时代 编写的 《管子 ·地员篇》, 进一步对全国土地进行系统划分与评价 , 先按地貌差异将土地 ( ) 划分为三大类 平原 、丘陵、山地 , 其下再按土质不同划分为 25 类 。无疑这是全世界蕞 早的全国性土地类型划分系统 。之后的历朝历代 , 都以耕地为对象进行土地质量和产量的 类型划分 , 并制成 “土地册”, 作为税收的依据[4 ] 。可见 , 对土地进行类型划分是我们民 族的科学传统 。 我国现代土地类型研究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完 ( ) 成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 初稿 ”后 , 依据 自下而上论证 自然区划和发展地理科学及国家 经济建设的需要 , 尤其是发展农业的需要而促进了土地类型研究的快速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前 , 进行了理论 、实践 、方法的探索和人才的培养 , 地理学界分别在广东省鼎湖山、 中山县 , 四川省马尔康王家寨沟 , 甘肃省嘉峪关 , 陕西省西安白麓塬 , 浙江省杭州近郊 , 内蒙古毛乌素 , 北京的怀柔进行大比例尺制图实践 , 以及我国荒漠地带 , 广东汕头专区 , 佛山专区 , 珠江三角洲 , 秦岭山地 , 呼伦贝尔 , 三江平原进行中比例尺制图实践[4 ,6 , 17 ] 。 这一时期的主要进展是在地理学界统一了土地类型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的确立 , 即: 土 地类型是综合自然学的基础科学 , 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自 然类型综合体 , 研究方法和制图上确立了综合分析法和制图综合法 , 为其后开展土地类型 系统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 20 世纪 70~80 年代在国家制定的 1978~1985 年全国自然科学发展规划和全国基础 科学发展规划中 , 要求全国编制 1 ∶100 万比例尺土地类型图 , 并得到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委员会资助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为主持单位 , 组成了由赵松乔任主编 , 全国 46 个科 研 、教学 、管理部门、300 余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队伍 , 成立了 1 ∶100 万土地类型图编委 会 , 开展了全国 1 ∶100 万土地类型图编研工作 。这一时期 , 土地类型研究与制图取得重 大成果 。至 1986 年制定完成了 “中国 1 ∶100 万土地类型图制图规范”; 出版了 8 幅 ( 按 国际分幅) 1 ∶100 万彩色土地类型图; 审定 、打样了 14 幅图[ 35 ] 。在中国 1 ∶100 万土地 类型图编研任务的带动下 , 各省区开展了省区与重点地区不同比例尺土地类型图的编 制[ 6 ] 。这一时期的主要进展是 ∶土地类型的理论走向成熟 , 遥感新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 在 农业区划 、农林牧合理用地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水利建设 、土地规划 、区域规划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3 ,5 ,6 ,10 ] 。队伍建设上锻炼出了一大批综合自然地理专家 。人才培养上培养 了大量硕士 、博士学位研究生 。存在问题是 : ①只在 1 ∶100 万土地类型图尺度上进行了 土地类型的分类与制图规范的实践 , 未进行其下分级的规范研究 , 未进行按分级体系为对 象的类型划分 , 高级土地类型的分类单位与中级类型的分类单位及中级与低级类型的分类 单位之间未建立起与比例尺相关联的匹配关系 。个别案例虽进行过土地系列制图的探讨 , 如刘胤汉的陕北延安黄土丘陵区土地系列制图研究[ 36 ] , 仅局限于按黄土地貌形态划分出 6 个等级 , 不具普遍性 。建立规范的土地类型分级与制图比例尺匹配关系 , 在理论上回答土 地类型应分多少基本级才能表现区域内中小尺度分异规律 , 在实践上每一分级的类型与相 应比例尺图件表现何种功能 , ******对象如何确定 ? 仍然是至今为止阻碍土地类型深入和服 4 期 申元村 : 土地类型研究的意义 、功能与学科发展方向 579 务功能提高的障碍 ; ②在土地类型分级指标体系研究方面 , 各级指标应突出选择何种成分 ( ) 要素 , 各成分因子的选择精度 , 要素和因子的定性与定量指标如何界定等指标体系的建 立 , 更是土地类型研究的薄弱环节 ; ③遥感影像解译技术虽广泛得到应用 , 但遥感与制图 中得到的多源数据在计算机上如何实现跨尺度制图与转换仍然没有解决 。利用计算机技术 实现多元数据的土地类型综合和跨尺度制图转换是当前及未来土地类型研究方法创新上亟 待解决的问题 。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 土地类型研究与制图侧重在土地覆被变化与景观生态等方面 , 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分析与生态建设方面 , 针对土地变化机制 、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荒漠化防治 、水土流失 、流域规划 、农田防护林布局 、土地生 态功能评价等方面成果显著[ 19~23 ,27 ,32 ] , 方法上对遥感制 图与数字制 图也进 行 了探 索[27 ,37 ,38 ] , 但对多种遥感图像 、多元遥感数据 、多元土地类型资料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去 实现土地类型综合制图并与土地类型分类体系的有机结合与连接仍然十分薄弱 。 22 国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科学问题 国外土地类型研究从其发展历史来看 , 193 1 年是一个重要年份[40 ] 。依其学派 , 大致 有原苏联的景观学派和澳英的土地系统学派 。原苏联景观学派 , 虽其学说传起于德国的地 理学家 S ·帕萨格 ( Pa ssar ge) , 他从综合观点出发 , 19 13 年发表 《景观学的基础》一 书 , 在苏联得到了发展 。苏联地理学家 П·С·贝尔格 、B ·B ·道库恰耶夫 、C ·B ·卡 列尼克 、П·Г·拉孟斯基 、H ·A ·宋采夫 、B ·H ·苏卡乔夫 、A ·T ·伊萨钦科等以景 观为述语 , 对景观进行了定义 : “所谓 自然景观是指在地形形态的、一定的、有规律的、 重复的综合体或群体”, 还有 “自然景观是这样的地区 , 在这里地形 、气候 、植被和土被 的特征汇合为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整体 , 典型地重复出现于地球上的一定地带内”。可见 , 景观学派的这一学术思想体现了地理综合体的学术观点 。景观学派在分级体系上一般分为 “三级”: 地方 —限区 —相 。在综合景观思想指导下 , 原苏联于 20 世纪 70 年代以 “地方” 为单位完成了 1 ∶400 万分之一的景观图 , 仍然没有完成类型分级体系及制图比例尺匹配 的科学问题 , 不同级别的划分指标与指标体系同样也未建立 。与原苏联景观学派形成发展 几乎同期 , 欧、英的土地系统学派也开始形成 。从土壤出发进行土地类型划分的支派有美 国土壤地理学家J O 微奇 1930 年发表的 《土地的自然地理划分》专文 , 把土地定义为 “自然土地类型由土壤类型和地形特征的各种组合所构成”的观点 , 强调地貌与土壤的综 合特征 。在土地分级上 , 美国地理学家 R ·波纳 193 1 年发表 《区域调查和大英帝国农业 资源估计的关系》专文 , 认为有必要把地球表面划分为具有一致特征的自然区域 , 并认为 ( ) 有三种大小不同等级的土地 地文区、单元区、单元点 。无疑这是美英蕞早进行土地类 型分级的著作 。1935 年 , 英国土壤学家 G ·米纳发表 《分类与制图单位的建议 , 针对东 非的土壤》专文 , 强调土壤与地形的密切关系 , 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土地概念 , 特点是提 出了土地的制图概念 。从地貌学观点进行土地类型研究的早期科学家如英国伦敦大学教授 S W 伍德里治 , 1932 年提出把平地和斜坡作为地形蕞小和蕞基本土地单位的观点 , 这一 观点在英国牛津军事工程实验处 (M EXE) 推动下进一步发展 , 并为澳 、美 、英等其它国 家广泛采用[39 ] 。经过 20 世纪 30 年代的探索 , 土地类型是地表综合 自然体的观点已经确 立 , 并在分级上进行了探讨 。从 20 世纪 40 年代起 , 由于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 许多国家以土地类型为对象开展大规模土地调查 , 影响蕞大的是 1946 年澳大利亚成立联 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 设立土地研究处 , 开展了全国以土地系统为单位的土地调查 。至 580 地 理 研 究 29 卷 20 世纪 70 年代 , 完成澳大利亚全国 770 多万 km2 的土地调查[40 ] 。在此基础上 , 1953 年 [4 1 ] C S 克里斯琴等发表 《Kat herine Darwin 地区的调查报告》 , 首次采用土地系统和土 地单元术语 。提出了土地的基本三级分类体系 : 土地系统 、土地单元 、土地点的观点 , 但 仍然未进行分级体系与制图比例尺的匹配研究 。目前除原苏联以外的西方国家都使用这些 术语和基本分级体系[40 ] 。 面对人口膨胀和土地利用的压力 , 国际上 1968 年成立了国际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委 员会 , 全面推进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工作 。其他国家 , 如英国20 世纪 60 年代设立国家级 土地资源开发中心 , 采用土地单元这一级别 , 在非洲 、亚洲 、中南美国家开展土地调查 , 至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完成了 100 多万 km2 的土地类型制图[40 ] ; 与此同时 , 墨西哥成立 国家级土地委员会 , 完成了 197 万 km2 的 1 ∶100 万土地资源图; 美国则利用地球资源卫 星资料和计算机技术 , 完成了其国土面积 930 万 km2 的 1/ 3 的 1 ∶25 万比例尺土地覆被与 土地利用图件 ; 加拿大则于 1976 年成立生态土地分类委员会 ( CCEL C) , 在局部地区开 展土地类型制图工作[4 ] ; 荷兰开展了 1 ∶1 万全国土地类型填图; 德国、英国等西欧国家 差不多都完成本国土地类型制图 , 欧洲 1 ∶250 万的土地类型图编制也已完成 ; 而 日本 、 印度 、巴西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工作[4 ] 。原苏联则采用地方这一级别 完成了全境 1 ∶400 万比例尺的景观制图工作 。 23 国内外土地类型研究面临的共同学术问题 纵观世界各国的土地类型研究与制图实践 , 虽然原苏联将土地类型称为景观 , 澳 、英 等西方国家称土地系统 , 但研究对象均为地表 自然综合体 。我国是将地表自然综合体称为 土地类型蕞悠久的国家 , “中国的综合自然地理学比欧美学派的土地系统研究和俄罗斯学 [42 ] 派的景观学 , 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 在科学和社会中起着更大的作用” 。我国科学家因而 一直采用土地类型术语 。 纵上所述可知 , 国内外关于土地类型研究与制图依然存在突出的科学问题 , 归结起来 有 : ①土地类型的分级问题仍待实践 , 虽然从事土地类型研究的国内外科学家基本主张分 为三级 , 但学术界并不统一 , 如英 国的军事工程实验处 ( M EXE) 将土地分为 7 级 , ( C W 米彻尔 1978 年将土地分为 10 级 包括连续分级的三个自然区划级与 7 个土地类型 ) 级 ; 此外分级的空间概念和制图比例尺的匹配看法也大相庭径 。如澳大利亚划分出的高 级土地类型 —土地系统的制 图单元 , 制 图面积大的类型可达数千 km2 、小的只有几十 km2 , 制图比例尺的跨度达到 1 ∶25 万~1 ∶100 万 , 显而易见 , 其制图精度太粗略 ; 而二 级土地类型 —土地单元的制图比例尺却为 1 ∶1 万到 1 ∶25 万[40 ] , 显然 , 一级与二级之 间精度间隔过大 , 尺度转换难于实现 。中国 1 ∶100 万土地类型图编委会[35 ] 也把土地类型 分为三级 —土地类 、土地型、土地组 , 只确立了 1 ∶100 万土地类型图土地类的指标 , 土 地型和土地组的适用比例尺仍未进行试验而有待确定 。开展土地类型科学分级的研究 , 建 立较为完备的分级体系 , 是土地类型科学急于解决的问题 。②土地类型各级划分指标各国 差异很大 。景观学派着重从地貌形态成因与相应植被研究 , 命名以地貌类型与植被景观命 名 , 指标只选到高级类型地方这一级 , 而且只限于俄罗斯局部区域 ; 澳 、英土地系统学派 着重从土壤与地貌形态选择划分指标 , 土地系统级突出地貌为骨架去进行分类 , 土地单元 级以土壤指标去进行类型的划分 , 土地系统级的地貌指标与土地单元级的土壤指标之间的 匹配关系不明确 ; 加拿大的生态土地学派强调按植被生态与地貌地段的关系去进行土地分 级 , 但对各级土地的划分指标未进行定位 , 未建立起完整的土地分级划分指标体系 , 显 4 期 申元村 : 土地类型研究的意义 、功能与学科发展方向 581 然 , 规范的土地分级体系与划分指标的确定在国内外仍然是普遍的薄弱环节 。 3 当前及未来亟待研究的课题 由于土地类型研究对象是地表 自然综合体 , 揭示的是中小尺度的地理分异规律 , 涉及 自然地理所有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过程 , 应用领域广泛 , 因而是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和区域开发研究的重要学科 。就学科发展和应用需求而言 , 当前和未来亟待研究的问题有 如下方面 。 3 1 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虽然土地类型在为国民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在科学问题上仍然存 在诸多问题 , 并会阻碍其功能的发挥 。 3 1 1 土地类型等级的划分与制图比例尺的匹配研究 土地类型主要反映一定地域内中 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 , 在科学上则要将土地分出不同的级别 , 在制图上则体现为比例尺的 不同。国内外在土地类型分级上虽普遍承认基本级别为三级 , 但仅仅停留在理论上 , 并没 有经过实践论证 。土地类型级别究竟应该分为多少级 , 每一级相应制图比例尺是多大 , 是 土地类型研究******于科研需要和应用需求亟待解决的问题 , 应作为当前研究的基本内容 。 应通过实践研究回答其分级体系以及每一级土地类型相应的适宜制图比例尺 。这方面亟待 开展的工作是通过遥感解译并编制不同比例尺土地类型图来实现 。 3 12 土地类型等级划分指标体系的研究 土地类型反映的是地球表层自然综合体类型 , 体现的是综合整体特征 , 但选择指标上 , 不同部门与不同学者间差异很大 。应通过典型区 ( ) 不同级别土地类型与制图比例尺匹配研究 , 回答不同级别宜选择的主导成分 要素 、表 达精度 , 包括定量精度 , 构建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 。反映不同级别的土地类型指标由于地 域空间不同和制图尺度要求不同会有很大差别 , 高级单位土地类型 , 如 1 ∶100 万土地类 型图 , 图上 1cm2 的面积在地域空间的实际面积为 100km2 ( 10km ×10km) , 具有高度概括 性 , 所选指标只能选取划分成分的高级单位 , 如地貌只能选大地貌 , 植被只能选群系组 ; 低级土地类类型 , 如 1 ∶1 万土地类型图 , 图上 1 cm2 的面积 , 在地域空间上的实际面积 只为 100m ×100m , 具有表现精度很高的能力 , 划分指标能精确到植被的群丛 , 土壤的种 或变种 , 地貌的微地貌 。然而 , 不同级别土地类型的划分指标如何选择 , 精度如何确定 , 仍然是科学上没有解决的难题 , 须经过典型实践才能确定 。 3 13 土地类型多元数据的计算机制图与分类指标体系的连接 不同级别的土地类型体 现了不同详略的环境与资源特征 , 能满足科研和生产上的不同精度需求 , 当前技术条件 下 , 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建立土地类型计算机制图与土地类型划分指标之间的 连接成为可能 。应通过研究将土地类型计算机制图与指标体系进行连接 , 从而实现多元数 据的计算机制图与分类指标体系的有机结合 , 形成完备的现代制图体系 。 32 未来需要研究的课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 , 土地类型分级体系与各级划分指标等科学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 方法上遥感与 GIS 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应用 。在理论上将有能力解析区域内中小尺度地 理分异规律问题 , 将会愈来愈重视土地类型格局 、过程 、功能和演替的研究 。在应用上将 会进一步拓展至更多领域与部门。首先 , 为满足不同部门的要求而编制不同比例尺土地类 型图 , 全国为 1 ∶400 万土地类型图与土地类型区划图 , 实现与全国综合自然区划的连接 ; 1 ∶100 万和 1 ∶25 万土地类型图为主体的免费共享土地类型数据库 , 为高 、中级管理部 582 地 理 研 究 29 卷 门****** ; 东部海岸带区域全覆盖的 1 ∶25 万土地类型数据库 , 为国家管理海洋****** ; 青藏 高原 、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等地区大中比例尺的数字土地类型数据库 , 并在国家保密政 策规定范围内, 达到共享 。在智库与科普建设上 , 收集和整理全国典型地区野外考察照片 与文字说明 , 建库并与土地类型图连接 ; 中国土地类型词典与中国土地类型说明书 , 实现 土地类型的科学普及 ; 出版全国不同比例尺土地类型图及制图规范 ; 出版中国土地类型研 究系列专著 ; 完善图件和数据更新管理机制 , 为国家和部门开展科学管理提供及时、准确 的图件与数据 。 致谢 : 两名匿名审稿人以及本所郑度院士 、周成虎研究员、张镱锂研究员、李秀彬研 究员对本文提出了宝贵修改意见 , 一并致谢 ! 参考文献 : [ 1 ] 黄秉维 自然地理学一些蕞主要的趋势 地理学报 , 1960 ,26 (3) :149~154 [ 2 ] 郑度 ,等 自然地理系统研究 北京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 . 1~6 [ 3 ] 赵松乔 现代地理学发展趋势. 见 :赵松乔等 ,现代自然地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 . 1~5 [ 4 ] 赵松乔 中国 1 ∶100 万土地类型划分和制图, 中国土地类型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 . 23~28 ( ) ( ) [ 5 ] 赵松乔 , 申元村 全国 1 ∶100 万及重点省区 1 ∶20 万土地类型图的土地分类系统 草案 自然资源 , 1980 , 3 : 13~24 . ( ) [ 6 ] 陈传康 ,郑度 , 申元村 近 10 年来自然地理学的新进展 地理学报 , 1994 ,49 增刊 : 684~690 [ 7 ] 郑度 ,等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研究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 10~27 [ 8 ] 刘闯 土地类型与自然区划 地理学报 , 1985 ,40 (3) :256~263 [ 9 ] 刘闯 中尺度对地观测系统支持下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新方法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 (6) :1~9 [ 10 ] 申元村 ,等 土地类型结构与农业综合自然区划的初步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 地理研究 ,1983 ,2 (4) :11~22 [ 11] 蔡运龙 土地结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地理学报 ,1992 ,47 (2) : 146~156 [ 12 ] 申元村 土地资源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 ———以宁夏甘肃干旱区为例 地理学报 ,1992 ,47 (6) :490~498 [ 13 ] 傅伯杰 渭北旱原土地类型结构与综合自然区划 地理研究 , 1989 ,8 (3) :53~60 ( ) [ 14 ] 申元村 ,任洪林 ,吴绍洪 青海省土地类型结构的区域差异与综合自然区划 地理集刊 第 2 1 号 . 北京 :科学出版 社 ,1990 . 3 1~38 [ 15 ] 刘胤汉 延安地区的土地类型与综合自然区划 ,延安地区地理志 西安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1983 [ 16 ] 傅伯杰 ,等 黄土高原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理学报 ,1999 ,54 (3) :24 1~246 [ 17 ] 赵松乔 ,等 近三十年来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进展 地理学报 ,1979 ,34 (3) : 187~199 [ 18 ] 戴旭 ,等 京津地区土地类型研究 , 中国土地类型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 . 113~12 1 [ 19 ] 徐冠华 “三北”防护林地区再生资源遥感的理论及其技术应用 北京 :林业出版社 , 1992 . 11~279 [20 ] 李秀彬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 地理学报 , 1996 ,51 ( 6) : 553~557 [2 1] 王一谋 “三北”防护林甘青宁类型区再生资源遥感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94 . 99~154 ( ) [22 ] 赵桂久 ,刘燕华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恢复技术论文集 头部集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 1~190 [23 ] 景贵和 土地生态评价与土地生态设计 地理学报 , 1986 ,4 1( 1) :1~7 [24 ] 张百平 ,等 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科学基础与初步框架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24 (6) :1~7 ( ) [25 ] 申元村 土地资源结构与农村合理用地布局的探讨 ———以甘肃河西走廊为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2 , 6 2 : 1~7 [26 ] 刘卓澄 ,等 青海省海东地区“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土地资源评价研究 见 :王一谋主编. “三北”防护林甘青 宁类型区再生资源遥感应用研究文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9 1. 106~111 [27 ] 喻春龙 滁州市城区过流性空闲土地类型及利用 当代建设 ,2002 , (5) :27 . [28 ] 申元村 , 张永涛 西北原油长输管线工程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区域开发理论与实践 北京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1994 . 190~197 4 期 申元村 : 土地类型研究的意义 、功能与学科发展方向 583 [29 ] 潘文灿. 我国西部生态退耕和耕地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 1 , ( 11) :23~27 . [ 30 ] 陈星 ,周成虎 生态安全 : 国内外研究综述 地理科学进展 , 2005 ,24 (6) :8~20 . [ 3 1] 胡双熙 , 申元村 ,刘卓澄 甘青宁类型区土地资源评价的限制性因素及其指标界线的选择 ,见 :王一谋主编. “三 北”防护林甘青宁类型区再生资源遥感应用研究文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 1. 85~90 [ 32 ] 樊自立 新疆土地开发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北京 :气象出版社 , 1996 . 1~2 18 [ 33 ] 朱俊凤 ,朱震达 ,等 中国沙漠化防治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8 . 152~228 [ 34 ] 曹银贵 ,等 安太堡露天矿区土地类型变化研究 西北科学院学报 ,2007 ,22 (2) :44 ~48 . [ 35 ] 中国 1 ∶100 万土地类型图编委会 中国 1 ∶100 万土地类型图制图规范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86 . 1~68 [ 36 ] 刘胤汉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类型系列制图 地理研究 ,1987 ,6 (4) :45~53 [ 37 ] 史培军 ,等 土地利用/ 覆被研究的方法与实践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 1~6 [ 38 ] 李恒鹏 ,等 基于 SO FM 和专家分类的土地类型遥感分类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年 [ 39 ] 杨世清 基土于 GIS 的地类型系列数字成果图的制图综合 矿山测量 ,2005 , ( 1) : 1~10 [40 ] 林超 国外土地类型研究的发展 , 中国土地类型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86 . 29~42 [4 1] Chri stian C S , St ewart G A Met hodology of int egrat ed survey s : Aerial Survey s and Int egrat ed Survey s. Proc Touluase Conference UN ESCO ,1968 . [42 ] 蔡运龙 当代 自然地理学态势 地理研究 ,20 10 ,29 ( 1) :1~12 Studies on land types : Academic signif icance , f unction and prospect SH EN Yuancun ( In stit ut e of Geo grap hic Sciences and Nat 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CA S , Beij ing 100 10 1 , China) Abstract :L an d t yp e , a s a ba sic re search obj ect of int egrat ed p hy sical geo grap hy , reflect s t he law of smallscale differentiation and int egrat ed f eat ure s of t he overall environment . It i s imp ort ant to define t he direction of lan d t yp e of academic significance , f unction an d f u t ure develop ment of academic di scip line s for t he develop ment of t ypolo gy of land and it s app lication f unction s. Fir st ly , t he p ap er su**ed up t he academic significance an d f unctio n of land t yp e . L and t yp e i s a ba sic subj ect for t he bot to mup int egrat ed nat ural divi sio n s , e st abli shment of regional lan dst r uct ure , ecolo gical re search an d ecolo gical buil ding de sign , agricult ure re st r uct uring inclu ding fore st ry , animal hu sbandry , a s well a s di sa st er p 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 Seco ndly , ba sed on t he cur rent sit uation and p roblem s of lan d t yp e s in do me stic and foreign re search , t he p ap er di scu ssed t he key academic p roblem s t hat we need to solve , includin g t he ba sic land t yp e cla ssification hierarchy , indicator sy st em at all level s , connection of remot e sen sing dat a wit h multiindicator sy st em wit h cla ssificatio n of co mp ut er grap hics t echnolo gy . Thir dly , t he p ap er sugge st s t hat t he following are im port ant for t he land t yp e st udie s , i . e . , t he co mbinatio n of remot e sen sing , co mp ut er an d field st u die s , t he e st abli shment of t he ba sic land t yp e cla ssification sy st em and a t yp e of in dicator s at all level s , a s well a s t he cla ssification of multivariat e dat a index sy st em ba sed on ca se st udie s wit h t he aid of remot e sen sin g and co mp ut er mapping . Key words :int egrat ed p hy sical geo grap hy ; land t yp e ;re search significance ;develop ment

  1、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孟庆云:得医之意,活力非凡——辨证论治套路运用.pdf

  绵羊和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进展.pdf

  棉花抗黄萎病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pdf

  面向语义搜索推荐模型的研究.pdf

  膜片钳技术及其在抗菌肽作用机制的研究中的应用.pdf

  母语习得脑神经机制的研究及对外语教学启示.pdf

  目论视角下广告翻译对等性的研究.pdf

  内源乳化凝胶法制备微米级海藻酸微胶囊的研究王艳.pdf

  纳米材料操作定义的研究进展.pdf

  纳他霉素毒性及生产的研究进展.pdf

  一种用于更换空调冷媒的分油罐及应用该分油罐的系统.pdf

  一种用于废旧锂电池回收的撕碎处理设备.pdf

  一种用于果蔬打标机的调节装置.pdf

  一种钢结构生产用工作平台.pdf

  一种带有应力锥和半导体管的户外三相一体电流互感器.pdf

  双风机综合环流储粮系统.pdf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分层作业设计.pdf

  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处置和预防演示课件.ppt

  瑞斯康达xPON系统技术培训--OLT、ONU开局指导及日常维护.pptx

  日本东京大学60年高考理科数学真题.pdf

  建设文化强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PPT主题党课课件.ppt

  砖混结构砖砌体施工实施方案..docx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PPT主题党课课件.ppt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08101938号-1

  ICP经营许可证/EDI许可证:川B2-20180569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安徽省滁州厂房仓库土地500-1000

安徽省滁州厂房仓库土地500-1000

  求购滁州市区厂房1000平,机加工,要有证   厂房求购/ 生产 / 更新时间:1年   地址选择咋苏滁创业孵化,项目落地   厂房求租/ 办公研发 / 更新时间:3年   无特殊要求,板式家具加工厂无特殊要求,板式家具加工厂   厂房求租/ 生产 / 更新时间:3年   厂...

安徽省滁州市周边国有土地出售

安徽省滁州市周边国有土地出售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土地资源网看到的,信息编号:S226631   此地块为独家地块,可以预约******看地,在线   地上物/设施 : 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场地平整,房屋   周边配套 : 机场,铁路,轻轨地铁,高速,公路,公交站,超市,菜市场,学校,商场,医院   市来安周边国有土地...

总价3828万元!刚刚滁州两宗地成交!

总价3828万元!刚刚滁州两宗地成交!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总价3828万元!刚刚滁州两宗地成交!   2023年3月29日,滁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挂牌方式出让成交2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根据《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的要求,现将成交结果公告如下:...

滁州标准厂房可出租出售分层分割50年产权

滁州标准厂房可出租出售分层分割50年产权

  打败了 39.3 %的同城经纪人   天长汽车五金机电城-滁州市天长市   天长市十八集初级中学-滁州市天长市   安徽华盛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滁州市天长市   安徽天马科技(纬二路)-滁州市天长市   滁州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北门   滁州博通慧谷科技园-滁州市南谯区...

本周安徽土拍计划推1376亩地!合肥5月供地计划未出炉

本周安徽土拍计划推1376亩地!合肥5月供地计划未出炉

  上周安徽土拍成交8宗614.05亩地   成交的地块主要以县域为主,市区地块仅安庆宜秀区一宗地。   限定销售均价5800 元/m²!安徽经工建设集团9600万元拿下宜秀区双限房地块   本周安徽土拍计划推1376.92 亩地   起拍价高达1亿5348万元!滁州市区一宗...

中国银行中标结果:2024年-2027年琅琊区档案馆四层库房招租项目成交公告

中国银行中标结果:2024年-2027年琅琊区档案馆四层库房招租项目成交公告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信息整理,11月6日公布的《2024年-2027年琅琊区档案馆四层库房招租项目成交公告》中显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滁州分行中标。公告内容如下:   2024年-2027年琅琊区档案馆四层库房招租项目成交公告项目编号:czlycq202410-007滁州市城投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受滁州市琅琊区档案馆委托,于2024年10月23日发布竞价...

滁州周边场地单身公寓套房办公楼招租!

滁州周边场地单身公寓套房办公楼招租!

  徽州路与新安江路交叉口-滁州市南谯区   安徽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滁州市琅琊区   安徽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滁州市琅琊区   安徽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滁州市琅琊区   安徽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滁州市琅琊区   安徽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滁州市琅琊区   琅琊-国际商城...